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看书



见状,马三狗几人不再问了,纷纷跟上。

一行六人直奔东门,守在城门口的两个差役见到这一幕,差点被吓的尿裤子。

主要是韩桢身材高大,气势慑人,此刻提着长柄朴刀,远远看去如同一尊杀神!

“韩二,你们这是要去哪?”差役好奇道。

韩桢解释道:“小王村有野彘作乱,我去看看。若是能抓到,晚上来寺里一起吃肉。”

听到有肉吃,差役笑道:“那俺等你的好消息。”

……

小王村位于县城西边的山坳里,足有十几里路。

马三狗等人已经知道他们此行是要去猎杀野彘,一个个无比兴奋。

半个多时辰后,一伙人终于赶到了小王村,此时已经日上三竿。

在一片茅草屋中,一栋青砖红瓦的大宅子格外显眼。

一行人来到王员外家门前,眼见大门紧闭,韩桢只得来到偏门处,伸手敲了敲。

没多久,偏门从内打开一道缝,一名中年管家探出头,警惕的看着众人。

韩桢开口道:“听闻小王村有野彘作乱,王员外开出十贯赏钱,我等是来猎杀野彘的。”

闻言,管家警惕之色消散了一些,语气傲慢道:“哦,是有这么回事。”

韩桢也不在意对方的态度,问道:“那野彘在哪片山林?”

小王村三面环山,如果不打听清楚,得找到什么时候?

“在村北山林,你等快去罢。”

管家说罢,砰一声关上门。

“呸!”

马三狗对着门啐了一口,怒道:“真是狗眼看人低。”

韩桢拍了拍他的肩膀,轻笑道:“你都说他是狗了,又何必跟一条狗计较。”

这句话引得众泼皮哈哈大笑。

“哈哈,韩二哥说的对,俺不跟狗计较。”

谈笑间,一伙人直奔村北而去。

村北靠近山林处,有大片大片的水田。

田地里的占城稻已经泛黄,再有一个月便能收割了。

挨着山林的几亩稻田,被祸害的最严重,大片大片的稻子被踩踏,稻穗也被啃食的七七八八。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这一大片水田都得被野彘祸害个干净。

日头升高,气温也随之徒然上升。

此刻,众人饥渴难耐,但都强忍着,期盼着杀掉野彘,领到赏钱后好好吃一顿。

韩桢不是猎人,不过这帮泼皮中有一个家中是猎户,名叫谷菘。

菘就是菘菜,古时对白菜的称呼。

贫苦百姓起名没什么讲究,一来是没文化,其次是婴儿夭折率太高,所以名字一般都往贱了取,好养活嘛。

比如马三狗。

三狗可不是他的小名,户籍上清清楚楚写着马三狗三个字。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名字属实有点离谱,但在这会儿很正常。

韩桢以前连名字都没有,就叫韩二,桢这个名字是他后来花一百文钱,请了个算命先生起的。

不过那算命先生也不靠谱,翻遍周易给找了个桢字,压根不知道其实犯了国讳。

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朝臣百姓取名都不能用祯这个字,包括同音字也不行。

好在穷乡僻壤没人管,而且估计除了知县之外,也没几个人知道还有国讳这种事儿。

……

谷菘他爹就是猎户,耳濡目染之下,懂得一些捕猎技巧。

在他的带领下,众人一头扎进山林中。

走着走着,谷菘面色凝重道:“韩二哥,这头野注怕是不小,估摸着有个三四百斤。”

不用他说,韩桢心里也清楚。

因为这只野彘踏过的杂草路径十分宽阔,由此就能推断出大概体型。

韩桢出声提醒道:“大伙都醒目些,情况不对就立刻往树上爬。”

众人纷纷点头,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顺着野彘踏过的路径和地面遗留的粪便,在山里兜兜转转了半个多时辰,他们终于找到了那头野彘。

只见前方不足二十米处,一头如小山般的野彘出现在视野中。

远远看去,少说也有五百来斤。

野彘此时正靠在树上挠痒,随着它不断蹭动,那棵成人腰身般粗细的松树一阵阵晃动,似乎随时都会断裂。

两根粗长翻卷的獠牙,让人不寒而栗。

马三狗面色惊骇:“怎地这般大,莫不是成精了?”

咕隆!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