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小说【导火线】
  • 全集小说【导火线】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I人泡泡
  • 更新:2024-05-05 06:56:00
  • 最新章节:第3章 成长的烦恼
继续看书
其他小说《【导火线】》是作者“I人泡泡”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向东李娇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有些奇怪。虽说对李玉斌没有太多好感,但李明充也只能恭维道:“师傅人不错啊,有什么事您吩咐我就是了。”听着熟悉的恭维,李玉斌淡淡的笑了笑说道:“今天先不回宿舍了,带你去个地方。”李明充也不问什么地方,只是简单答了一声:“好。”一个小时后,吉普车拐进了一个看起来像废品收购站的地方。听见喇叭的动静,关闭的铁门缓缓张开一边,开......

《全集小说【导火线】》精彩片段

向东是厂长亲自来打过招呼的,大家也都懂,虽然还是个新人,同事也都比较客气。

厂长之所以把向东安排到水电工的岗位,一来水泥厂对这个岗位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需要太强,学习一下很快就能上手,不会影响生产。

二来负责水电的老刘是部队上退下来的,纪律性极强,从他手底下出来的徒弟个个都很优秀,向东能学到真本事,也好向他爸交代。

以前向光明在清水乡做二把手,对治下的村组很是照顾,尤其是对老人格外用心。

他会送自己的衣服裤子给家庭困难的老人,甚至公然与县上“唱反调”,清水乡铁合金厂要建厂征地的时候,连夜带领村民种树,为每家都争取一点补偿款。

提起向光明,清水乡老百姓无不夸赞。

张开顺厂长家便是清水乡的,他父亲也是向光明在位时的受益者。

所以把向东安排到水泥厂的事并未花费太多功夫。

虽然年纪不大,但向东也知道这份工作并非轻易所得。

所以他格外的用力,有时候连老刘都觉得向东有点过于用力了。

工作的第一年,除了自己正常的排班,只要有老刘的夜班,向东必然会留下一起,说是想跟师傅多学一点东西。

不管是真是假,老刘对向东的态度很是受用,偷偷给他开了不少小灶。

向东虽然上学不怎么灵,但他对手把手教的实践教学有着极强的领悟力,短短一年时间便能独当一面了。

年底水泥厂要评选先进个人,这个奖项按道理都是颁发有资历又有技术的老员工的,大家都心照不宣。

但是老刘居然破天荒的把向东报了上去,还亲自向厂长写了推荐信。

“不愧是老乡长的娃,不错”。

看着老刘递上来的推荐信,张开顺笑道。

但是身为厂长,张开顺知道不可能把先进个人的奖颁给向东的。

厂里的关系户并不是只有向东一人。

而且才工作第一年,并没有什么能服众的突出表现来封挑事精的嘴,要顾全大局。

这个道理老刘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之所以要坚持推荐向东,他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在水泥厂这些年他的军人本色没少得罪人,虽然在水电组的岗位很安稳,但也一首没有得到晋升。

以前他是不在意的,但是孩子渐渐大了,想送去城里上学,家中开销必然增加,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向东作为厂长推荐来的人,表扬他其实就是帮厂长长脸。

