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
  • 全文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恋小爱
  • 更新:2024-05-07 20:36:00
  • 最新章节:第17章
继续看书
今天安利的一篇小说叫做《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是以齐妙刘文彧为主要角色的,原创作者“恋小爱”,精彩无弹窗版本简述:做是谁,都会耿耿于怀。梁安听了老脸通红,无奈的蹲下身子。齐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爹,一边是娘。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该如何去劝?曹氏看到夫君这样终究不落忍,走到他跟前,伸手轻扇了一下,说:“行了行了,我就是发发牢骚。过去的就过去了,不提了。”“嘿嘿……”梁安憨憨的笑着,一脸傻乎乎的呆样。艾玛,这不就是秀恩爱、撒狗粮嘛!......

《全文种田发家:农门婆娘心狠手辣》精彩片段


“滚家去,别在这儿找事儿。不然,别说三哥抽你。”说着扬手,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

“你……我告诉咱娘去。”梁敏霞气的一跺脚,转身跑开了。

齐妙瞅着她张扬跋扈的样子,故意大声地说:“告诉谁也白扯,姑奶奶就特么的不跟你换!”

这话说完,她清楚的看到梁敏霞跑路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又撒丫子往家跑。曹氏看着姑娘的样子,重重叹口气,说:

“这肯定就是惦记了。安哥,今儿你在这儿还好,过两日呢?”

母亲关心儿女,那是实打实的。想到日后女儿在这边,他们不能及时过来,心里就特别不放心。梁安扭头看着站在门口的女儿,想了一下,说:

“闺女,下次她要再过来要。你自己一人的时候千万别跟她撕吧,就让她拿。到时候爹给你要回来。”

“你拉倒吧。到了你妹子手里的东西,哪样你要回来过?我的衣服,你要回来了?”曹氏不爽的说着。当年从外地回来,带了不少好东西,可都被这个小姑子给夺了去。

事情虽然过了很久,但曹氏一直都耿耿于怀。这事儿换做是谁,都会耿耿于怀。梁安听了老脸通红,无奈的蹲下身子。齐妙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一边是爹,一边是娘。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该如何去劝?

曹氏看到夫君这样终究不落忍,走到他跟前,伸手轻扇了一下,说:“行了行了,我就是发发牢骚。过去的就过去了,不提了。”

“嘿嘿……”梁安憨憨的笑着,一脸傻乎乎的呆样。

艾玛,这不就是秀恩爱、撒狗粮嘛!

穿越到古代,居然也能吃到狗粮,真是——悲催啊!

拎盆进屋,突然明白为何刚刚父亲让她把东西收好。估计是怕他制止不了梁敏霞,到时候她再拽扯自己的衣裳。万一金耳坠掉落,那可就要“地震”了。

深深地看着房门,再次对这对夫妻刮目相看。果然高手在民间,这两位……怕不像表面上那么愚孝,有他们自己的一定之规。

屋子收拾差不多时,梁金山推着板车来了。正好梁安他们在,帮着把东西一一往屋里搬。

炕桌子、油坛子、棉被褥、小凳子……

都是七八成新,应该是他们家在用的东西。梁安看着这些,客气的说道:“三哥,你这……准备的太全了。弄得我这个做爹的……都不好意思了。”

梁金山听了摆手,用手背擦了擦额头,说:“妙姐儿啊,你这东西三大爷只能给你置办成这样了。这是二钱银子,找给你的。等你见到孙师爷,可得替三大爷说说好话啊。”

齐妙虽然看似十五,但内心却是二十七、八。明白他的意思,也明白这银子她不能收。倒背着手,本能的往后退几步,摇头,道:

“三大爷,您准备的这些东西不少了、足够。这钱我不能要。孙师爷走时说了,多给的就是让您日后照顾我、多加留心的辛苦钱。您若是给我……我……我……”

“是啊三哥,快收下吧。这丫头有你帮着照顾,我们夫妻俩也能安心不少。”梁安说话赶趟,直接帮忙劝着。虽然不知道他们之间为何会有二钱银子的交涉,但闺女的话他懂。

自立门户,有些事情他跟媳妇儿都不好插手,真要有人故意为之,有了里正的庇佑,闺女也能免去许多麻烦。这样最好,二钱银子换了日后的保障,划算!

