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看书
听到周敬山的话,阳羲和抬手指向另一个角落说:“在看那个瓶子上的画,觉得挺好看的。”

这是阳羲和混古玩圈积累出来的经验。

这些倒腾古玩的小贩,可能未必有多高超的识物鉴宝的本领,但他们揣摩人心和坐地起价的本事,却是一流的。

古玩没有统一的价格,一件东西值多少钱,都是由买卖双方来定的。

按理说,只要出的价钱比卖家收入的价钱高,卖家有赚头,就有成交的可能。

可是,做生意的人,都是将本就利的,谁不想尽可能地多赚呢。

卖家若是看出你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很想买到手,那他就一定会把东西的价格往高里抬,能抬多高就抬多高。

所以,想要在古玩市场里低价捡漏,就要学会不动声色,不能让别人看出你的真实意图所在。

尤其是这种时候,你看的东西,是卖家不当回事,随意丢在地上的。

阳羲和正琢磨着怎么不动声色地把珠子看全乎了,就听到一旁的周敬山出声问价:“同志,那个瓷瓶多少钱?”

周敬山问的,正是方才阳羲和随手指的那个。

在阳羲和跟周敬山走近小摊,小贩便已经快速对两人打量了一番,心里有了判断。

年轻姑娘穿着虽然不怎么样,但她身后的中年男人的穿着,却很是体面。

是个有钱的主儿!

此刻听到周敬山出声问价,做好了磨刀霍霍准备的小贩,眉开眼笑道:“嘿!您眼光可真好,这可是个好东西呐!”

小贩把瓷瓶拿起来,里里外外大夸特夸了一番,便狮子大开口道:“这瓷瓶虽然是好东西,但我卖得却很便宜,只要八十八块钱!”

八十八块钱,说得跟八分钱似的。

如今大部分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八十八块钱。

阳羲和看了小贩一眼,心里知道,小贩是想把她和周静山,当肥羊来宰呢。

把瓷瓶仔细打量了一番,阳羲和便装作被价钱震惊到的样子,惊呼道:

“八十八块钱?一个泥巴做的瓶子竟然卖八十八块钱?太贵了,太贵了!八十八块钱我们不要!要是一块二,我们就买。”

阳羲和觉得,一块二,都给高了。

这瓷瓶,是个后挂彩的赝品。

说赝品可能不太严谨,更严谨地说,是个半赝品。

后挂彩,顾名思义,就是瓷器上的图案,是后来才加上去的,这也叫旧胎新彩,在清末民国时候出现得最多。

古董商为了让瓷器卖出高价,便把一些明清时期的素白瓷器,施彩重新烧制,变成斗彩、粉彩之类的名贵瓷器。

那时候,后挂彩的瓷器,是卖给外行人的。

如今,也依然是。

在内行人眼里,这些后挂彩的瓷器,都不值钱。

小贩收入的价钱,绝不会高于一块。

阳羲和喊一块二,是见瓷瓶的品相挺好,上面的挂彩手艺挺不错,绘的是三阳开泰的图,寓意也挺好。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