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完整作品
  • 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完整作品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恋小爱
  • 更新:2024-04-05 18:42:00
  • 最新章节:第17章
继续看书
穿越重生《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由网络作家“恋小爱”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齐妙刘文彧,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她是中医第七十七代传人,本有大好前途,却突然穿越了!偏偏刚来就意外和某个狗男人办了那种事……她立誓要找到他,废了他,让他后悔余生!可……当两人再次碰面——谁能告诉她,那狗男人怎么就赖着不走了?!...

《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完整作品》精彩片段


“不知姐儿要当什么东西啊。咱们万宝轩算是太和镇最大的当铺,价格合理,童叟无欺。……”

学徒尽责的念叨着他们店铺里的那套嗑儿,齐妙则是四处观察,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反正你说就是了,我的想法不能告诉你。

正看着呢,突然听到学徒说——

“刘叔,这位姐儿是要当东西,您来接一下吧。”

说着,把她引到一位四十左右上下的男人面前。齐妙特意打量了一下,看着本分,故作老成的有些胡须。时不时的捋上一捋。

被唤“刘叔”的人点点头,指着身旁的凳子,说:“姐儿坐吧,要当什么东西啊。”

齐妙没有客气,来到凳子钱坐下之后,从怀里掏出曹氏给的那个荷包。

“刘叔”拿起荷包,将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放在手上掂了掂,随后又拿到眼前仔细端详。好一会儿放下,点点头,说:

“不错,成色很纯,分量不轻。不知道姐儿心里……有个什么价格呢?”

齐妙无语。让她开价,这不是等于鸭子听雷。可要是不说,怕是这姓刘的家伙该……想到这儿,轻笑一下,道:

“素闻万宝轩童叟无欺、价格合理。还是请刘叔给个价儿吧。我这红口小儿,万一闹了笑话,岂不失了礼数?”

男子听了,故意捋了下胡子,笑呵呵的说:“还是姐儿懂规矩啊。”

齐妙也没客气,微微颔首,轻声地道:“受家母影响,规矩自然不能不守。”

男子听到这话,再次仔细的打量着她。看起来,这应该是大户人家落难,所以才……想到这儿,认真的看着她说:

“既然如此,那就请问下姐儿,你这物件儿打不打算赎?如果赎,那我给个一般的价格。如果不打算赎,那就给你一个合理的价格,你看……”

“我赎回去。”齐妙不假思索地说着。她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将耳环赎回去,可下意识的就想这么说。

男子笑呵呵的掂了下手里的金耳环,看着她琢磨了一下,又道:“姐儿,你这金子成色很好,可样式老旧。如果可以,你大可……”

“多谢您,我还是打算把它赎回去。”齐妙打断他的话,坚持自己的说辞。

男子见她不改变主意,只能妥协的点点头。

称重、记录、签字……

所有事情办妥之后,这副金耳环一共当了六两银子。给了五年的时间赎回。如果五年之内没有赎回去,那就是人家的东西了。

齐妙揣好当票,把那六两散碎银子也装好,笑眯眯的出了万宝轩。从这六两银子就知道,如果这耳环不赎,怕是能再多当个三、四两银子吧。

如此,母亲曹氏原来做工的地方,应该是个官宦人家。普通大户,怕也不能如此大方的把东西赏给下人。

来到广益斋,里面大堂很宽敞。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在地上,看着杂乱却也算有些章法。东西分门别类的摆放,想要什么一目了然。

大致的问了下价格,基本都不贵,调料都是几个铜板就一斤,顶多就是豆油贵一些。

来到摆放茶具的货架,好家伙,是真贵啊!

最便宜的一套,也要一百个铜板。一个茶壶,四个茶杯。还是最普通的白瓷。摸着手感还行,就是花纹大众了一些。

他们家正好四口人,这套……够用。

齐妙一咬牙,直接跟那伙计说包起来。伙计乐的不行,特意送了她二两茉莉花。二两就不少了,齐妙很知足。

油盐酱醋、水壶、脸盆,杯盘碗碟,锄头。搞头……

林林总总买了一大堆,加吧加吧花了三两银子。这其中还包括她买的五斤豆油,五十斤苞米面。店家看她买了这么多东西,还特意给了两根蜡烛。

又红又粗的大蜡烛!