梁金山执意要给,齐妙坚决不收。

推拒几次之后,梁金山无奈,把银钱揣回兜里,淡淡的说:“也罢,那我就不推辞了。妙姐儿啊,以后再有什么事儿就找三大爷,三大爷给你做主。”

齐妙侧身行礼一下,规矩的道谢说:“那就有劳三大爷费心了。”

“老三媳妇儿,你这俩孩子教育的好。人前人后,说话、行礼,得体啊!”说着,比划了个大拇指,赞赏有加。

曹氏听到他如此夸赞自己的子女,一脸自豪。还礼一下,道:“在外多年,赚的是钱,学的是说话、礼节。三哥谬赞了,他们还得再学学。”

“呵呵……我说不过你,你可是咱们村儿里的一枝花。”梁金山说完,拍了拍梁安的肩头,道,“行了,我就不打扰你们一家了。回去了,有事儿吱声。”

“哎,我送三哥。”

曹氏坐在炕上,帮着把褥子铺上,还有她从家里拿的那套,也给铺好之后,说:“闺女,你跟娘说说,为啥你要叫‘齐妙’呢?姓‘齐’,是为什么?”

“不为什么啊,不是有个词叫‘奇思妙想’嘛。就这么来的呗。”齐妙一脸无所谓的说着。坐在炕上,摸着喧乎的褥子,笑眯眯的又说,“娘,叫这个名字不行吗?”

“没……没有。”曹氏摇头。伸手轻摸她的脸颊,又说,“一会儿娘跟你爹回去,你把门栓挂好。吃过晚饭,娘过来陪你睡,省的你害怕,啊!”

“不用的娘,明儿一早你还得做饭呢,别来回折腾。”齐妙摇头拒绝。她不害怕一个人住,前世自己睡在九十平米的两室一厅,也没什么。

这个世界让人害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人心!

曹氏见闺女这么懂事,重重叹口气,说:“娘辛苦点儿没啥,不能让你一个人在这儿。真有点什么事儿,娘跟你是个照应,你自己……不行。”

齐妙起先不明白什么意思,可细细品来顿悟。一个十五岁的女娃单独住,难保不会被村儿里的老光棍惦记。曹氏到底比她想的多一些,轻笑着点点头,道:

“知道了娘,晚上我给娘留门。”

“娘,爹,妙儿,快出来。看我打了什么啊。”梁汉森从外面回来,兴奋的嚷着。

梁安会些拳脚功夫,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也就教了。梁汉森喜欢,每天晨起都会起来练功。虽然只是一些拳法、没有内功,可他也练得很开心。

曹氏跟齐妙从屋里出来,见梁汉森手里拎着一只雪白的兔子,纷纷愣住了。梁安放下手里的水桶,颠颠的走过来,道:

“这么冷的天,你哪儿抓的?”

“瞎猫碰到死耗子呗。”梁汉森开心的不行。把手里的两捆柴放在地上,扬着兔子,又说,“妙儿,晚上炖兔子肉时,记得给哥留个兔子腿啊。”

齐妙闻言不解,理所当然地说:“哥,晚上你跟爹娘在这儿吃就是了,干嘛给你留什么兔子腿啊。咱们一家四口吃顿好的,解解馋。”

在原主记忆里,梁家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一年到头,除了大姑梁敏如回来的时候能吃上一顿,再就是年三十儿。吃肉还得王氏分配,可笑至极。

梁汉森听她这么说忙摆手,一脸不可以的样子,说:“怎么能在你这儿吃,那不行。记得给哥留一个兔子腿就好,啊!”

