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读全文版山村换亲
  • 畅读全文版山村换亲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爱吃烩菜的山里娃
  • 更新:2024-04-04 17:29:00
  • 最新章节:第3章 双喜临门
继续看书
《山村换亲》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双全桂芝,讲述了​因为亲戚家都比较远,桂芝娘家在城郊,双全有个本家远在山西,因为双全家是早年间从山西逃荒来到这边的,这么远的路程,都要靠双全用双腿去跑。出去跑这一趟下来,至少得三西天。家里忙忙碌碌,双全在路上也是脚下生风……第五天,双全一脸疲惫的回来了,他先去的桂芝娘家,然后去的山西本家,最后从山西抄小路翻过太行山回到了自己家。刚进家门的双全先到院子的水缸边舀了一瓢凉......

《畅读全文版山村换亲》精彩片段

建英出生第二天,街坊邻居陆续到访前来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院子里,来给双全家拴孩子,房间里传出了各种逗孩子的声音还有大人们的说笑声。

“哟~这小姑娘长得真水灵!”

“你看这小脸,跟桂芝长的简首一模一样!”

“起的啥名啊?”

“双全,儿女双全了啊!”

“奶水下来了没?”

“双全他妈,你这当奶奶的,给孩子准备了几条尿布啊?

有没有给孙女儿做件新衣服呀?”

“建国,妹妹长大了,你可不能欺负你妹妹啊!”

……王建国手里拿着一根小棍儿,安静的站在床边,3岁多的他,显然还不太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静静的看着躺在床上的桂芝和襁褓里还没睁开眼睛的小建英。

房间实在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再加上正值三伏天,屋里热,人们留下拴孩子钱陆续走出房间回家去了,给后面来的人腾出地方。

为啥要有拴孩子这个习俗?

实际上是因为以前医疗条件不够,很多孩子出生后因为一点小病,村里人用一些土方子给孩子乱治,导致有些孩子很早就夭折了。

人们都会认为是这个家留不住,所以会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给孩子钱,希望可以用钱拴住孩子,让孩子留下来。

慢慢的就形成了拴孩子的这个风俗习惯,即使到现在,在农村也依然还保留着这个风俗。

双全今天不在家,一早就拿着干粮和水,出门通知自家亲戚了,包括桂芝的娘家,因为再过十几天就要给刚出生的建英做九了,做九的时候,桂芝娘家肯定得来人,剩下双全妈,和双全的嫂子在家招呼邻里。

做九其实也是拴孩子风俗的一个延续,为啥这么说?

因为拴孩子是为了把孩子留住,做九其实也是一种庆祝,意思是,孩子活下来了,基本没问题了,庆祝一下。

做九分单九和双九,就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九天和第十八天,一般情况下做双九的居多,这个跟城里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城里孩子都是做满月,而在当地农村是做九。

因为亲戚家都比较远,桂芝娘家在城郊,双全有个本家远在山西,因为双全家是早年间从山西逃荒来到这边的,这么远的路程,都要靠双全用双腿去跑。

出去跑这一趟下来,至少得三西天。

家里忙忙碌碌,双全在路上也是脚下生风……第五天,双全一脸疲惫的回来了,他先去的桂芝娘家,然后去的山西本家,最后从山西抄小路翻过太行山回到了自己家。

刚进家门的双全先到院子的水缸边舀了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喝完解了渴,然后进到屋里说:“娘,都通知到了,做九的那天都会过来。”

双全妈说:“行,你在这儿歇一会儿,我去给孩子洗洗这两条尿布,然后准备一下做九的东西。”

“行,娘,你去吧。”

转眼就到了给建英做九的这一天,双全家本家亲戚都过来了,自己家人在忙着做饭,亲戚们有在屋里看孩子的,也有在外面帮忙做饭的。

双全家条件真的很一般,别人家做九都能让来的亲戚吃一顿捞面条了,双全家只能让大家喝一顿面条汤,就这对于双全家来说,己经是最能拿得出手的饭了,总比自己顿顿红薯米汤要好的多。

忙忙活活一上午,终于开饭了,每人一碗面条汤,先紧着亲戚们吃,给亲戚捞点稠的,自己人留在后面喝稀汤。

吃完饭,亲戚们陆续离开,家里就只剩下双全一家和哥哥双会一家五口,像这种事儿,本家是必须到场的,双会家媳妇儿叫李秀琴,二婚带过来仨闺女,大闺女叫王宝英,老二叫王玉英,老三叫王秀英,老大6岁,老二4岁,老三才2岁,再加上王建国,4个孩子中午没吃饱,嚷嚷着还要吃面条,大人们赶紧又去锅里捞了捞,刮了刮,再配点汤,把几个孩子安抚下来。

等孩子们吃完,几个大人又一起把锅碗洗了洗,收拾好,然后双会和双全一起把借别人家的碗送回去,又带着孩子把自家的碗拿回了家,因为光双全自己家的碗是不够招待亲戚用的,只能从外面借碗用。

忙活完这些,双全妈又把家里剩余不多的面粉出来,和面,烧火烙干饼,干饼是当地这一带在那个年代一种特有的面食,平常不吃,一般都用在做九的时候。

干饼就是那种擀的很薄的死面,不放油,放在锅里烙熟,根据来拴孩子的人数决定烙干饼的数量。

今天烙好,第二天就得去给来拴孩子的人家送干饼了,这个习俗叫花干饼。

拴孩子给5分钱的,给人家一个,给1毛钱的,得给人家2个。

第二天上午,双全挎着篮子带着建国出门花干饼,出这家,进那家,有的人家还没人,得等到下午再去。

转了一大圈之后,双全来到了生产队长家里,在双全妈的特意交代下,给生产队长张贵山家送了4个干饼。

双全带着孩子刚进门,贵山正好从堂屋出来,抬头看见了双全。

双全赶紧说道:“贵山叔,俺婶子呢?

我来你家花干饼了。”

贵山看着双全说:“来了双全,正好我也有点事儿跟你说呢,来来,坐这儿吧。”

贵山又转身进屋给双全搬了个小板凳出来。

俩人坐在院子里,双全怀里抱着建国。

双全刚坐下,张贵山就开口了:“双全啊,春天时候你贵喜叔来我家了,你家这情况,咱村里也都知道,你哥那儿我也没啥好办法,你呢,我跟村支书够了一下,给你安排了点好活。

你看现在这夏天了,队里的庄稼活儿也没那么忙了,别人都在干别的活,咱们队还有5头老黄牛,现在不用下地,以后你就负责给队里放牛吧。

别人干农活一天1个工,你放牛一天8分工,如果是农忙需要犁地种庄稼的话,你牵牛干活也是1天1个工,你看你能干的了不?”

双全一听:“叔,我肯定能,牛放在我这儿肯定养的白白胖胖的,你放一百个心!”

贵山说:“那就这样,明天开始,你就负责咱们队的这5头黄牛,你家房子东边不是还有一片空地儿吗?

你回头把那块儿收拾一下,以后就把牛拴那儿就行,可别给我弄丢了啊,弄丢了我可负不起这责任。”

“行,没问题。”

“那你就先回去吧,明天早上来生产队牵牛。”

“好嘞叔,那我就先回去了,您先忙。”

双全带着儿子从贵山家出来,一溜烟的往回跑,他要回家把这个消息跟媳妇儿和老母亲分享。

双全妈和媳妇儿听完这个消息后,说:“这是好事儿啊,还是得感谢贵喜去帮咱家说这话。

以后你就不用为每年生产队的工分不够而发愁了,咱家这真是双喜临门呀~哈哈哈”屋里传来一家子欢快的笑声。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