一大堆的东西,齐妙拿不了,而且还有些东西没有买。伙计看出了她的为难,走上前,笑眯眯的说:

“这位姐儿,咱们店有马车可以送。您家是哪儿的,只要是周围的村儿都行。像什么小八家子,前进屯,南岗子,七家屯,还有……”

“我家就在七家屯,你们可以送?”齐妙一脸兴奋的看着他问。

伙计点点头,指着她的东西,说:“超过二两银子我们就管送。您这都三两多了,绝对可以。”

“那……我还想买点儿别的,能不能一起送,我可以多付几个铜板的车钱。”齐妙试探性的问着。这么老多东西如果坐杨二乐的骡子车,旁人就绝对不用坐了。

伙计看着她的样子摆摆手,笑呵呵的道:“不用不用。姐儿放心去买,一会儿我送你回去。我叫王五,这些东西我帮你拿去后院。”

齐妙想了一下点点头,侧身行礼,说:“那就有劳王五哥了。”

“没事儿没事儿。”王五摆手,一脸不在意的说着。

要说这个王五还真不多事儿。寻常人买这么多东西,伙计肯定会问上一嘴。齐妙发现,这广益斋的伙计,从来都不多嘴多舌。

你问东西怎么卖,他只会告诉你这东西是什么价儿,多一句话都不会有。她喜欢这样的卖家,哪像前世,一进商场,那些营业员就跟看到了亲戚一般,一个劲儿的拉着你说东道西。

从广益斋出来,齐妙去了对面的布庄瑞蚨祥。杨二乐指的地方还真不错,她需要去的几个铺子,都在这附近,特别好找。

进到瑞蚨祥,里面有两个人在挑布匹。看样子,还是大户人家的,身后跟个丫头。伙计见到齐妙进来,赶紧走过来抱拳行礼,说:

“哟,这位姐儿,您要买点儿啥?咱家这儿布匹绸缎应有尽有。”

齐妙看着他,侧身还礼一下,说:“想买被子,现成的那种。再有就是……”

“娘……娘……娘你怎么了?”

娇滴滴的急迫声音传来,让齐妙跟伙计都朝那边看去。本来挑布的两个人,其中一位竟然堆那了。伙计跟掌柜的都赶紧过去要扶,齐妙忙制止他们。

妙龄女子见状,一时之间没了分寸,跪坐在一旁,只是抹眼泪。齐妙无语,都这个时候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走上前,蹲下身子搭了下脉,然后用拇指,在其人中、风池,人迎……几个穴位连续不断的稍用力按压。

店家跟伙计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没了主意。这人是镇上大户李军山李大善人的夫人。

在他们铺子里出事的话,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再看那李小姐李紫玫,除了抹眼泪,根本没有任何作为。跟着丫头倒是机警,转身出去了。

看样子应该是去找郎中。

伙计见状,小声的说:“掌柜的,咱们先等等。那丫头八成是去找郎中了。”

“嗯,让这丫头先按着。”

一炷香的之间过后——

“啊——”

李夫人惊呼出声、缓过气儿来,李紫玫见状,赶紧过去将人扶起。关切的开口道:

“娘,您没事儿吧。”

正说着,丫头带郎中来了。见李夫人醒了,忙走过来帮着把人扶起,说:“夫人,您醒了。您都要吓坏小姐了。”

齐妙见人没事儿了,轻声地说:“您这是因为睡眠不好引起的暂时性昏厥。郎中来了,让郎中给夫人好好看看。”

说完,冲着伙计摆摆手。她还得买被子呢,得抓紧时间!

伙计冲她再次抱拳,这一次跟刚刚进门时不一样,十分恭敬。笑呵呵的带着她去到一旁,指着货架上的棉被,说:

“姑娘想要什么样的?咱们这六斤、八斤、十斤棉花,什么样儿的都有。想要一般的,还是便宜的,又或者是稍微贵一些的?”