曹氏伸手揽着闺女的肩头,轻叹口气,道:“你分家出来一点口粮都没有。那些东西,可是你日后要过日子的。我们怎能刮你的口粮。你奶一直猜逢我藏了私,真要在你这儿吃,娘可就说不明白了。”

“可是娘……”

齐妙的话没等说完,一旁的梁安摆手,打断她,帮劝着说:“别争了,听你娘的。刚刚你三大爷不是给你拿了盐巴嘛,一会儿炖了兔子,给你哥留个腿就行。”

说完,从儿子手里接过兔子,去一旁收拾。边收拾还边说兔子肥、好东西……

齐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讲究,但让她自己吃兔子,怎么想怎么觉得心里不安。一家人,怎么偏偏就……

曹氏浅笑,搂着她轻声说了句“不妨事”之后,拿着大扫把,开始清扫院子。

久无人居住的屋子,突然这么大的阵仗,自然就惊动了隔壁。左邻是梁金山的大哥梁金宝。右邻则是赵睿达,媳妇儿魏氏。论资排辈,要管梁安叫三叔。

小夫妻俩是前年成的亲,分家之后便在这儿住。魏氏站在门口,瞅着院子里的人,大嗓门的说:

“哎哟三叔、三婶儿,你们咋在这儿啊。以后都在这儿吗?”

魏氏嗓门大,村里人背后都叫她魏大嗓门。嘴还快,知道点儿啥,一会儿功夫就能传出去,又叫她快嘴帘儿。曹氏扭头看着她,轻叹口气,说:

“什么啊,是我家闺女。妙儿啊,你进屋去吧,院子收拾完,我跟你爹就回去了。”

齐妙本想帮忙,可听曹氏这么说想来是不想她在这儿,冲魏氏点点头算打过招呼,便迈步回屋。

关门的那一刻,齐妙就站在外屋地门口,静静地听着外她们的对话。

“侄媳妇儿你是不知道,前天咱们不是去给刘家柱子媳妇儿下奶嘛,回来之后……”

齐妙听着曹氏的话,终于明白她为啥让自己进屋了。估计是不想在女儿面前,留下一个编排婆家的印象。当然了,她说的也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多添了点儿水罢了。

平日里不怎么搭理魏氏,今儿突然跟她提及,想来是要借着她的嘴,让全村儿都知道吧。这爹也是个人才,媳妇儿这么编排,他居然一言不发……

王五很有分寸,一路上没有再多问一句。齐妙坐在车里,余光瞥见那副避子汤药之后,往前凑了凑,说:

“王五小哥儿,问你个事儿呗。咱们广益斋,开春的时候卖种子吗?”

“卖啊,苞米种、高粱种、小米种……还有地瓜秧、茄子秧、辣椒秧……基本常见的都能买得到。不过得比官府贵一些,这也是上面要求的。”

王五一边说一边赶车,两不耽误。

东陵国的种子都是官府统一配发,然后交税粮时再扣除。杂货铺这些地方要卖可以,但是价格必须高于官府,买不买就是老百姓的事儿了。

齐妙听了,趁机追问着:“那药材种子有吗?像什么白芍、黄芪这类的。”

“药材?”王五惊讶,重复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马车“吱哟……吱哟……”走在官道上,速度还挺快。

好一会儿,王五回头看她,说:“姐儿要种药材吗?咱们这儿没看谁家种过啊。药材的种子倒是能弄到,不过今年不行,得来年。”

“为什么啊?”齐妙不解。既然他们有地方能寻到,为什么还要等来年呢。

“今年广益斋的种子都已经开始入库了。药材的种子得提前订,今年是不赶趟了。如果来年你想种,入秋那会儿去说,不然还是没有。”王五说完,再次扬鞭子。

齐妙暗暗记下他说的,内心又开始犯难了。来年种药材,那今年怎么办啊!她打算买地、种药为生,可是如今……

唉,真是考验人啊!

