开局从军,我在50年谋发展全文浏览
  • 开局从军,我在50年谋发展全文浏览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嘎子剑
  • 更新:2024-03-19 04:03:00
  • 最新章节:第39章
继续看书
最具实力派作家“嘎子剑”又一新作《开局从军,我在50年谋发展》,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何雨柱何大清,小说简介:么草包,而是有一定真材实料的名将,由于前四次战役,他错误预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将他们当成了战斗力涣散的国军,导致己方的溃败。而这一次,他非常正视志愿军,根据已知的情报,他已经知晓志愿军3个兵团已经奔赴前线,准备与他所统辖的美联合军作战。不过,他敏锐的洞察到志愿军因为参战部队人数的增加,各项物资的消耗和补给也在呈几何增长。为此他立马加派了美军战机的出动......

《开局从军,我在50年谋发展全文浏览》精彩片段


简简单单的素材到了他的手里,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何雨柱的厨艺也是直接征服了师指挥所以及113师所有志愿军战士的嘴巴,大家私底下都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厨圣。

而姜潮等人这一次也是学乖了,没有喊上军长梁兴楚,主要也是怕到时候军长问责起来,不好解释。

相比于38军113师驻地其乐融融的景象。

此时在“38线”附近的志愿军第3兵团,第9兵团以及第19兵团,正和美联合军打得是不可开交。

美联合军总指挥李启威可不是什么草包,而是有一定真材实料的名将,由于前四次战役,他错误预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将他们当成了战斗力涣散的国军,导致己方的溃败。

而这一次,他非常正视志愿军,根据已知的情报,他已经知晓志愿军3个兵团已经奔赴前线,准备与他所统辖的美联合军作战。

不过,他敏锐的洞察到志愿军因为参战部队人数的增加,各项物资的消耗和补给也在呈几何增长。

为此他立马加派了美军战机的出动次数和数量,将袭击的重点瞄向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路线上,这样可以极大的干扰志愿军的补给。

至于在正面战场,他大胆启用同一个军校毕业的范佛里特来担任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对志愿军各部采取战略纵深的作战方式,并利用美军机械化的快速反应能来,来抢占一些有利的据点。

而范佛里特也没有让李启威失望,志愿军采取的战术穿插的作战方式,而他就是不上钩,佯装撤退,每次退个25公里,正好是志愿军一天脚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等志愿军撤退了,他们又通过机械化的快速反应能力,直接追上了后撤的志愿军进行狙击。

这就导致志愿军方面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追,追不上,跑又跑不赢。

此消彼长之下,志愿军的伤亡非常大,而且局势非常被动。

这就导致原本一触即发的战斗,变成了一个绞肉磨盘。

简单地概括就是志愿军想要和美联合军一决雌雄,但是对方就不和你正面拼,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让你一直疲于奔命,由于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加上强大的快速机动能力,导致后勤,装备,制空权,各方面均落后于美军的志愿军们特别难受和被动,就好比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使不上劲。

虽然志愿军的兵力优势远远大于美联合军,奈何对手如此无耻的战术,使得这场战役暂时斗了个旗鼓相当,甚至隐隐有点处在下风的趋势。

第19兵团麾下的第65军和第64军,正全力突破临津江,奈何美联合军麾下第8军早有准备,在第65军和第64军过江后的前沿阵地布置了坚固的防线,大量的坦克,火炮,以及重机枪阵地,作为一道壁垒,将两军的志愿军将士们给死死的拦在了前沿阵地前。

由于第19军团担任非常重要的穿插任务,如果不能短时间突破临津江,那就会影响到3个兵团的战略部署,以及整个战局的走向。

这就让时任19军团的指挥官急眼了,他电令65军和64军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要突破美军阵地。

............................

而此时第一兵团所属的38军军长梁兴楚也是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让他奔赴前线,去临津江增援陷入苦战的第64和第65军。


原本驻守在这的南韩第七师二万余人,仅仅这一场战役就折损五千余人。

这一场战役由38军获得了最终胜利。

随着白马山战役的胜利,由志愿军主导的秋季反击战全面打响了。

志愿军和北韩人民军也是多点开花,和美联合军也是互有胜负。

白马山的陷落,让美联合军在“38线”的作战一度落了下风。

一个月后,志愿军司令部收到最新情报,得知美联合军又在汉城以南调兵遣将,蠢蠢欲动,试图发动一次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反攻。

根据可靠消息,他们将作战目标对准了位于“38线”以北30公里处的武圣山。

要知道武圣山是属于南北韩中部位置的绝对制高点,这里森林繁密,坡崖陡立,沿着整个山脉向南伸展,还有五个海拔超过450米的高地,宛如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一般,耸立在那。

而在武圣山的西面则是西方山,两座山互为唇齿,搭配在一起,使得整条山脉连成了一线,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其山口的位置则是直接扼住了南北交通的要道,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无论是西方山还是武圣山,它们其中只要有一处失守,就会让志愿军布置在这的整条防线被彻底撕裂。

原本守在这片区域的是志愿军第26军。

而志愿军司令部在知悉美联合军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后,便打算让15军来负责这里,但是志愿军司令部又考虑到武圣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了确保该作战任务万无一失,决定还是让在5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在白马山战役大放异彩的38军来担当大任。

要知道此时的38军不仅仅是志愿军的王牌军,更是所有志愿军部队中最强的存在,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攻坚能力,那都是顶尖的存在。

接到志愿军司令部命令的38军军长梁兴楚,当即率领麾下的112师,113师,114师,分批赶到了武圣山,直接接替26军镇守长约30公里,纵深22公里的,范围将近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

他勒令113师负责镇守武圣山和忠贤山地区,并额外配备了2个炮营和2个高炮营,这里是防守的核心区域,只能交给战斗力最强的113师来处理。

至于112师则是镇守西方山,斗牛峰,自在峰,居高临下,制约平康谷地,可以有效的狙击来犯之敌。

而西方山靠西的一侧山谷,则是让原本负责镇守武圣山的15军,镇守在那,负责38军的侧翼。

至于被临时替换下去的26军作为储备援军在后方待命。

1952年10月,美联合军在经过1年的沉淀后,决定再次试图突破“38线”的防御进行反攻,但是由于前五次大规模的战役,让美联合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为此美联合第8集团军指挥官范佛里特在总指挥李启威的授权下,打算直接对处于武圣山采取一次小规模的攻坚战,只要将这里拿下,那就可以为之后的大规模的会战做铺垫。

为此,范佛里特亲自制定了“摊牌计划”,并由他全力负责指挥。

担纲进攻主力的是美第9军,此次他们的第一主攻目标则是597.9高地,该地区由东西北部两条山脉组成,也被称为三角山,此处被志愿军分为12个小阵地,其中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属于战略要点。

小说《开局从军,我在50年谋发展》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