从“姐儿”到“姑娘”这是有讲究的。

东陵国称呼未出阁的女子有讲究。一般农家的小村姑,都只是唤做“姐儿”,稍微有点儿身份、或者值得尊敬的则是换做“姑娘”,再来才是“小姐”。

齐妙听到他这个称呼,笑眯眯的点点头,说:“八斤一般的是什么样子,能给我看看吗?”

“能,这有什么不能的。姑娘等等啊。”伙计说着,搬了把椅子拿被。

齐妙原想帮他扶着,不料后面有人拍她。本能的转头,见识那对母女,满脸惊讶。中年妇人带着妙龄女子,冲她恭敬地侧身行礼。

齐妙见状,赶忙伸手扶着,忙不迭的摇头,说:“举手之劳罢了,别行这么大礼,乡下丫头可承受不住。”

“姑娘客气了。刚才那郎中跟我说了,如果不是姑娘仗义出手,这会儿我怕是早就得了那桂枝汤症了。”李夫人感激的说着。

“多谢姑娘救了我娘,紫玫感激不尽。”说着,李紫玫直接双膝跪地,就要磕头。

这么大的礼,齐妙肯定承受不住,忙伸手要扶,却被那妇人给拦住了。妇人冲她摇摇头,说:“我虚长你一辈,自然不能对你行如此大礼。”

“可救命之恩大于天,让小女代为行礼,实属应该。万望姑娘不要推辞,已了我这心愿。”妇人说的很诚恳,齐妙见了点点头,不再推辞……

小说《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那是啊,不管我叫什么、姓什么,都是娘跟爹的女儿,这个不能变。”齐妙说完,蹦到梁安跟前撒娇。

如此活泼、能说的女儿,让梁安有些吃惊。也让一旁的哥哥梁汉森一脸莫名。平日里的香姐儿,基本上很少说话,放在角落都能被遗忘,可是今日……

梁安看着熟悉长相的女儿,伸手把人搂在怀里,轻拍她的后背,知足的道:“好闺女!”

曹氏从屋里出来,看着他们父女的样子,上扬嘴角。随后开口道:“妙儿,你跟娘进来。陪娘把屋里收拾收拾。外屋地的东西,让你爹跟你哥做。”

“哦,知道了。”齐妙松开梁安,冲梁安做了个鬼脸,蹦蹦哒哒的进屋去了。梁安被女儿再一次的举动弄得一愣,跟儿子交换一下眼神,父子俩一脸莫名。

齐妙进到屋内,屋里的炕已经擦干净了。梁汉森拿的那床被褥就在那儿。还有的,便是那个菜鸡留给她的大氅。

哟,这大氅什么时候放在这儿的,她怎么不知道呢?

曹氏坐在炕上一脸严肃,齐妙心里直在敲鼓。刚才进屋怎么就没注意,倒是把这东西收起来啊!如今后悔没用,只能大着胆子往前走,小心翼翼的来到跟前,抿唇一下,说:

“娘……”

曹氏没有吱声,直接伸手把闺女拉在眼前,快速的掀开她的衣襟——

青紫的吻痕,一处叠着一处。

眼前漆黑,身子踉跄。齐妙忙出手抱住她,小声的说:“娘,对不起,对不起。娘,对不起……”

至于为什么道歉,她不知道。反正就下意识的说了这三个字。

曹氏隐忍,强忍着自己不要哭出来,一脸自责的看着她,胡乱摇头。道歉?该道歉的是她、不是闺女。是她这个做娘的没保护好女儿,才让她受此屈辱。

好在梁安父子在外屋地收拾的很尽心,根本顾不上屋内,不然母女俩都……

无法交代!

曹氏看着一个劲儿道歉的女儿,“猛”地伸手把她抱在怀里,极小声的说道:“这件事儿,一个字儿都不许说出去。谁都不可以,包括你爹。要把它烂在心里,烂在心里。”

最后四个字,曹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齐妙重重的点头,“嗯”了一句。得到女儿的保证,曹氏继续又说,“娘明儿去镇上,给你买……买避子汤药。”

避子汤药?

是了,这个东西的确是她所需要的东西。真要一次中奖,她可说不清楚了。在曹氏怀里仰头,吸了吸鼻子,小心翼翼的问:

“娘,您不怪我吗?”