一路无话,王五赶车进了七家屯。齐妙给他指路,告诉他该如何走。

农家路不平,坑坑洼洼。骡子车颠簸,齐妙担心她的那些坛子、罐子、盆,别再颠簸碎了。好不容易到家门口,这才大大的松了口气。

下车将门打开,王五帮着把东西搬进院里。齐妙先把被子、布匹拿进屋,这东西一看就不是便宜货,万一邻居过来再看见,说不清楚。

用新买的葫芦瓢舀水,拿出来递给王五,略有不好意思的说:“没有热水,这水是早起锅里温着的。还行,不凉,小哥儿对付喝。”

王五也没嫌弃,接过来“咕咚……咕咚……”喝尽之后,道,“都是农家出身,哪就那么多讲究。这就很不错,姐儿的东西都给你搬院里了,我还有事儿就走了。”

“行,那你回去慢点儿,有劳了。”齐妙接过葫芦瓢,把人送出了院子。等他赶着骡子走后,这才进院,把门关上。

刚才进村的时候还挺担心,生怕梁家老宅那边有人看到。虽说她不怕面对老宅那些人吧,可在外人面矶咯,总归是不好看、要注意影响。

矶咯,七家屯土话,闹矛盾的意思。

将东西一一搬进屋,小妮子开始彻底收拾。罐子、坛子稍微清洗一下,擦一擦就可以用。走之前锅里留的水,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

茶具清洗一番,然后拿去屋里。齐妙一边干活,一边琢磨被子跟锦缎的问题。以曹氏跟梁安的眼力,不可能看不出那是好东西。

一副耳环当了多少钱是有数的。那十两银子她也没有动,该怎么解释呢?齐妙犯难,一时之间没了主意。

若实话实说给人看病,人家送的。估计便宜爹娘得以为她脑子有毛病,闹不好还不可收拾呢。

该怎么办呢!

把擦好的坛子放在一旁晾干,继续擦下一个。嘴角一直撇着,脑子里没了头绪。坛子、罐子擦好,把胡椒面、盐巴等调料放里。

广益斋的账房很贴心,特意在每一个坛子上贴了小标签来区别。有的字齐妙认识,有的则不然。放好之后,又把杯盘碗筷洗了,院子里传来了开门声。

不一会儿,外屋地的门推开,曹氏进屋笑呵呵地说:“回来了。我估摸着你也该回来了,怎么样?药抓了吗?”

到底是亲娘,首先问的还是药的事儿。

齐妙心里暖和,美滋滋的点头,说:“放心吧娘,买回来,在屋里呢。药罐子我都买了,就是家里……缺个小炉子。回来我才……”

妈呀,坏了!

齐妙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急急忙忙的进到里屋。曹氏正在那里用手摸着被子跟锦缎,眉头深锁。

大爷的,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

小妮子抿唇,略微有些紧张的走上前,然后小心翼翼的喊了声“娘”。

曹氏闻言转头,看着闺女惊恐的样子,摇摇头说:“没事儿没事儿,银子都花了也没事儿,娘还有,娘下次给你。”

呃……

齐妙听她这么说,顿时明白了曹氏的意思。可眼下这事儿是瞒不住的。轻叹口气走上前,挽着她的胳膊,小声的说:

“娘,你信鬼神之说吗?”

曹氏茫然,一脸懵的看着她,不明白她要说的是什么。

齐妙拉着她坐在炕上,故作紧张的开口说:“娘,我不瞒您,我上吊之后梦里遇到了一个白胡子的老人,等我醒来以后脑子里全是药方、病理。那天娘昏过去,我给娘诊脉了。”

“啊!”曹氏只是一个语气词,其他的没有再说。

齐妙见状,也不知道这么说可行不可行。一就开头了,便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咽了下口水,拉着她的手,说:

“娘,我没骗你,我说的都是真的。这被子就是我今儿给一个姓李的夫人看病,她女儿送我的,说是诊费。”

曹氏目不转睛的盯着齐妙,长相无疑是女儿,可这性格、说话,真的不是。从昨天分家之后再到今天早上她亲的那一口……

难道说,闺女讲的是实情?安哥的确跟她提过,那天女儿给她诊脉的事情。重重叹了口气,看着齐妙想了一下,说:

“闺女,这事儿别跟外人提。就是看病……也能不看就不给看。别给自己找麻烦,知道吗?”

