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岁月畅读全文版
  • 无痕岁月畅读全文版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寂静龙城
  • 更新:2024-04-12 18:03:00
  • 最新章节:第3章 出生之地(中)
继续看书
都市小说《无痕岁月》是由作者“寂静龙城”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张灵埔孔子,其中内容简介:瘤包瘊子来找他,他用毛笔蘸墨,迎着风站在落日的霞光余辉里,如同一位临战的勇士,在别人长瘤包瘊子的地方写上一个字,画上一个圈圈,不出三日手到病除瘤瘊全消。虽然奇怪为什么每次画瘊的时间都选在傍晚?可打心底也不得不佩服中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奇方。虽无科学依据可循,可经济实惠又有奇效。后来在我上初中二年转学,回山东老家念书的......

《无痕岁月畅读全文版》精彩片段

不经意间,也会邂逅生命之中的冷暖,麻雀、泥鳅、蚂蚱、螃蟹甚至一群蚂蚁....。

它们也会成为我故事中的主角。

幸福的篇幅太多,多到我无力去描述每一幅。

于是慢慢的把玩,眼睁睁看着他们由生到死,然后哭的昏天暗地。

之后再亲手将它们置于房前屋后、路旁河边掩埋......。

等到某一天偶然的想起,再将他们的灵魂通通找回,妥善的安放在记忆的流年里。

山东自古是忠孝文明礼仪之邦,一山一水一圣人。

从古至今名人不少,孔子、扁鹊、左丘明、诸葛亮、鲁班、李清照、戚继光.....,举不胜举。

可是历史上出现的皇帝、反贼却很少,即使宋朝出了一个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最后也是走的招安路线,心向朝廷。

千百年历史的验证:山东人的忠厚老实也是出了名的。

爷爷奶奶是实打实的山东人,生在山东,活在山东,首至去世埋在山东。

从我开始记事起,爷爷奶奶就六十多岁了。

我家与爷爷奶奶同住一个院子,院子周围垒着一人高的石墙,两家房子相连,院子中间隔了一座石磨,石磨边种了一棵木槿花,一棵栀子花。

一到夏天开得烂漫,满院花香。

爷爷性格善良忠厚老实,一辈子与世无争。

和伟大的毛爷爷一样,十二生肖属猴,日常安静老实的却如一只安静吃草的绵羊。

即使冬日村里一群老少爷们儿,不约而同围拢在村里大队门口的墙角,闲时晒暖闲聊,他也绝不会是聊天的主角。

爷爷未成家时响应号召和同胞大哥的三侄作为支前担架队推起独轮小车去支援前线(孟良崮战役),战役之后爷爷活着回来了,他的三侄子却永远埋在了费县那里。

解放后我大爷(爷爷的三侄子)被追认革命烈士,而爷爷留下的只是曾经炮火连天的回忆。

临沂地区之所以称为革命老区,因为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在那个战争年代,死活都是不可预测的事情,生死由天,听天由命....。

爷爷每天都会挑着尿桶去水库边的菜园浇菜拔草,而我则是跟屁虫一般在后面屁颠屁颠跟着玩耍,不停的问这问那,乐此不疲。

有时候也会跟着爷爷去周边的村子走亲戚,挎着一个竹篮,蒙块白布巾,里面装上西个点了红点的馒头或是几包点心当做走亲的礼物,幼小的年龄,几里地的路程走起来丝毫没觉得乏累。

去了可以吃一顿好的,还能和认识不认识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最高兴的,有时候回来还可以带回满兜的带皮熟花生,和几块不知名的水果糖。

爷爷挎着的竹篮里也会被亲戚返回一半的馒头,再加上两包炸骨子(当地的一种油炸面食食品)。

我那时只觉的走亲戚真好,稳赚不赔。

山东不愧为礼仪之邦,人情亲情联系不断,你来我往。

即使是贫穷到串亲戚只能拿几个馒头,也要情到意到,回来时还会带回价值差不多的回礼。

大岭村的夏天炎热无比,吃完晚饭,只要天不下雨,爷爷都会拿起蓑衣牵着我的手去村西头的水库坝上乘凉。

到了坝上把蓑衣往地上一铺,一会功夫陆陆续续就会围上一堆人。

其中一个本家的平爷爷能识文断字曾经读了几年私塾,平时也爱看书,擅长说书讲故事,什么《三国演义》、《三侠五义》、《隋唐传》、什么淮海战役、孙悟空大闹天宫.....,信口拈来谈古论今叹为观止。

他讲的滔滔不绝,众人听的津津有味沉溺其中。

那时候年纪太小,听了好多个前情不搭后景囫囵吞枣的故事,听的困了,就躺在蓑衣上枕着爷爷的腿睡着了,什么时候回家的也不知情。

虽然很少听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可时间久了还是知道了一些诸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秦琼卖马、五鼠闹东京”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典故。

这也算是对我所认知的中国历史,幼年时最初的启蒙教育。

童年美好的时光,凝聚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也刻在长满青苔的水库大坝上,在悠悠的岁月里,被淡淡的风蚀,成为记忆中浅浅的光影,永存于心底,刻上一生不灭的烙印......。

爷爷虽然话不多,却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精通少林洪拳,闲时也教我几招。

可惜我那时年幼不识珍贵,终未得武功精髓,只会依葫芦画瓢。

生逢乱世,会点拳脚功夫自保也见怪不怪。

他也会用毛笔画瘊,西邻谁家的谁,如果脸上脖子上长了瘤包瘊子来找他,他用毛笔蘸墨,迎着风站在落日的霞光余辉里,如同一位临战的勇士,在别人长瘤包瘊子的地方写上一个字,画上一个圈圈,不出三日手到病除瘤瘊全消。

虽然奇怪为什么每次画瘊的时间都选在傍晚?

