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说推荐一品红人
  • 精选小说推荐一品红人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晓阳高
  • 更新:2024-01-24 14:15:00
  • 最新章节:第27章
继续看书
小说《一品红人》,现已完本,主角是杨再新张梅蕊,由作者“晓阳高”书写完成,文章简述:然后管理,出成效。但目前,双沟村面临的是无一可做到项目,即使进村有公路硬化工程要推动,如今还不到落实出动的时机。......

《精选小说推荐一品红人》精彩片段


哄笑一阵,大家继续吃饭。除了丁慧云和米米之外,在场的女子还有五个,杨再新也得去一一敬酒,总不能落下哪一个而得罪人。如此,勾手之礼只能进行到底。

喝到后来,杨再新脑子已经有些木,脸色也变化比较大。和最后两个女子喝酒,都没什么感觉。为了不让自己倒下一只手拉住对方不妨,旁边的人也看到杨再新真醉了,龙秀国想劝他别在喝,杨再新自然不肯。心里多少有些清明,知道落下一个都会得罪人,反正已经醉酒,多那么一点影响不到哪里。

坚持敬完最后一个,龙秀国说,“杨主任,多吃点菜。”说着将他手里的酒杯拿开,米米见他真醉,往他杯子里倒矿泉水。

到此时,吃饭已经收尾。醉酒的人不多,主要是杨再新要给人敬酒,而他自己的酒量也不算大。饭后一轮水果,杨再新已经在强撑。丁慧云说,“杨主任是住在村部,楼上收拾了吗?”

双沟村村部是新修三年的楼房,也是村里几幢新楼之一,三层。这楼是省里对口扶贫单位出资修建的,因为当初他们派有驻村人员,修这幢楼时就考虑到驻村点情况。

村部里有村主干办公室、卫生所、图书室等设施,村干办公室和卫生所在一楼,图书室放在二楼,里面的两千册书籍同样是省里扶贫单位赠送。二楼还有一间房,是做资料室,存放村里各家的资料档案和村里工作的材料。三楼有三间房和一个活动室,活动室里有两张乒乓球桌,原本村里准备安放一张台球桌的,镇上不允许。

丁慧云和另外两村里女人到楼上去,帮杨再新整理房间,很快便下楼来,表示楼上已经准备好,要扶着杨再新到楼上去休息。

如果说先前杨再新还能坚持,这时候他就有些撑不住,说话也不够利索。龙秀国等人也不笑话他。能够和村里人这样喝酒,那是看得起大家。

杨再新作为前县长秘书,即便被县里打压,将他丢到村里来,那也是县里主要干部,是真真正正的副科级干部。村里的人可以不理会那些下村干部,但对他们认同的人,却完全是另一种态度。

龙成海帮忙,将杨再新的手抓住,搭过自己的肩头,半边身子都在龙成海身上。丁慧云、米米和另一女子则在另一侧,拉着杨再新的手臂,帮着力往楼上走。

其他人在楼下,将这里吃残局收拾起来,主要是张兵和帮厨的几个人的事情。这种聚餐,除了盛装饭菜的器具,碗筷等都是一次性用品,不需要清洗,收拾成堆直接丢到垃圾桶处理,很方便。

杨再新原想强撑到楼上去,但却没了力气。到三楼,才想到睡前还有一件事要解决,那就是内急。好在当初修楼时也考虑到这点,在每一层楼都配备厕所。

当着丁慧云和米米等人的面,他有些说不出口,便不肯往房间走。龙成海说,“杨主任,房间是在这边。”

“我……我知道……”但杨再新却不肯动,跟在米米身后的女子说,“杨主任是想去厕所吧,在那边。”

米米和丁慧云也意识到,都笑出来。龙成海扶着杨再新进去,等他出来,见丁慧云等人在笑,才意识到之前并不关门。忘记了,好在是背对门口,没有真正被看到。

房间设施简单,一张铺子,一张桌子,一个简易存物柜。坐到铺沿,杨再新表示了感谢,顺着倒睡,思维已经没留什么了。酒劲上来,想强行支撑也做不到。至于龙成海等人如何离开,他是不知道的。

睡到半夜,迷迷糊糊中有些口渴,想爬起来喝水。然后在铺边小桌上摸到瓶装水,喝了,又继续睡。后来不知是梦中,还是真有人进房间来,感觉有人在自己身边坐。一夜并不安稳,或许是在新地方所致。

早上醒来,杨再新回想到自己的梦,心里一惊。不知是不是自己在醉酒的情况下,真做不该有的事情。或许,夜半中,有人来看自己醉酒状况,然后自己迷迷糊糊实际上不过是在梦中。

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异常,杨再新松下一口气,可不要第一天到双沟村来,就出错误。在双沟村驻村,不知会有多久,或许几个月,或许三五年。他心里早就做好安心三五年的打算,尽管是受到明华等人的打压,但自己在双沟村真不能做出业绩?

