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推荐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
  • 全本小说推荐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悟途
  • 更新:2024-06-12 06:32:00
  • 最新章节:第96章
继续看书
最具潜力佳作《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李慎李世民,也是实力作者“悟途”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卷官不知道是谁的卷子。就可以避免徇私舞弊。”李世民把李慎的糊名说出来后就看着众人众人听闻不住点头。确实是一个良策。“陛下。此策确实是一个良策。不但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徇私舞弊。还能让我大唐百姓相信朝廷取士的决心。”房玄龄率先说道“房公所言极是。这样还可以给那些寒门士子增加信心。让更多的读书人来参加科举。”长孙无忌跟着道“不知此策是何人所献......

《全本小说推荐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精彩片段


做为一个皇二代,当一个闲散王爷是他的梦想。但是李慎知道要想过上他心中那种理想型的生活。肯定会有一些困难。首先就是五姓七望关陇八家。古往今来,美好生活的基础就是钱。李慎想过奢靡的生活单靠封地那点税收和俸禄可支撑不起来。所以李慎就要经商赚钱。

世家势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商业上一直处于垄断地位。源源不断的钱财来供养他们的子弟。所以李慎想赚钱必须要打破世家的垄断。早晚都会跟世家对上。除非李慎去封地猫着。但那不是李慎想要的生活。既然早晚要对上。那就先下手为强。

李慎想到这对李世民道“阿耶。你说的是不是取士都是世家子弟。”

李世民一愣没想到李慎也知道“是啊。这几年大多是世家子弟。只有少部分是寒门子弟。”

“阿耶,那些阅卷的官员很多都是世家的。必定有舞弊行为。”李慎说道

“朕当然知道。但参与科举的人众多。朕不可能亲自阅卷,也不是区区几个官员就可以完成的。每次科举阅卷都要几十人。这几十人里大部分都是世家勋贵官员。他们同气连枝,互相帮助。寒门考生很难出头。”李世民叹了口气。

“阿耶。如果阅卷之人不知道是谁的卷子呢。”李慎问道

“谈何容易。”李世民问

“很简单。把考生的名字籍贯用纸糊上不就行了。”李慎说道

“对啊。这个方法好。阅卷之人看不见就避免徇私舞弊。李慎,你这个法子很好。”李世民恍然道。这么简单的方法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李慎本还想把后面的誉录什么的流程说出来。可看到李世民这么激动。李慎觉得还是以后慢慢再说。他自己肚子就这么点墨水。都倒处去了。以后怎么办。细水长流。

-------------------------------------

没等李慎说完李世民就走了,脸上露着笑容。他觉得李慎说的糊明肯定会给他多取一些寒门子弟。他准备明日朝堂上跟房玄龄几位重臣好好商讨一下具体操作。毕竟李慎只说了一个方法。

李慎送走李世民跟韦贵妃回到厅里。心说这个爹也太心急了吧。光糊名有啥用。

“慎儿,你今晚不应该说出糊名之事的。你这样为你阿耶献策,若是让世家知道了。必定会为难于你。五姓七望流传千年。势力遍布朝野。你这样做很可能招来世家的报复。你阿耶都要忍让。更何况你势单力薄呢。”韦贵妃很担心李慎

“母妃。我是皇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我皇室势大。我作为皇族也必将荣华富贵,若我皇室势弱,我这个皇子也没几个人看得起。这就是为何阿耶想要对付世家的原因。”李慎解释道。电视里世家被武则天杀的七零八落的。

“哎。慎儿,这些为娘怎么能不知。但我也是出身韦家。真的不希望家族破灭。”韦贵妃很惆怅。一边是家族,一边是儿子。

“母妃。不要想那么多了,以后的事谁又说的准呢。不过是一个糊名而已。对世家不是什么威胁。”李慎看韦贵妃纠结的样子有些无语。就一个糊名。怎么整的像是要灭了世家似的。根本就是不疼不痒的事。母子又聊了一会就各自休息了。

李慎回到住所后。就开始把今天跟李世民说的科举糊名流程写了下来。这个流程应该是明清时期的。电视剧里经常演。

前世李慎因为看店,闲着无聊。成天是看电视剧,刷小视频。看小说。别人怎么样不知道。但李慎自己有个习惯。每当看小说的时候总是喜欢跟着剧情。搜索一些东西。比如小说里主角酿酒赚钱。他就会去搜索酿酒方法。幻想如果自己穿越了怎么去酿酒。所以 他脑子里有不少理论知识。当然了。没有一样实践过得。但李慎相信反复实践,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肯定会成功。

-------------------------------------

两仪殿内。李世民端坐于上。下面跪坐了几人,有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孝恭,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户部尚书唐俭,郧国公张亮等人。

“今日有一事,想听听诸位的看法。”李世民开口道

“陛下不知是何事。”长孙无忌接道。

“科举取士已经多年。但取上来的寒门子弟寥寥无几。我大唐想要千秋万世,就要取消芥蒂。让所有的大唐百姓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从中选拔更多有才之士,为朝廷所用。而如今并不是很理想。民间已经开始传朝廷科举只不过是幌子。所有的名单都是内定的。说朝廷徇私舞弊,任人唯亲。各位说说怎么解决这个事情”李世民说完看向众人

众人没想到李世民会说考场舞弊的事。其实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不说而已。谁家还没有几个亲戚呢。谁都想把自己亲戚安排到朝堂上来增加话语权。

其实在场众人也算是世家。或者跟世家有关系。除了李孝恭是皇族外。像长孙无忌本身就是大世家。房玄龄的正妻卢氏也是大世家之女。

见众人不说话。李世民知道这帮大臣也都是心存私心,哪有什么真的忠君爱国,在他们心里家族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于是直接说道:“诸公也不必费神。我这有一策,各位看行否。”