“怪你?怪你还是怪娘?娘有什么资格怪你?”曹氏自嘲,无奈的摇摇头,说,“妙儿,娘要怪只怪自己,是娘对不起你。如果昨儿娘没出去随礼,你就不会遭此一劫。是娘该问你,你怪不怪娘。”

“不怪,妙儿一点都不怪娘亲。”齐妙笃定的说着。从曹氏怀里起身,侧坐在炕沿儿。炕洞已经烧了火,炕沿儿也很暖和。

曹氏伸手轻摸女儿的脸颊,从袖口掏出一个荷包,放在她的手里,说:“这个你拿着。家里需要的东西太多,娘不方便给你置办。自己去镇上把这个当了,换了银钱买些自己该买的。”

齐妙听了诧异,小心翼翼的把荷包打开,里面居然一对赤金的耳环。摸着差不多有八克左右,放在现代,那就是小三千的价格。

本能的摇头要拒绝,没想到曹氏直接握住了她的手。瞅了一眼外屋地,轻声地说:“赶紧收好,别让旁人看见了。我跟你爹来你这儿,保不齐一会儿你老姑就得过来。被她看见,不得了。”

曹氏惶恐的样子对齐妙很受用。小丫头不再推辞,直接把东西揣进怀里。瞅着曹氏,一脸打趣的说:

“娘,原来你也有小金库啊。”

曹氏摇头,将炕上的大氅叠起来,然后塞进了箱子的最下面。盖好箱子盖,淡淡的道:“我跟你爹在外面多年,手里肯定会有些东西。你爹、你娘不傻,不可能全都上交。”

齐妙听到这话,美滋滋的笑了。原来这对夫妻,并不是原主记忆里那么面瓜。他们有自己的想法,隐忍、筹划。看起来日后,她要对这双父母刮目相看了。

揣好荷包,将衣服的扣子全部扣好。瞅着曹氏又说:“娘,明天轮到咱家做饭,我自己去镇上吧。至于那个东西,我自己来弄,您就别管了,我都长大了。”

曹氏听了这话思考一会儿,随后点点头,继续收拾屋子。

屋内收拾的东西不多,箱子清理干净铺上明纸,然后摆放衣服。外屋地的水缸刷干净,梁安帮着挑满缸了水。热水烧好,梁汉森用自家的盆盛水,端进屋。

盆里,还放了两块抹布。

梁汉森把盆放在炕上,笑眯眯的说:“娘,热水烧好了。您用热水擦屋子,不拔手。”

不拔手,七家屯土话,不冻手的意思。

曹氏慈爱的点头,拧了个抹布,又说:“森儿,你出去再给你妹儿多弄些柴禾回来。天冷,这房子空了那么久,得好好烧一烧才行。”

“哎,知道了。我这就去后山看看,好的话还能抓只野鸡呢。”梁汉森说完,轻弹一下齐妙的额头,乐颠颠的跑开了。

曹氏看着调皮的儿子,轻叹口气抻哆了一句“调皮”,也就不再说什么。齐妙看的真切,梁汉森说话得体,彬彬有礼。再看曹氏,说话、干活儿都不一样,与农家村妇根本不同。

应该就是那些年在大户人家做事时,学到的规矩。也幸得她在外做过事儿,不然梁汉森有可能就要打光棍了。就梁家老宅那样,谁有闺女也不敢往这儿嫁啊!

梁安进屋,将张氏给的布包放在炕上,说:“闺女,这是哪儿来的?怎么还放在面袋子上面呢。还有啊,那粳米、白面都谁给的啊?爹看了,都是好东西,不少钱呢。”

齐妙把布包随手放在箱子里,看着父母没有隐瞒的说:“那米、面是县太爷给的。这布包是县太爷的夫人给的。里面是夫人不想穿的衣服,她看我可怜,就给了我。”

曹氏一听这话,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梁安满脸自责,伸出带有老茧的大掌,摸着闺女的面颊,道:

“是爹不好,爹没有保护好你。你奶让爹带你哥去山上砍柴,如果爹知道会这样,说什么都得把你带上。”

旧事重提!

