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
  • 全集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悟途
  • 更新:2024-06-04 00:52:00
  • 最新章节:第21章
继续看书
高口碑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是作者“悟途”的精选作品之一,主人公李慎李世民身边发生的故事迎来尾声,想要一睹为快的广大网友快快上车:八零后中年大叔意外穿越!他可只是个小小杂货铺老板啊,怎么就穿成了李世民的第十个儿子?他可不想小小年龄就被李世民派遣到封地啊!看他开局心脏复苏救燕妃,研制青霉素贿赂李世民!逆袭唐皇不要太简单!...

《全集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精彩片段


在回去的路上李修为问李慎这输血的方法可不可以普及,李慎直接就告诉他不可能普及,最少眼下不可能普及。

让李修为大失所望。当问到这是什么原理的时候。李慎不回答。他也不知道什么原理。李修为却以为这是秘法不可轻传。

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唐朝已经流行踏青。而李慎接到了王德的传话。李世民要前往九成宫游玩。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三月,开始名叫“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位于岐州凤翔麟游县。有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照耀云霞,蔽亏日月的美誉。

李慎不明白为什么李世民去游玩叫上自己。不过不管什么原因让你去你就得去。于是准备一应器具。医疗箱必备。烧烤炉子木炭什么的。春游嘛不准备点东西怎么行。

这次出行跟随的只有长孙皇后和四妃。再不就是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两个小不点。连李治都不带让他在宫里读书。而李慎也准备带几个下人。不可能指望伺候皇上的人伺候他吧。所以他的五个跟班武媚、石头、蓝玉儿、春香冬梅都要跟着。他还准备带几个护卫。虽然李世民出行最少都有五千羽林卫跟随。还有新建的百骑守护。但那都是保护李世民的。一些琐事李慎还是需要人帮忙的。比如宰杀牲畜啊。搬个东西啥的还是自己人好用。于是让石头通知薛仁贵带上十个护卫明日在城门口等他。

李慎的护卫都是在庄子里招的,一共招了三十多人。都是守护精品阁库房的。全是自己食邑。安全可靠不说。还有十几个是退下来的老兵,虽然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胳膊。但是薛仁贵说过这些老兵上过战场见过血经验丰富。战力比那些壮丁强很多。在加上这一年多每天都训练,还肉食管够。李慎还花大价钱给每人配了一把上好的百炼钢打造的唐刀。轻便锋利方便这些人使用。而他给薛仁贵打造了一杆方天画戟重达百斤。历史上说薛仁贵能吃,其实是因为长期肚子里没有油水的病。吃几天肉后。薛仁贵就跟常人无异了。薛仁贵擅长弓箭,李慎给薛仁贵打造了一把三石的强弓。拉力一百八公斤。跟岳飞的弓一样的拉力。李慎看电视剧里说薛仁贵的弓十石还问过薛仁贵。结果薛仁贵什么都没说,就是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六百公斤啊,哪有臂力能拉开一千二百斤的。李慎都觉得自己是傻子。

第二日,李世民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启程前往九成宫。李慎在城门处跟薛仁贵汇合,李慎又让王德传话给李世民,问问可不可以带这些护卫。这是规矩,怎么可能随便让人进李世民的队伍呢。

对于李慎的护卫,李世民早就查的清楚都是他的食邑。而且很多都是跟他打过仗的老兵。所以也就同意了。不过是十来个人而已。整个队伍几千人。而且李世民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就这样李慎和婢女坐马车。护卫们护卫在马车左右前往九成宫。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米贵伤民你不知道么。如今的米价人人都能买到米吃何来吃不饱。”李世民不信。这个米价是他指定的


“阿耶,你可知买米的都是什么人。真正种地的农民都是自家留出口粮,怎么会去买米呢。难道百姓把米低价卖出,再高价买回来不成。买米的都是有事情做的。一个伙计每个月三百文左右。能买六十斗米。工坊的工匠也是几百文。剩下的就是商人,世家,贵族。他们还在乎米价到底是五文还是十文。其实最重要的是百姓拿米换不来想要的东西。如布匹什么的。所以我们要抬高米价。让百多种地。米价涨了。伙计工匠的工钱定然要涨。不然谁给你做工。农民生活好了吃饱穿暖,百姓才愿意生孩子。人口才能增长。”