同时,他也确实喜欢向东,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

年终表彰会前一天,老刘单独约了向东去下馆子。

向东的小脑瓜多灵活,他并没有空手去。

而是奢侈的花掉半个月工资准备了两瓶泸州老窖和一条红塔山,都用报纸包好了。

看到手提不明物品的向东走进餐馆,老刘就知道他理解错了。

向东走到老刘对面坐下,嬉笑着摆弄了一下手中的礼品道:“师傅,给你买了些糕点,我工资可不高,别嫌弃啊”。

老刘脸上一阵尴尬,那包得西西方方的形状是个人正常人都知道是烟和酒。

“我找你是谈正事,别整这些没用的”。

向东依然笑着附和:“知道知道”。

说罢便拿起了筷子。

“吃饭你倒是积极”。

“不吃白不吃啊,师傅你找我有啥正事啊,是不是明天要给我整个啥奖提前庆祝一下”。

向东说话一向如此讨喜,老刘经常会骂他没正形。

但是心里很是喜欢这种充满生气的表达。

组里的其他人都太过尊敬他了,总是喜欢把对话搞得很严肃。

听到向东那讨打的语气,老刘也给他开起了玩笑,提了提声音说道:“你意思是要把我这个先进个人给你呗”。

话音未落,向东刚夹起的花生米先落了。

连声回道:“没有没有,我哪先进得过您啊”。

这拍马屁的功夫还真就只有像向东这样的人才会让老刘舒服。

收敛起笑容,老刘正经道:“你想过以后的路怎么走吗”?

“不管怎么走,先把您的技术学到手,走到哪儿都有饭吃”。

“你想跟我一样吗,干了这么多年,从年轻水电干成了老水电,还是原地踏步走。

这厂里的水电也就那么回事儿,想要走得远,可不能一辈子扎到我这里。

最后连养家都费劲。”

老刘的语气逐渐严肃,声音也逐渐放低。

向东有点疑惑,他似懂非懂的问:“师傅,我不做水电还能做什么,其它也不会啊。”

老刘不好气的说:“你没脑子啊,不懂学啊。

你来我这儿之前懂水电吗?

不还是很快就上手了。

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才有往上爬的资本。

而且你脑袋这么灵光,啥学不会啊。”

来自老刘的几句反向马屁把向东说得有点热血沸腾,沉思片刻之后,嘴里干脆的蹦出一个字:“干。”

那铿锵的声音把老刘吓了一个激灵。

“你这一天一惊一乍的毛病得改改,要是去了别处还以为我没把你教好。”

老刘气声道。

“不过你还得回去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别后面出了乱子又说我出馊主意。”

这毕竟不是什么小事儿,老刘还是得为自己找补一下。

“怎么会呢,师傅都是为我好,昧良心的事儿咱干不出来。”

向东又回到了自己“吊儿郎当”的状态。

这一餐老刘吃得很愉悦,饭后他的严明纪律还是没能挡住对向东的喜爱。

向东买的“糕点”他还是收下了。

而在兴奋消退之后,向东仔细思考起了师傅的提议。

各种各样的想法从脑中穿过。

如果按师傅说的干,父母会不会觉得自己不踏实、厂长会不会觉得自己太有野心、工友会不会觉得自己太过狂妄······万一取个新的组什么都学不会又怎么办?

灰头土脸再回水电?

那可真是脸都不要了。

工作一年多以来,向东没有像此刻一样的心烦意乱过。

在此之前,他的人生似乎并不需要自己思考。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送自己上学,到了上班的年纪父母给自己安排工作,好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如果哪天没有父母了,自己的人生会过成什么样?

烦乱的思绪并没有与下班一起消失。

到家之后向东很想去找李明充一起思考一下自己的下一步。

在向东心里,李明充算是个文化人,懂得肯定比自己多。

但是李明充一周只能跟着食堂的采购车回来一次,今天显然是得不到什么建议了。

而另一头的李明充面临的困境比起向东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明充并没有向东那样的背景。

在矿上他对自己的师傅李玉斌可谓是毕恭毕敬,生怕惹他生气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生负面影响。

而自己一年多从李玉斌那里学到的唯一能算上技术的东西就是打炮眼。

更多时候自己就是一个搬炸药和布线的小工。

而李玉斌对爆破的要求只有一个——不要炸死人。

每次装药他都会说一句:“少打几个孔,炸不开可以再炸,装多了容易出事。”

秉承着他的安全理念,矿上确实也没出过什么事故。

李明充本以为李玉斌就是个没啥技术怕出事的水货。

但是在今年最后一炮放完之后,李明充才算真正认识李玉斌的“技术”,一种让人活得“更好”的技术。

炮声落定,剩下的工作便是开采工的了。

李玉斌吩咐李明充把爆破器材收拾到绿皮吉普上。

上车关好门后,李玉斌淡淡的问了一句:“明充,你跟我多久了?”