齐妙笑着摇头,一脸轻松地说:“好了爹,都过去了,女儿现在没事儿。”说完,故意亲昵的用脸儿蹭了蹭他的手,有些剌、不舒服,可心里却暖暖的。

笑眯眯的看着他,拍拍胸脯又道:“娘都给我燎锅底儿了,女儿不亏。”

一句玩笑话,顿时逗乐了夫妻俩。曹氏破涕为笑,摇摇头,道:“你啊,还知道撂锅底儿呢。”

“哟,这小蹄子住的房子不错嘛!”

一家三口正温馨着,院子里传来了梁敏霞的声音。齐妙蹙眉,曹氏不悦,梁安无奈的拍拍闺女的肩头,道:“收好东西,别放在身上。”

说完之后就出去了。齐妙原本揣在怀里,可听到父亲这么说,急忙把东西塞进了箱子的最底下。整理好之后,从曹氏手里端着水盆也跟着出去。

梁安来到院子,看着老妹妹的样子,不悦的说:“不在家伺候咱娘,你来这儿做啥?”

“我……我愿意来。”梁敏霞害怕梁安,不愿意的小声嘟囔。翻了个白眼,又说,“哥,你不让嫂子回去做饭,你们在这儿干啥?”

“今儿轮到你嫂子做饭吗?”梁安立着眼睛,一脸不悦地说着。

若是平常,梁敏霞不会这么怕他。但今日不行,他宝贝闺女因为那件事儿自立门户,心里不爽。她若顶风上,就离挨揍不远了。撇了下嘴,敢怒不敢言。

齐妙端水盆出来倒水,等她回来之后,梁敏霞厚脸皮的扬着手里的花棉袄,说:

“香姐儿,把你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这个给你。”

“为什么?”齐妙不解,瞅着她手里的花棉袄,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瞬间明白了。她手里的材质一般,花样儿一般。自己身上的,则是县里流行的新花样,锦缎面儿的。

县太爷夫人穿的东西,肯定不是便宜货。冷笑一下,撇嘴道:“梁敏霞,你倒是不傻,知道哪个好看!你不傻我也不傻,你跟我齐妙抢东西,你抢的着吗你?”

“你个小蹄子,我是你老姑,你喊谁‘梁敏霞’呢?”梁敏霞恼怒,一向在家霸道横行惯了,自然受不了齐妙的直呼全名。

“怎么的,你不叫梁敏霞呗?”齐妙不怕她。原主生前是怕她的,不过她可不是原主。翻个白眼,冷“哼”一声继续说,

“我今儿在梁家老宅说过了,最后叫你一次‘老姑’。所以请你以后认清自己的位置,别把自己当回事儿。你在我这儿,什么都不是。”

“你——”梁敏霞语塞,看向一旁的梁安,怒火中烧的说,“三哥,你看看你闺女,她……”

小说《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五很有分寸,一路上没有再多问一句。齐妙坐在车里,余光瞥见那副避子汤药之后,往前凑了凑,说:

“王五小哥儿,问你个事儿呗。咱们广益斋,开春的时候卖种子吗?”

“卖啊,苞米种、高粱种、小米种……还有地瓜秧、茄子秧、辣椒秧……基本常见的都能买得到。不过得比官府贵一些,这也是上面要求的。”

王五一边说一边赶车,两不耽误。

东陵国的种子都是官府统一配发,然后交税粮时再扣除。杂货铺这些地方要卖可以,但是价格必须高于官府,买不买就是老百姓的事儿了。

齐妙听了,趁机追问着:“那药材种子有吗?像什么白芍、黄芪这类的。”

“药材?”王五惊讶,重复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马车“吱哟……吱哟……”走在官道上,速度还挺快。

好一会儿,王五回头看她,说:“姐儿要种药材吗?咱们这儿没看谁家种过啊。药材的种子倒是能弄到,不过今年不行,得来年。”

“为什么啊?”齐妙不解。既然他们有地方能寻到,为什么还要等来年呢。

“今年广益斋的种子都已经开始入库了。药材的种子得提前订,今年是不赶趟了。如果来年你想种,入秋那会儿去说,不然还是没有。”王五说完,再次扬鞭子。

齐妙暗暗记下他说的,内心又开始犯难了。来年种药材,那今年怎么办啊!她打算买地、种药为生,可是如今……

唉,真是考验人啊!