“可就算是米价上涨了,也不可能涨的太多。如果像你说的生活好呢。”李世民又问

“当然是发展商业了。国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发展商业会有一些头脑精明的百姓跟着做点小买卖。这部分百姓生活好了自然会生孩子,或者让子女读书。而商人需要开设工坊就要雇佣百姓。百姓除了种地就又有了一份收入。一个在工坊里干活的工人一年的收入足够一家子人吃喝穿用了。那他们种的地是不是就是余钱。有了余钱就会让孩子读书。在百姓心里还是读书才能有出息的。我们只要哪里条件好。我们就去哪里办学。到时候十年二十年以后。他们成长起来,会是多么大的一群读书人。而且我们收费要低。只要够学院日常开销和教俞的俸禄就可以了。这样百姓也不会有太大压力。实在不够朝廷在出点也就够了。”

李慎是绞尽脑汁才说出这番话啊。还是都从后世耳濡目染得来的。李慎也怀疑那些小说里穿越的人怎么一穿越马上就智商在线,各种阴谋诡计。时事政治通通都来。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施行起来却不容易,抬高米价朝廷大臣没人会同意。就像你说的他们家族府上人口多。米价抬高,他们就要多花一倍的价格。哎。。”李世民叹息道

“阿耶,也不用心急。慢慢来就是。世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铲除的。况且他们会同意的,他们拥有大量土地米价抬高他们赚的也多。他们每年手里都囤积很多粮食呢。”李慎安慰

“李慎。你如此懂得朝政。不如以后上朝参政吧。虽然你年纪小但是你是亲王过完年你就九岁了。亲王是可以上朝的。”

“别,阿耶可千万别啊。我都是瞎说的。我志不在此。”李慎拒绝。上朝要早上五六点钟,他可不想起来那么早。过闲散的生活多好。

“那你的志向是什么”李世民好奇的问

“我的志向啊。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混账,如此没有志气。”李世民听到李慎说的话,气的想打人。

“阿耶,我真不想参与朝政。太累了。朝廷有大哥就好。你说如果我做好了。给大哥压力。做不好自己有压力。图什么呢。还不如好好的做一个闲散王爷。逍遥快活。赚钱的同时给朝廷还能多点税收。何乐而不为呢。”

李慎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他也不是什么当官的料。整不好在弄个身首异处可就得不偿失了。

小说《穿越:我在大唐当闲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一刻钟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女童的声音传了进来;

“殿下,奴婢取来了。”

李慎闻言赶紧到殿外从冬梅手里拿过几张纸回到殿上。期间李世民对于李慎逾越行为视而不见。

“陛下,这是儿臣昨夜睡不着所想的关于科举改革的一些想法。儿臣全都记录下来。请您过目。”李慎郑重的道

李世民一个眼神。王德就下去把李慎的几页纸张拿给李世民。李世民详细的看着。越看越惊喜。这不就是他想要的么。李慎写的是科举的阅卷流程。

从糊名到誉录,再到对读。初阅。荐卷,最后再到主考官做决定。一共六道程序,阅卷程序复杂,而且责任到人,并有专人监督。

因此,每份朱卷上至少有6个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印。誊录手、对读生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标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备查验。

李慎写的很详细。包括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比如怎么糊名,比如为了防止誊录手作怪,规定誊录手不得携带墨笔,誊录所用的纸张、墨水颜色均要一致,统一使用朱砂红笔誊录试卷。

再比如对读,由对读官将墨卷、朱卷一起交给各位对读生校对,看誊录是否有误。校对完毕无误后,对读官要在试卷上盖章。然后才进入真正的阅卷程序。

最后就是阅卷了,试卷分送,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抽签分配的,所以阅卷人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同考官即副主考,会在他中意的试卷上批一个“取”字。

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考生的命运就此被最终决定。

不仅如此,李慎还提出了复核查卷,允许落榜生查卷。复核查卷就是主考官为了避免潜在的黑幕,影响了考生的成绩,还有一些许多落榜生被不负责任或渎职的阅卷人员误了前程。

因此,考官要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此外,还有一条比较人性化的规定,允许落榜生查卷,这也是监督阅卷人员的一种好办法。如果把优秀的卷子评差了,考生一旦上访,责任人是要被朝廷治罪的。