“嗯,娘放心,我知道的。”齐妙乖巧的点头,生怕她再有什么怀疑。

曹氏整理下心情,伸手摸着她的脸儿,说:

“好了,这事儿你记得就行。走吧,娘陪你好好把家归置归置,你爹给你箍炉子去了,你哥去后山打柴,一会儿就都能回来。”

“娘,不用总这么帮我,我自己能行的。”齐妙过意不去,满脸愧疚。

曹氏轻弹她额头,拉着她去到外屋地,边做事儿边说:“你要不是我闺女,我就不管你。一家人,不该这么客气的,知道吗?”

“可是娘,今儿是轮到咱家做饭呐!”齐妙说完,把买回来的板油放在盆里,用温水清洗。

曹氏将罐子放好,又把葱姜蒜都搁好后,说:“做饭也不耽误你这边。其实娘来你这也顺心,在家看着他们就烦。尤其是你二大娘跟你大大娘,天天吵吵,磨磨唧唧的。”

梁家大儿媳跟二儿媳不对付,齐妙听了撇了下嘴,理解的点头。曹氏不怕事儿,但也不愿意听吵吵。冯氏跟蒋氏的战争要从蒋氏生了儿子开始。

蒋氏仗着自己有俩儿子撑腰,所以处处想压着大嫂。冯氏自然不甘示弱,所以二人每次吵架都会让曹氏来评理。

老太太王氏自然不管,他们俩打的越厉害越好,到时候一声吼,还能显得她有威信。

别看是农村,勾心斗角也不少。

齐妙把洗干净的板油放在菜板上,叹口气,说:“娘,你跟我爹要是能分出来就好了。咱们一家四口不分开,好好过日子。再也不用去给他们断官司。”

“是啊。”曹氏憧憬着,随后自嘲的摇摇头,道,“白扯啊。你奶那个人,比猴都精。常年翻我衣柜,虽然翻不出啥玩意儿,肯定也不可能放我跟你爹走。还有你二大爷……”

齐妙听了砸了下舌,很赞同曹氏说的。梁家老宅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是中上等水平。王氏人心不足,一门心思的想要三房钱财,唉!

“妙儿,把刀给娘,娘来切。”曹氏起身,从她手里把菜刀拿过来,一块一块的切着板油。

齐妙开始点火,经过两天的时间,原主的记忆已经融会贯通。火点好之后,小火烧着锅。看着曹氏,笑眯眯的说:

“娘,那对耳环一共当了六两银子。买完这些东西,还剩了差不多五钱。药太贵,那一副药就是近二两银子。”

曹氏听了点头,虽然不经常去镇上,但是对物价还是很了解。把切好的板油块放入锅中,然后看着她说:

“没听说过这句话嘛:‘有啥别有病’。咱们辽东这边药材稀缺,大多都是从南方那边运来,药贵是正常的。别说你这药了,就是要一个普普通通山楂丸,都可贵了。”

齐妙听到这话,更加坚定她要种药材的决心。仰头瞅着曹氏,眨巴了两下眼睛,说:“娘,那咱们有地可以种药材啊,有很多都是可以种的。”

“拉倒吧。”曹氏摇头,把菜刀洗干净放在一旁,拿着勺子搅合锅,又说,“三年前那会儿的前进村有种药材的,血本无归啊。谁还敢!”

娘俩正聊着,院子里传来了开门声。齐妙兴奋,笑眯眯的以为是自家亲爹回来了,没想到——

“丫崽子这房不错啊。霞啊,那山子真把这房儿给丫崽子了?”

“谁知道呢。也有可能是我三哥从暗上买的呗。”梁敏霞不怕事儿大的说着。

王氏听到闺女这话,顿时炸毛的吼着——

“喘气儿的呢?给我滚出来。在里面装什么装,不知道我来了?”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