一路无话,王五赶车进了七家屯。齐妙给他指路,告诉他该如何走。

农家路不平,坑坑洼洼。骡子车颠簸,齐妙担心她的那些坛子、罐子、盆,别再颠簸碎了。好不容易到家门口,这才大大的松了口气。

下车将门打开,王五帮着把东西搬进院里。齐妙先把被子、布匹拿进屋,这东西一看就不是便宜货,万一邻居过来再看见,说不清楚。

用新买的葫芦瓢舀水,拿出来递给王五,略有不好意思的说:“没有热水,这水是早起锅里温着的。还行,不凉,小哥儿对付喝。”

王五也没嫌弃,接过来“咕咚……咕咚……”喝尽之后,道,“都是农家出身,哪就那么多讲究。这就很不错,姐儿的东西都给你搬院里了,我还有事儿就走了。”

“行,那你回去慢点儿,有劳了。”齐妙接过葫芦瓢,把人送出了院子。等他赶着骡子走后,这才进院,把门关上。

刚才进村的时候还挺担心,生怕梁家老宅那边有人看到。虽说她不怕面对老宅那些人吧,可在外人面矶咯,总归是不好看、要注意影响。

矶咯,七家屯土话,闹矛盾的意思。

将东西一一搬进屋,小妮子开始彻底收拾。罐子、坛子稍微清洗一下,擦一擦就可以用。走之前锅里留的水,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

茶具清洗一番,然后拿去屋里。齐妙一边干活,一边琢磨被子跟锦缎的问题。以曹氏跟梁安的眼力,不可能看不出那是好东西。

一副耳环当了多少钱是有数的。那十两银子她也没有动,该怎么解释呢?齐妙犯难,一时之间没了主意。

若实话实说给人看病,人家送的。估计便宜爹娘得以为她脑子有毛病,闹不好还不可收拾呢。

该怎么办呢!

把擦好的坛子放在一旁晾干,继续擦下一个。嘴角一直撇着,脑子里没了头绪。坛子、罐子擦好,把胡椒面、盐巴等调料放里。

广益斋的账房很贴心,特意在每一个坛子上贴了小标签来区别。有的字齐妙认识,有的则不然。放好之后,又把杯盘碗筷洗了,院子里传来了开门声。

不一会儿,外屋地的门推开,曹氏进屋笑呵呵地说:“回来了。我估摸着你也该回来了,怎么样?药抓了吗?”

到底是亲娘,首先问的还是药的事儿。

齐妙心里暖和,美滋滋的点头,说:“放心吧娘,买回来,在屋里呢。药罐子我都买了,就是家里……缺个小炉子。回来我才……”

妈呀,坏了!

齐妙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急急忙忙的进到里屋。曹氏正在那里用手摸着被子跟锦缎,眉头深锁。

大爷的,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

小妮子抿唇,略微有些紧张的走上前,然后小心翼翼的喊了声“娘”。

曹氏闻言转头,看着闺女惊恐的样子,摇摇头说:“没事儿没事儿,银子都花了也没事儿,娘还有,娘下次给你。”

呃……

齐妙听她这么说,顿时明白了曹氏的意思。可眼下这事儿是瞒不住的。轻叹口气走上前,挽着她的胳膊,小声的说:

“娘,你信鬼神之说吗?”

曹氏茫然,一脸懵的看着她,不明白她要说的是什么。

齐妙拉着她坐在炕上,故作紧张的开口说:“娘,我不瞒您,我上吊之后梦里遇到了一个白胡子的老人,等我醒来以后脑子里全是药方、病理。那天娘昏过去,我给娘诊脉了。”

“啊!”曹氏只是一个语气词,其他的没有再说。

齐妙见状,也不知道这么说可行不可行。一就开头了,便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咽了下口水,拉着她的手,说:

“娘,我没骗你,我说的都是真的。这被子就是我今儿给一个姓李的夫人看病,她女儿送我的,说是诊费。”

曹氏目不转睛的盯着齐妙,长相无疑是女儿,可这性格、说话,真的不是。从昨天分家之后再到今天早上她亲的那一口……

难道说,闺女讲的是实情?安哥的确跟她提过,那天女儿给她诊脉的事情。重重叹了口气,看着齐妙想了一下,说:

“闺女,这事儿别跟外人提。就是看病……也能不看就不给看。别给自己找麻烦,知道吗?”