李世民看完默不作声。但心里激动异常。他把手里的纸给王德,让王德宣读。然后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李慎。想要把李慎看穿一样。大殿上鸦雀无声。

只有王德的声音,听着听着众人心中就不平静了。都是才华之人,要不然能做到现在的位置么。知道李慎这个科举改革代表的意义。

只不过大伙不能够接受是一个7岁孩童想出来的。一刻钟王德的声音停止。王德读完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慎身上。看的李慎恨不自在。

李世民先开口说道。“好啦,听完之后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陛下,科举改革此事甚大,如若突然更改,会对读书人造成不安。需慎重。而且申王写的方法。流程繁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失败得不偿失。”崔仁智先说到。这要是实施了。以后他们世家想要入朝为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是啊陛下,科举不可轻易改变。会让各地读书人动荡的。”这次是王家官员

“臣附议崔御史”


“多谢皇叔。劳烦皇叔了。这几个犯人麻烦你好好照顾一下。吃喝安排好,必定要吃饱,我明日在来”李慎感谢道

“不必多礼。明日你自己来就是了。我跟牢头打个招呼就行。”李道宗明天可没时间陪着李慎。知道他不是打杀犯人就行

很快第二天一大早。李慎就带着人来到刑部大牢,牢头带着人进入昨天犯人的那个牢房。李慎上前观察了一会,发现都还活着。然后就问狱卒。“这四人昨天反应如何。”

“回王爷,那三人其中1人做完浑身抽搐口吐白沫。蒸腾了一晚上。不过好再是没死。其余人都很正常。那个咳嗽的昨晚好像没有那么咳了。”狱卒回复道

李慎听完,看了看他指的那个人。精神不佳。脸色发白。李慎觉得可能是药量大了。这个年代的人根本就不存在耐药性一说。一点药效就会发生作用。

于是李慎今天准备给这个人减少药量,在看看。又经过了简单的问话后。李慎开始第二天的注射实验。一样场景。一样的呐喊。李慎觉得自己的手法已经比第一天强很多了怎么还这么叫唤呢。打完针就是石头的清创环节。一样的场景一样叫唤。

之后一连五天。李慎每天会来做同样的事情,让其他牢房的犯人整天胆战心惊。

今天是第七天。咳嗽的那个人基本已经不咳嗽了。呼吸也顺畅了。而其余三人经过李慎改变药量后。腿部已经开始结疤。而且三人早已不发烧。这让李慎倍感兴奋。而狱卒更是视李慎为神医在世。能把快死的人救活也真不容易。为了安全起见。李慎准备在多打两天巩固一下。什么用多了伤肝肾。跟命比起来都不重要。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的身体原来越差。咳嗽的也越来越厉害。太医开的止咳汤药最开始还有点效果。可如今却一点要过都没有。长孙皇后整夜整夜的咳。嗓子都咳破了。李世民这几天已经无心朝政。把事情都交给左右仆射和太子决定。而他就一直陪在长孙皇后的身边。

“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么”此刻李世民又招来太医署令李修为。他想听到一点好消息。哪怕是一点点希望也好。长孙皇后从小跟他在一起。感情深厚。用现代的话就是爱情。如今才年仅三十六岁。如何让李世民承受的住。

“陛下,臣回去这月余,把所有的医书都翻遍了。请恕老臣无能。以皇后娘娘如今的身体,已经病入肺部。药石无救。请陛下早做打算。”李修为很委婉的通知李世民准备后事吧。

李世民失望的摆了摆手。李修为行礼后退下去了。他知道李世民很失望。但是他也是没有办法。李世民惆怅了一会。调整了一下心情进入房中。

“二郎,不要再为我的事,为难任何人了。”长孙皇后就是仁慈。这个时候还在劝解李世民不要为难太医。这些年多少官员因为长孙皇后免于惩罚。要不魏征早就死了。

“观音婢,你放心。我只是问问太医你什么时候能够康复。太医让你静养。很快就会好的。”李世民安慰道

“二郎。我的病我自己知道。我不能再陪你了。以后啊你要克制你自己的性子。要听臣子的进言。还好现在满朝文武都是忠良之士。内宫以后就交给韦贵妃做主。他为人善良。而且有威信。从来不在后宫结党。咳...咳咳...咳...”长孙皇后开始交代后事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