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看书
蓝天碧海,时刻变幻的白云,峭壁间回旋的海鸥,这一切一切的记忆,虽然封藏多年,却忽然一下子在一位老人的脑海中复刻了。海风里裹挟着湿润的咸味,仿佛三十年前,嘉兰第一次踏足这片土地一样,那么清晰可辨。

林嘉兰,中国籍公民,年近花甲,最近一次的体检报告诊断出她罹患了肺癌晚期,亲人们得知这一消息无不捶胸哭泣。女儿抱着她,几乎泪湿襟衫,嘉兰的丈夫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大学教授,素来也是不沾烟酒,但那几日几乎日日酩酊。嘉兰虽然心头也有一丝隐痛,想着即将要告别自己的亲人,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园,自然是无比不舍,可是奇特的是,每每梦回,她却总能梦见此刻脚下这一片海,这一方天,还有那只能在梦中清晰可见的人…

1991年,夏,林嘉兰硕士毕业的第二个年头。身为北外英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她很顺利就在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里找到了一份经理助理的工作。她身量不高,但是皮肤白皙,发色如墨,有着见人就笑的杏仁眼,朱唇酥手,步履轻盈,虽然不是国色天香,但是稍加打扮,也是亲切甜美,惹人怜爱。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第一年,她就收到了公司上层的赏识,又鉴于她年纪轻,能吃苦,学习能力强,所以公司总部想将非洲的项目交由她代为管理,加以锻炼,回来后可以予以重用。嘉兰虽然不知道是否应该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但在她温柔优雅的外表下,总有一颗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只是她的男朋友秉和还未知情。想到要和亲密的恋人分开那么久,那么远,嘉兰不由得开始迟疑了。在大学的时候,嘉兰是校花级别的美人,追求者无数,但她最终选择了社会学系的陈秉和。一方面是觉得男友的性格随和,更是因为秉和从大一到大四,每天都会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给她买她最爱的甜点,风雨无阻。比起那些稍遭拒绝,便偃旗息鼓的逐浪少年来说,秉和给嘉兰的永远是恒长的安心,细心与默默的守护。秉和在硕士毕业后留校继续读书和任教。他身材颀长,眉眼清秀斯文,笑起来眼睛有着月牙般温和的弧度。在他的世界里,有两样东西是顶顶重要的。一个是爱嘉兰,另一个是在嘉兰和自己事业规划发生冲突的时候,依然选择嘉兰。说起嘉兰第一次见到秉和,是在一次读书会中。嘉兰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从小就有阅读书籍的习惯,这习惯一直保持到大学。而秉和加入读书会,只是因为他在大一军训时,于人群中无意的一瞥,就对嘉兰那份清新淡雅上了心,所以做足了功课,去读书会着实为了等待佳人有约。大学的时光是纯粹和美好的,这份美好直到两人毕业依旧保存着,如今,这长久的分别,无疑会让这对即将考虑迈入婚姻殿堂的小情侣有些难以接受。

在接到总部通知,与经理谈话之后,嘉兰思忖许久,一直无法开口告诉男友。倒是两人晚上约着吃饭时,秉和心细看出了些许不合常态。“怎么了,亲爱的,你好像有心事?”秉和科研上十分谨慎细心,同样的,他也把这份细心用在了嘉兰身上,多年的相处,即便是女友一个微扬的嘴角,一份蹙眉,一声轻叹,他都能猜出几分背后的意思。“公司最近要派我去非洲一年,说是加以锻炼,但是…”,朱唇微启,仿佛有万语千言,但又无法诉说。“是吗?非洲是落后地区,你去可要受苦了。”舍不得,三个字,到了秉和的嘴边,终没有说出来,他知道女友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刚毕业,总是想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纵然自己很不愿意她去国外,尤其是一个极其遥远的地方,但是为了不让女友产生负担感,他强作乐观,习惯性地眼角含笑,安慰道:“一年很快啊,去见见不同的风土人情,锻炼下自己,也很好啊,也许我也会去那边看你,家属探亲总可以吧!”说完,美人的愁云顿消,两人又开始笑语盈盈。90年的中国,计算机才刚刚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网络也没有建立,去国怀乡的那一群海外游子,予以维系情感的,只有那一通通跨越重洋的电话,一份份传真,和每到月圆之夜,按耐不住的离愁别绪,对酒当歌。“可是,秉和,我是担心你一个人孤单,我有些愧疚,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相依相伴,真的分开,你会不会很难过?”话音刚落,秉和伸出双手,温柔而有力地握起嘉兰的纤纤玉手,浅笑中带有一丝承诺,言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嘉兰,你好好去工作吧,我会照顾好我自己,也请你一定照顾好你自己,答应我!”四目交汇,多年的默契已经无需多言。

一个礼拜后,机场人头攒动,来了很多送行的亲友,公司同仁,以及上级领导。航站楼外晴空万里,飞机起落,嘉兰的心却有些暗暗飘雨,毕竟是刚毕业的年华,毕竟从未离开家那么遥远,未知的一切既让她向往,又让她略感不安。这种不安只有最亲近的人能感知到。秉和旋即小步上前,轻轻拥吻着她的额头,说到:“兰儿,记得常常联系,我会帮你照顾好叔叔阿姨,一定要多保重身体!”嘉兰微微颔首,搂了搂那虽不健硕却很温暖踏实的臂膀,眼泪已夺眶而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嘉兰就这样挥手告别了那些熟悉的身影,只身一人去了遥远的非洲。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