只要做出业绩,后来的县级领导总不至于和王成和、明华等人一个心思。再说,真做出业绩,他们想打压也未必能够做到。

来双沟村之前,杨再新曾给章童俊电话,老领导在电话里安慰过头,嘱咐他安心工作,不管是去什么岗位,都要安心做好工作。杨再新并不告诉章童俊,他会在双沟村驻村扶贫,免得领导挂心。

章童俊虽没有说他党校学习后会有什么境遇,但听得出心情不重,说不定来自省里、市里的压力已经消除。对章童俊在省城那边的关系,杨再新多有有点了解,能量还是不错的,要翻盘也不是不可能。只是,章童俊肯定不会留在横折县了,这是来自最上层的任职新规。

洗漱之后,下楼,看看时间也不早。好在昨晚虽然喝醉,但不头痛,说明这酒的质量还真好。下楼,见厨房留有饭菜,气温不低,也懒得去热。直接吃了,一个人的生活确实便利。

接下来该做什么事?杨再新也觉得一时之间无从下手。扶贫工作,说起来很高大,但真正到村里,其实也不能直接干预农户的生产、生活。

如果做种植、养殖等项目,也必须要农户愿意不是强迫的行为。做好说服工作的前提,将这些项目推动、落实,然后管理,出成效。

但目前,双沟村面临的是无一可做到项目,即使进村有公路硬化工程要推动,如今还不到落实出动的时机。

说过见面的客套话,唐越说,“老弟,点什么菜?”

“我随意。”杨再新在唐越面前自然不肯出头,表达自己对一秘的尊重,这也是应有之义。

“酒就不多喝,一人一小瓶,时间也不拖久。我知道你十天才回来一次,家里的事情也多。”唐越说出这话,也是明白杨再新的处境,理解现状。

“多谢唐哥。”

“不客气。”唐越说,“你一开始到扶贫、驻村,老板是不知情的,我是第三天才得知消息,看来你那边的人也是故意瞒着。老板得知这情况后,只是感叹一声,之后说你去驻村未必完全是坏事。老板说,在行政口做事,第一线的工作经验非常重要,而你三年前是从教师行业过来的,没有一线经理,书生意气比较重,这样的心态、脾气,在行政口长了并不好,影响今后的发展。”

“谢谢黄书的关爱,我对自己的缺点也有了解,一直都在想改变,但却很难有实质性的变化。”

“老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有天生的成分,也有长时间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意思,哪可能容易改变。老板也不是说你这样的性子不好,只是说,在一定程度上的变通,有利于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你的成长。”

“我明白。谢谢唐哥和书记这么关心、爱护,有你们的关照,我工作更有信心了。”

“老弟的意思我也知道,你放心。政府那边那些人怎么想,事实上未必就如此。”唐越说,“章县如今职位没变,也说明了问题。省里、市里对章县的一些传言,也未必是真,谣传不可信,真信了谣传的人,今后都会吃亏。”

唐越虽没说章童俊在省里学习的具体情况,但他终于说,也表示省里的结论并没出来。结合上次与章童俊电话,杨再新也觉得章童俊学习之后,即使不能回县里继续任职,但到市里平调,到时候自己也不吃亏。

这个话题自然不能深谈,也没办法说透。杨再新转移话题,“唐哥,我们县的扶贫工作难度太,难道就没法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吗?”

“穷家难当。”唐越说,“从资料看,你之前比我接触这方面的资料更多。我也听老板谈过,横折县最为关键的,还是地域位置不行,加上交通不发达,又没有特产,没有优质资源。经济上要有腾飞,不是说做到就做到的。怎么,担心哪天会因为业绩被找麻烦?”