“嗯,娘放心,我知道的。”齐妙乖巧的点头,生怕她再有什么怀疑。

曹氏整理下心情,伸手摸着她的脸儿,说:

“好了,这事儿你记得就行。走吧,娘陪你好好把家归置归置,你爹给你箍炉子去了,你哥去后山打柴,一会儿就都能回来。”

“娘,不用总这么帮我,我自己能行的。”齐妙过意不去,满脸愧疚。

曹氏轻弹她额头,拉着她去到外屋地,边做事儿边说:“你要不是我闺女,我就不管你。一家人,不该这么客气的,知道吗?”

“可是娘,今儿是轮到咱家做饭呐!”齐妙说完,把买回来的板油放在盆里,用温水清洗。

曹氏将罐子放好,又把葱姜蒜都搁好后,说:“做饭也不耽误你这边。其实娘来你这也顺心,在家看着他们就烦。尤其是你二大娘跟你大大娘,天天吵吵,磨磨唧唧的。”

梁家大儿媳跟二儿媳不对付,齐妙听了撇了下嘴,理解的点头。曹氏不怕事儿,但也不愿意听吵吵。冯氏跟蒋氏的战争要从蒋氏生了儿子开始。

蒋氏仗着自己有俩儿子撑腰,所以处处想压着大嫂。冯氏自然不甘示弱,所以二人每次吵架都会让曹氏来评理。

老太太王氏自然不管,他们俩打的越厉害越好,到时候一声吼,还能显得她有威信。

别看是农村,勾心斗角也不少。

齐妙把洗干净的板油放在菜板上,叹口气,说:“娘,你跟我爹要是能分出来就好了。咱们一家四口不分开,好好过日子。再也不用去给他们断官司。”

“是啊。”曹氏憧憬着,随后自嘲的摇摇头,道,“白扯啊。你奶那个人,比猴都精。常年翻我衣柜,虽然翻不出啥玩意儿,肯定也不可能放我跟你爹走。还有你二大爷……”

齐妙听了砸了下舌,很赞同曹氏说的。梁家老宅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是中上等水平。王氏人心不足,一门心思的想要三房钱财,唉!

“妙儿,把刀给娘,娘来切。”曹氏起身,从她手里把菜刀拿过来,一块一块的切着板油。

齐妙开始点火,经过两天的时间,原主的记忆已经融会贯通。火点好之后,小火烧着锅。看着曹氏,笑眯眯的说:

“娘,那对耳环一共当了六两银子。买完这些东西,还剩了差不多五钱。药太贵,那一副药就是近二两银子。”

曹氏听了点头,虽然不经常去镇上,但是对物价还是很了解。把切好的板油块放入锅中,然后看着她说:

“没听说过这句话嘛:‘有啥别有病’。咱们辽东这边药材稀缺,大多都是从南方那边运来,药贵是正常的。别说你这药了,就是要一个普普通通山楂丸,都可贵了。”

齐妙听到这话,更加坚定她要种药材的决心。仰头瞅着曹氏,眨巴了两下眼睛,说:“娘,那咱们有地可以种药材啊,有很多都是可以种的。”

“拉倒吧。”曹氏摇头,把菜刀洗干净放在一旁,拿着勺子搅合锅,又说,“三年前那会儿的前进村有种药材的,血本无归啊。谁还敢!”

娘俩正聊着,院子里传来了开门声。齐妙兴奋,笑眯眯的以为是自家亲爹回来了,没想到——

“丫崽子这房不错啊。霞啊,那山子真把这房儿给丫崽子了?”

“谁知道呢。也有可能是我三哥从暗上买的呗。”梁敏霞不怕事儿大的说着。

王氏听到闺女这话,顿时炸毛的吼着——

“喘气儿的呢?给我滚出来。在里面装什么装,不知道我来了?”

小说《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