“此策为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等信息用纸糊上。这样阅卷官不知道是谁的卷子。就可以避免徇私舞弊。”李世民把李慎的糊名说出来后就看着众人

众人听闻不住点头。确实是一个良策。

“陛下。此策确实是一个良策。不但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徇私舞弊。还能让我大唐百姓相信朝廷取士的决心。”房玄龄率先说道

“房公所言极是。这样还可以给那些寒门士子增加信心。让更多的读书人来参加科举。”长孙无忌跟着道

“不知此策是何人所献。想来必定是个人才。”这时魏征说出了大家的疑问。

“糊名乃是我昨日去大吉殿用膳后。跟十皇子李慎闲聊时所得。不过具体还要诸公完善。”李世民语气颇为得意。毕竟众人说的良策出自自己的儿子。

“申王殿下?”

“申王李慎?”

“哦,原来出自申王殿下。听说申王自小聪慧。熟读百书。想来是陛下教子有方。”房玄龄率先奉承道。这一剂马屁拍的李世民很是受用。

“哪里,只不过是一小童的童言而已。不值一提。具体还要诸公商讨出章程才行。往后科举就用此法。并传邸报道各州县。”李世民拍板决定

众人出来两仪殿都互相看了一眼。其实他们都想反对。但没有一个站住脚的理由。说白了文人的争斗就看谁能占住大义。李世民此举是为了天下读书人,如果他们反对。不得让天下文人骂死。到时候后世还不一定怎么写他们。

“哎。这个申王啊。”长孙无忌叹了口气

“申王殿下确实聪慧”魏征说道

“赵国公,郑国公。我们还是先商讨一下具体流程吧。”唐俭在旁说道。这个事涉及到一些用品是要他户部出钱的。

李慎安排好一切就回城了,直接去了工部,找尚书阎立本。他准备让阎立本规划一下王府。


如今里面的花园假山游湖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建房子了,他需要让阎立本给画图纸,盖青砖瓦房,还有盘炕烟筒的位置。

本来李慎还想建锅炉房和地热供暖,小说里不都这么写的么,可实际是不允许。

第一个你就得解决管道问题,铜管传导性最好而且不易生锈。但这个时代铜就是钱,就算李慎在有钱用铜管铺满王府的各个院子也是铺不起的。

更何况还有循环系统的问题,这时代哪有循环泵,要是靠热传导,哪辈子才能热。就算他在农村的暖气片现在都做不出来。所以李慎只能在少数的几个地方用。

李慎跟阎立本商讨了两个多时辰,确定了李慎的要求,在进行规划。

对于李慎说的水泥可以粘结砖而且干了后坚硬如石表示不相信,但李慎让他明天去皇庄看看实验一下就知道了,还有就是钢筋水泥做柱子阎立本也需要回去验证后才能给李慎画图纸。

还有一点李慎找阎立本的目的是因为阎立本知道一个王爷应该盖什么样规模的王府,房子应该怎么盖怎装饰才不能逾越礼制,别到时候盖完房子,在被弹劾逾越之罪。

房子还得推倒重建那多冤枉,而且李慎的王府还有地下部分,储存菜和粮食的地窖,储存冰的冰窖,都在地下。

还有李慎要求的金库,很大的金库,因为有青砖钢筋水泥,李慎也不担心会坍塌,所以做了一个大金库,就跟地下防空洞似的。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铜钱太重占地方。所以只能修一个大金库。

所有的事情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都是按照李慎预想的在建设中。砖窑和水泥窑已经建设完成投放使用。先前的土窑已经拆除。道路也修的差不多了。王洪福已经开始找车队准备往王府拉砖和水泥,精铁打造的铁条也已经制作出来一批就送到王府一批。带动长安十几家铁匠铺的生意。李慎为了赶工。从城外的村庄雇佣了上千人。如此大规模的动静都惊动了李世民。

因为这事李慎被弹劾了几次。但李世民都是置之不理。最后一次弹劾李世民帮李慎带了句话就没人敢弹劾了。李慎说了如果再有弹劾。李慎立刻遣散这上千工人。并且跟他们说是谁在朝堂上弹劾自己,不想让他们赚钱。并且告诉工人他的府邸在哪。此话一出朝堂御史言官都在说李慎威胁大臣,纨绔做派。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弹劾这个事了。他们也怕啊。上千人啊。没准哪天走路就被砖头砸死。

武将则对李慎这么硬刚言官的做法佩服之极,李承乾更是记录下来有机会再使用,以往他盖个房子也是很多人弹劾。他只能认错停工。如今李慎给他做了榜样。不服就干。李世民也是听完李慎的话后才帮李慎传话的。李慎曾跟李世民说过。他盖这个王府包括生产,运输,修建的所有工人有两千来人。每人每天最少的十文钱。最多的工匠每天一百文。两千人就是两千个家庭。最少每月三百文。完工后最少的也能赚两惯钱,等于他们种地一年多的收益。最多的能赚到二十多贯,这笔钱可以给家里的孩子买肉吃,做几件像样的衣服。能有点余钱看病。李世民听完很是感慨。李慎不止一次跟他说过,老百姓只求温饱。虽然他极力压低粮价。还是很多人吃不饱。而李慎又告诉他,因为他修建王府。带动运输行业,打铁行业的发展。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就需要招工。这两千个人有钱了,就会消费。买米买菜买肉买布。又是涉及到一堆行业。到时候户部的商税就会增加。李世民觉得李慎说的有些道理。所以李世民才会帮李慎传话。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