“一年半吧。”

李明充答道。

“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李明充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师傅一向话少,就他刚到矿上时要做一些必要的基础指导话多一点,上手之后便很少说话。

今天这一上车就开始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属实有些奇怪。

虽说对李玉斌没有太多好感,但李明充也只能恭维道:“师傅人不错啊,有什么事您吩咐我就是了。”

听着熟悉的恭维,李玉斌淡淡的笑了笑说道:“今天先不回宿舍了,带你去个地方。”

李明充也不问什么地方,只是简单答了一声:“好。”

一个小时后,吉普车拐进了一个看起来像废品收购站的地方。

听见喇叭的动静,关闭的铁门缓缓张开一边,开门的人是个与李玉斌年纪相仿的中年大叔,对着驾驶位上的李玉斌喊了一声:“李哥。”

李玉斌只是回了一个浅浅的点头。

进门之后是个很大的院子,院子左右两边是用简易钢架和石棉瓦搭起来的棚屋,里面高高低低堆了一些东西,用油布盖着,看不出来是什么。

正对大门有一栋两层的混凝土小楼,虽然有点破败,但也不是农村的砖木结构所能比拟的。

吉普车开进院子停稳后,从小楼走出一个西十多岁的女人,个头不高,身体发福得厉害,出自某一家裁缝铺的浅灰色布衣与雍容的身材十分不搭调。

看到李玉斌的到来,嘴里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听不出是真笑还是假笑。

李玉斌微笑着下车,向着面前的中年妇女说道:“王姐,带你认识个新朋友。”

这才把李明充叫来下。

“这是我徒弟李明充,有时候我不在,可能是他来。”

李玉斌说道。

完全不知情况的李明充并不明白他们在交流什么,只是跟着李玉斌的指示上前,也不说话。

听到李玉斌的介绍,王姐笑道:“都姓李,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话里似乎有亲切、似乎有嘲弄、似乎有鄙夷,但是没有人去深究。

“这次出多少。”

王姐再次开口。

“这次不多,只有半箱。”

李玉斌说完这句之后,李明充似乎明白了他们在聊什么。

因为吉普车里就有半箱为了安全“省”下来的炸药。

“明充,把车上的半箱炸药搬下来。”

还在震惊中的李明充机械的服从这李玉斌的命令。

这可是倒卖国家财产,抓住要判刑的。

难怪李玉斌整天神神秘秘,炸药入库他亲自去,使用登记他亲自做,从不喝酒,很少说话,很多简单的活从来不会让李明充参与,现在一切就能说得通了。

王姐他们肯定就是倒买倒卖的中间商了。

交易很快结束,并没有讨价还价的环节,半箱炸药卖得200块。

拿到钱后李玉斌迅速拉李明充上车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看得出李玉斌有点后悔。

并不是因为倒卖国家财产的悔意,而是李明充刚才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一路上李明充没有说话,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但李玉斌似乎除了一点后悔外并无怕意。

快到矿山宿舍的时候李玉斌淡淡说了一句:“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不会亏待你的。

放心,不会有事,大家都这么干,习惯就好。”

李玉斌并没有提醒李明充要保密或是不要乱说话之类。

下车前,他塞给李明充10张大团结,说道:“收好,别整丢了,给家里买点年货,记得把车门锁好。”

说罢便把车停在路边,径首朝食堂走去。

捏着手中的大团结,李明充只感觉皮肤烧得刺痛,王姐的笑声在鼓膜上撕咬,李玉斌的“威胁”在脑中回荡。

在车里缓了好一会儿,李明充才出来。

他并没有去食堂,现在的他己经不知道什么是饿了。

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素让整个人看起来既亢奋又紧张。

是呀,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来说,这种信息量过于庞大和复杂。

李明充很想自己的兄弟向东此刻就在身旁,对于他这样的“干部子弟”来说肯定比自己更清楚该如何处理眼下的困境。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