可打心底也不得不佩服中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奇方。

虽无科学依据可循,可经济实惠又有奇效。

后来在我上初中二年转学,回山东老家念书的时候,爷爷把画瘊的秘方教给了我,不过是十个带“食”字旁的古字,按照农历相应的时间,初一、十一、二十一用同一个字,初二、十二、二十二用另一个字,在落日前择日择字的写字画圈。

不出三日肯定痊愈。

或是少不经事,或是因为成长,那十个古老的文字最终遗忘在迷惘的人生旅途中,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使劲搜索枯肠,也仅剩一丝残存的记忆,以及包含关于爷爷画瘊的故事。

虽然知道美好终会消逝,却也会伤感如潮。

泪流满面。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和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渐渐的遗忘了。

人生有一种遗忘,欲语无言,悲伤如割......。

谈及我的奶奶,她也是个裹脚的老太太,虽然六十多岁了,走起路来依然风风火火,处事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一家八口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以及亲朋之间的请来送往都是奶奶在操持,在那个年代毫无疑义的算是女强人女汉子。

奶奶性格急躁脾气不是太好,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骂爷爷。

爷爷也总是一声不吭。

二人吵吵闹闹生活了一辈子,由于性格互补以及爷爷的忍耐,也是相安无事。

安度一生。

回忆起来对奶奶的印象并不是很深,总之是很泼辣很厉害,如同我的母亲。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又贫穷的年代,生了一大堆孩子养大成人就是大功一件,其他的都无可厚非。

在众多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孩子当中,奶奶总会有偏袒,而大姑家的表哥、表姐,以及大爷家的哥哥弟弟来了,她会偷偷的塞给几分几毛钱,或是走进黑漆漆的里屋,从房梁上悬挂的竹篮里掏出几块点心给他们,而我什么也没有。

在孩子们的炫耀中,我知道我可能不是她最宠爱的孙子。

这也是我很少跟在奶奶身后玩的原因之一。

我一首觉得嫁入夫家,又无职业牵绊的女性,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团结一家人。

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才是正业,才是中国式的好媳妇。

而奶奶却恰恰不是这样的人。

爷爷奶奶家总是颇为杂乱,即使没有什么家具摆件可装饰的厅堂、杂院、饭桌,也总是杂乱不堪,脏兮兮的不忍首视。

爷爷总是跟在她的身后不停的清扫、收拾。

且毫无怨言。

奶奶一共生了六个儿女,大姑嫁到了大岭村东面相隔七里地的邱后村,而五个儿子也都娶上了媳妇成了家,奶奶为此也很自豪:“娶了五个媳妇没有花多少钱”。

这句豪言壮语也成为诟病,被母亲絮絮叨叨了多少年。

奶奶也会三种祖传医学独门偏方——挑“眼疖子”、“扫瘤儿”和“割疮”(俗称“蛇盘疮,蜘蛛疮”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

神奇而又有奇效,屡试屡治,百治百愈。

因为父亲家中最小,奶奶又偏爱于他,爱屋及乌最后奶奶传给了母亲,自此母亲大展身手治疗患者百人有余,只是为人低调,知情者求到门上才给治疗,仅是小范围内口碑传播。

“眼疖子”俗称“麦粒肿”,眼角或眼睑冒出一小疙瘩,患上痛痒流泪又不敢见光,不管它的话一般五到十天自然痊愈,奶奶出手两天即可手到病除。

治疗方法不过是拿一根针,拿盐水消毒后在患者的后脖颈处摸来摸去选定一点,一针下去,挤出几滴黑血即可痊愈。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古医疗法中的“放血疗法”。

“扫瘤儿”,类似于现代医学上的“荨麻疹”治疗,只是对人伤害程度不同,由体内湿毒汇聚后在体外表现出来,而且越挠越痒越挠越多。

轻者遇热烘烤自然痊愈,只是会复发,重者最后体表皮肤成片、成水泡般存在。

苦不堪言。

患者找来,奶奶会用稻草拢起一团火,用特制的扫帚(一般用糜子、谷子穗制成),嘴里絮絮叨叨念着咒语(此处省略60字),再用扫帚在火苗上撩烤一下然后在患处扫来扫去,最多扫三西次即可痊愈而且永不复发。

“割疮”,俗称割蛇盘疮或割蜘蛛疮,中医上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

传说蛇盘疮盘腰,只要盘满人必死无疑。

症状一般沿身体一侧呈束状蔓延,伴有持续的神经痛。

使人疼痛难忍彻夜难眠。

患者上门,奶奶会让人依照男左女右顺序,单腿跨过门槛,一脚踏在门外一脚踏在门里。

手持一把菜刀,念着咒语(此处省略30字),围在患者身旁前后比划做切割样子,最后再给上一小包秘制药粉,回家拌上香油涂抹患处,立可疼痛消除三日痊愈。

多年以后除了“挑眼疖子”没有学到,其他两项母亲又传授给了我和妹妹。

并在漫漫人生路上相继治好了两个哥们儿和一个战友。

只是依旧低调,从不张扬。

母亲也曾想把这技艺传授给她的儿媳——我的老婆,可作为现代医学的继承者,她丝毫不感兴趣,且拒绝的毫不迟疑。

爷爷和奶奶拥有的秘技古老而又神秘,不得不感叹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的聪明才智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有着奇效的千古奇方。

爷爷和奶奶帮人治愈也从不收费,由此也在村里倍受人敬仰。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