“要说不担心,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到村里后,总要找到一些办法,这也是我们驻村应该做的事情。”

“老弟这份心态确实了不起,县里也在想办法,双沟村的情况更特别一些。”

“今年除了完成进村公路硬化之外,我还想了解一些村里养殖、种植方面有什么信息。跳出横折县这个圈子,从市里层面、省城的角度来发现致富路径,会不会有意外之喜?”

“这是一条心思路,双沟村打通出村的路之后,生产和市场会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双沟村还是省里定点扶贫村,确实可将目光放在省城。”

吃饭、继续聊,两人都没有提到县里那些人,也不谈杨再新会有多久可回县里来。这些都没多少实际意义,杨再新表示找机会向黄子明书记汇报自己的工作,唐越表示他会帮他注意机会,到时候直接对话联系。听唐越这样说,杨再新也打消了明天就求见黄子明的打算。

张兵答应和杨再新一起利用一个月时间,将两条河沟走一遍。准备了相应的工具、水、干粮,拿了刀和绳子两人准备出发,临走之前,龙成海也加入进来。如此,三个人便是探索小队了。

先往上河走,据说,上河沿岸是有古道的,如今,古道被林子、野草所淹没。只要寻找,就能够将这条路找出来,随后可直接到百里外的上游。

上河属于双沟村的范围并不大,十几公里而已,再往上就是临县的地域。即使有再好的风景也不可能让给水工程。算起来,探索的工作量也不大,只是,狭沟两侧陡峭,哪怕有古道,想要攀爬到山顶、山腰去采集标本、拍摄风景,都很不容易。

从河沟爬山而上,有很多地段根本无法爬行,太陡峭,石壁森森,几百米高耸,从河沟往上看,就像插到云霄一般。

三个人做了准备,但同专业的人装备还是没法比。好在张兵和龙成海都是熟悉地形的人,沿河走两里,他们开始往山上爬,这处河沟恰好是一段坡地,杂草、林木非常深厚,钻进去,完全找不到人。好在坡地还算缓,大约在四十度样子,到几十米高后,坡地更缓。

因为这样的地形,才适合开发出来作为种植之地,如果都是陡坡,那根本不能种植的。

钻进林子,这些都是乔木,没有多少价值的。龙成海说,“杨主任,这里坡地其实才荒没多少年,因为七十年代全国学大寨时期,村里就曾经将这坡地开垦出来。”

“是吗。那后来为什么荒废了。”

“村里人少,劳力不够,管理不上来。再说,这里的坡地也土瘦,阳光也不足,种植的收成并不好。”这也难怪,收成不好,谁还肯费力气。

“土质不深吗?”杨再新坐在一砌成土坎的石块上,爬几十米,浑身都湿透了。他的体质本身就不好,即使年轻,体能远远没有张兵两人强。

“也不是,听父辈们说,当年这里种植玉米、红薯或马铃薯,也有种小米的,但开荒出来的土地没有追肥,自然瘦。那时候,村里各家都不够吃,谁还肯下力做事?”龙成海说,“后来分田到户,这些地谁家都不肯要,就作为村里集体所有,包括上下河道河沟所有坡地和山林,都没分到各家各户,属于集体所有。”

“这样说来,如果村里要开发,要将这些地租出去,只要村里统一意见,操作起来不是容易吗?”杨再新没想到这里的土地性质是这样的。

“确实如此。这些山地的产出、药材等,各家都可到这里来搜找,没有谁干预。林子则是集体林木,偶尔有人来砍几颗用,也没有人说。”

村里的管理,自然松散一些,只要不过分,基本可包容。

再往上走,能够看到一台一台的坡地,如果有水源,完全可开成梯田。坡地都砌有扎实的石坎,用来保护土不下滑。见这样的石坎砌得整齐,杨再新说,“这种石坎也是七十年代做的吗,看起来似乎不像。”

“杨主任,这些石坎早在历史上就有了的。据说是在明朝初,全国各地都在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仅是这里,整个镇各村的荒地都可找到这样的地保坎。到了清朝乾嘉时期,当时朝廷又鼓励开荒,开荒的地种植五年不用交租,对当时的富裕人家是有比较大的刺激,也使得各村周边凡是能够开垦的地方,都开垦出来种植。如今,我们这些后人反而懒了。”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