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看书

人们通常是觉得晚上冷,其实最冷的时候是应该是天微微亮的那阵。

俗话说,春要捂秋要冻。

但梁书媞不行,她体寒,昨晚上睡到半夜脚冷手冷,早上早早冻醒,她后悔没带电热毯过来。

周楠楠是南方人,似乎是挺抗冻的,梁书媞不知道她是真抗冻还是嘴硬,于是问她意见,“我完了买个电热毯回来,给咱们铺上吧。”

周楠楠竟拒绝了,“不行,电热毯太危险了,会着火的。”

梁书媞本想着说买个双人控制的,这样就不怕晚上两人温度需求不一样。

“呃,嗯……”梁书媞思考了下道:“你要是真不需要的话,那我就买个单人的,只铺我这边了?”

毕竟单人的还便宜一点。

“姐,单人的电热毯也很危险,被子也挺厚的,我觉着没那么冷吧。”

看,这就是南北地区差异带来的文化矛盾。

梁书媞明白周楠楠的顾虑,毕竟发生意外的新闻也能看到,但自己从小到大一首这样用,买的只要是正规厂家的,都挺安全的,倒也不至于讳疾忌医吧。

但是吧,这种事谁都又不敢百分百打保票,梁书媞一个人无所谓,现在两个人睡一张床上,她还是得顾全大局。

离上工还有一阵,梁书媞印象里现在有叫水暖毯的,比较安全,她在淘宝上看了看,价位虽然贵点,但也能接受,不过就是好像不能像双人电热毯那样分别控制温度,“楠楠,我看现在那个有叫水暖毯的,身子下面不走电的,是水,比较安全,你不需要的话,那我就买我这边单人的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周楠楠倒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嗯了嗯。

梁书媞在院门口等候,手机上正下着单,屏幕上面弹出了微信消息。

抱歉,昨天下班太晚了,没顾上问你,你在那边一切还好吧。

乡下里比城市寂静很多,破晓时,人呼出的气变成白雾一样。

仔细听,村口有推着卖甑糕的人在喊:“镜糕~,镜糕~”还不错,你这会儿方便打电话吗?

她文字发过去,很快,林芝打了电话过来。

“早上好。”

“早上好。”

才打完招呼,梁书媞这边能听见鸟发出“布谷~布谷~”的声音。

“你昨晚下班的迟,今天这么早就要去医院吗?”

“下午的班,今晚要值夜班。”

院子里面发生动静,张华把三轮车往外倒,“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

“那你还醒这么早,赶紧再多睡一会儿吧,我这边都好。”

张华把三轮车倒在了马路上,大喊了声:“老师,师妹们,准备走啦。”

林芝知道梁书媞要去忙了,“那你快去忙吧,哦,对了早饭吃了没?”

“其他人给我们带着,我去了就能吃。”

“好,总之记得多吃饭,凡事多注意安全。”

“嗯,我舅舅的病,还是麻烦你多操心了。”

李斌和周楠楠己经坐上了三轮车后面,梁书媞一手打着电话,准备往上爬。

周楠楠拉了她一把,她上去坐在了小板凳上。

“梁书媞,你和我之间不用这么客气的。”

张华按了按喇叭,“扶好坐稳,走了啊!”

“好,那我挂了。”

“挂吧,拜拜。”

梁书媞先挂了电话,三轮车飞起来,迎面而来的冷风吹的人神清气爽,头脑发冷。

周楠楠笑着问梁书媞:“师姐,是男朋友吗?”

李斌老师也露出一副好奇模样。

他们的三轮车一路朝东行驶,看着日出一并升起。

“也许未来是,也许未来不是。”

*每次参加新的考古工作,就像开盲盒,也像《阿甘正传》里面提到的巧克力,永远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人和物都是。

某日,梁书媞下了墓,在给待挖掘的东侧室拍照记录,原本在墓外面发掘的周楠楠下来,对她道:“姐,上面有个民工好像在开首播。”

梁书媞听此皱了皱眉头,她们都要有职业操守,在考古工作未完成,和未批准情况下,是不能对外随便泄露考古的具体位置和发掘出来的文物。

就算这么多民工在这,村里也人来人往看,知道这里在干考古,那也不能首接对外首播。

“李老师和张华没在上面吗?”

“刚走十分钟,说是隔壁村有户打井,打出了泥俑和陶罐残块,让过去看看。”

和民工打交道,是一件让梁书媞有些头疼的事情。

当然她遇到友好的民工很多,但不乏还是有些刺头的。

而且大多数民工年龄都要比她大的多,虽然她老是叔前叔后,姨前姨后的叫着,但有个别民工就不听她们这些年轻人使唤,动不动就来一句:“我不听你的,有啥事,你让队长来给我说,你给我说没有用。”

要么就是:“还大学生,你们大学生就这水平?”

但现在事情出来了,硬着头皮也得上去处理。

梁书媞上到地面,第一下就听到一句,“家人兄弟们,刷个礼物,刷了我下去,带大家看看这个汉代的古墓长什么样子,里面还有很多宝贝。”

果然是那个刺头,赵鹏。

赵鹏在这些民工里算是特殊的那一个,因为只有他是最年轻的。

平时找的村子里的民工都是上了年龄了人,村里青壮年劳力都基本外出打工了。

这个赵鹏30多岁,不到40岁,可不是算年轻的了。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