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章节阅读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
继续看书
《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八王八王是作者“人间亦有苦庚申”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为太子,把自己的亲弟弟气到吐血身亡,如今的下场都是咎由自取。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司马衷已经做了十余年太子,通过这十多年的接触,朝廷上下都知道太子糊涂愚笨,不适合做皇位的继承人。老臣卫瓘,多次想对司马炎提起太子的事情,都没敢开口。后来,卫瓘终于逮着一次机会,他陪司马炎在陵云台宴饮,卫瓘假装醉了酒,跪在司马炎的床前说:“陛下,我有事情要向您启奏。”司马炎说:“你要说什么?”卫瓘欲......

《全章节阅读南北西东【两晋南北朝史】》精彩片段

本节概述:在司马炎心中,德行修为高尚的司马攸是他不愿意提起的,几位奸臣揣摩透了他的心思,借机将司马攸调离京城,司马攸忧愤,吐血身亡。傻太子司马衷却有个聪明的儿子司马遹,对于是否传给司马衷,司马炎因此犹豫不决,故出题考试,贾南风一党找人代考,蒙混过关。司马炎常年泡在女人堆里,身体透支,灯枯油尽,弥留之际想召回王室辅佐惠帝,然而外戚杨骏等人早已经控制宫廷。

场景:含章殿里,奄奄一息的司马炎睁开眼,说:“汝南王来了没有?”身边的人说还没有到。司马炎自知不久于人世,回想这一生,虽不是光芒万丈,但也青史留名。可是自从病倒后,他身边的人全是杨骏派来的,宗室之人根本无法与他相见,自己如同傀儡,满满的无力感涌上心头,司马炎闭上了眼,再也没有睁开。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司马炎执意立司马衷为太子,把自己的亲弟弟气到吐血身亡,如今的下场都是咎由自取。

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司马衷已经做了十余年太子,通过这十多年的接触,朝廷上下都知道太子糊涂愚笨,不适合做皇位的继承人。老臣卫瓘,多次想对司马炎提起太子的事情,都没敢开口。后来,卫瓘终于逮着一次机会,他陪司马炎在陵云台宴饮,卫瓘假装醉了酒,跪在司马炎的床前说:“陛下,我有事情要向您启奏。”司马炎说:“你要说什么?”卫瓘欲言又止,停顿了三次,然后手摸着龙椅说:“此座可惜。”司马炎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说:“你喝醉了。”从这以后,对于换储君的事情,卫瓘绝口不提。

没有人敢提起不代表已经忘记,司马炎何尝不知道太子脑袋不正常,就派荀勖以及和峤去观察太子。荀勖回来后盛赞太子的品德,和峤却说太子和以前没什么两样。于是,天下人看不起荀勖。

荀勖当初说贾南风貌美如花,有后妃之德,现在说太子品德高尚,后来又劝说司马炎把司马攸调出京城,但凡荀勖的话有一条未被采纳,西晋后期便会少一分“精彩”。荀勖此人在朝廷里能立足,除了依靠党羽,阿谀谄媚之外,非常懂为官之道。他性情缜密,每当朝廷有诏令下达,他都装作事先不知道,他的弟弟和女婿说:“如果有晋升提拔的事情,提前告诉其他人,这样归附你的人自然就多了。”荀勖沉默不语,事后对儿子说:“为官不守秘密是不忠,立私情是背公,这是大戒,你们日后在朝中做官,应当懂得。”所以,司马炎喜欢这样的官员是有道理的。

司马炎决定想个办法,测试太子的智力,于是把东宫的官吏都召集到一起,把尚书决定不下来的事情密封起来,让太子决断。傻太子不知所措,只好派人去找贾南风,贾南风找人代写了文章,文笔出众,但是她觉得不妥,便寻来心腹张泓。张泓认为皇帝一眼就可辨认出文章非太子所答,这样一来,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如简要陈述,文笔直接一些。于是,太子照着方法写了文章呈递上去,司马炎看了后很高兴,觉得太子虽然不能文韬武略,但也不是没有观点,于是拿给卫瓘看,卫瓘显得局促不安,众人便知道了卫瓘当年有过换太子的言论。贾充秘密派人对贾南风说:“卫瓘这个老东西,差点毁了你的家!”贾南风心里记下了这笔账,日后再算。

就在这一年,当初被司马炎赐给太子的谢才人,生下了皇孙司马遹(yù),小皇孙聪明可爱,完全不像是司马衷的孩子。当小皇孙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观望。司马遹牵着司马炎的衣襟走进暗处,说:“夜里突然出事,应当防备变故,圣上不可以站在亮处被别人看到。”司马衷这个傻子居然有这么个聪明的儿子,着实让人意外。司马炎对这个孙子格外喜爱,他认为司马遹很不一般,更是当着群臣称赞司马遹像晋宣帝(司马懿),对皇孙的喜爱溢于言表。

司马炎知道太子没有才能,但是因为司马遹的缘故,司马衷才没有被废黜。司马炎用王佑的计谋,把太子的同母弟弟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都派出去镇守重要地区。司马炎担心以后会受到外戚杨氏的威胁,又任王佑为北军中候,掌管皇帝的亲兵。司马炎为了皇孙,采取了高标准高要求,精心为他挑选了僚属辅佐。散骑常侍刘寔,高雅清廉,被任命为司马遹的老师。

刘寔,前文中记载,他误入石崇家的豪华厕所,以为去了石崇的内室,而后改道去了别处厕所。刘寔崇尚节俭,不追求华丽,虽然他朝中官居高位,但在居住上没有府邸宅院,所得到的俸禄,都用于赡养帮助亲朋好友。虽然西晋当时的世道败坏,可是他自己依然以正道行事。司马炎选择这样一个人作为司马遹的老师,可见良苦用心。

这看起来就是司马炎对未来继任者的态度了,将皇位传给司马衷,再传给司马遹。然而未来的事情谁说的准呢,只有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展望未来,不过当时朝中有一个人,不能让司马炎放心,他就是同胞弟弟齐王司马攸。

当初,司马昭很喜欢齐王司马攸,司马昭每当见到司马攸,总是抚摸着床,叫着司马攸的小名说:“这是桃符座位!”司马攸几次都差一点被立为太子。(司马昭的位置是司马师传给他的,因为司马师没有子嗣,所以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司马昭临死的时候,给司马炎讲述了汉代淮南王、魏陈思王的遭遇。他流着眼泪,拉着司马攸的手,然后把司马攸的手放在司马炎的手上。太后临死时,也流着眼泪对司马炎说:“桃符情子急,你这个作哥哥的又不慈爱,如果我的病好不了,我很担心你容不下他,勿忘我言。”后来,司马炎还是以长子的身份做了皇帝,但是司马攸终究是一根扎在他心头的“刺”!

后来司马炎病重,朝野上下都归心于司马攸。司马攸平日就憎恨荀勖和冯紞、杨珧等人,他们专靠阿谀奉承升官。荀勖等人为了排挤司马攸,派冯紞对司马炎说:“陛下的病如果不能痊愈,公卿大臣及百姓们,都对齐王归心,太子以后即使即位,也不会安稳,应当打发齐王回他的封国。”荀勖和冯紞说出了司马炎想说而又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怪不得他们能升官发财,洞悉君王的心意也是一种本事。司马炎不动声色地采纳了意见。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司马炎下诏:“任命侍中、司空、齐王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 ...”此时的西晋,刚刚统一全国仅仅不足三年,可见司马炎欲使司马攸离开洛阳城之心多么迫切。

诏令一出,引得朝野轰动。征东大将军王浑上疏,说:“司马攸是皇帝的至亲,德行兼备,可以与周公相比,应当让他辅佐皇室,参与政事。如今派司马攸去封国,离开朝廷,给一个都督的虚号,却没有领兵治理一方的实权,这样有毁兄弟之情。我认为太子太保是个空缺,应当让司马攸担任,与汝南王司马亮、杨珧一起办理朝廷的事务。三个人地位相等,可以互相牵制,不偏不倚,更不会失去亲者,这将十分完美。”这时,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憙、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都直言极谏,可是司马炎一概不听。

男人的话不管用就让女人试试,王济让他双目失明的妻子常山公主(司马昭的女儿)以及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司马昭的女儿)一起去见司马炎,她们跪下磕头,哭着请求司马炎留下司马攸。司马炎动了怒,对侍中王戎说:“兄弟是至亲,如今派齐王离开京城,自然是朕的家事,但是甄德、王济却接连打发妇人到这里哭死哭活!”于是王济被贬为国子祭酒,甄德被贬为大鸿胪。羊琇和北军中候成粲得知陷害齐王的是杨珧等人,所以二人密谋去见杨珧,想持刀杀了他。杨珧知道他们的意图,推辞有病不出来相见,并借机将羊琇降职为太仆,羊琇又怒又恨,生病而死。光禄大夫李憙,也因上了年纪而辞官回乡,后来死在家中。

司马炎之所以能够宽容对待直言劝谏的臣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触碰到皇帝的底线,司马炎的底线是任何人都不能威胁到自己及后代的帝位,贪污腐败、买官卖官、奢侈浪费在他眼里都是鸿毛,只有帝位才是泰山。司马攸具备了替代傻太子的能力,他的存在让司马炎如鲠在喉。大臣们依然不想放弃,可是他们看不透司马炎的想法,谁也改变不了齐王离开洛阳,除非是死。

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司马攸心中因怨恨而生病,他请求为文明皇后看守陵墓,司马炎不答应,就派了御医给他看病。御医猜到了司马炎的心思,谎称司马攸没有病。

后来,司马攸病情加重,司马炎仍然催促他上路,司马攸勉强支撑着身体向司马炎辞行,他平日里一贯对容貌与着装很讲究,虽然此时病得很厉害,但是硬撑着,举止一如往日,司马炎更加怀疑他没有病。而后,司马攸辞别上路,没有几天就吐血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司马炎前去参加葬礼,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嚎啕痛哭,说他父亲的病是被大夫给耽误了,受了御医的欺骗。司马炎立即下令杀了御医,并让司马攸子司马冏继袭王位。痛归痛,演归演,司马炎长舒一口气。

司马攸死后,司马炎想起了哥俩的手足之情,悲伤不止。这时候,冯紞正在身旁侍候,说:“齐王名过其实,天下人都归心于他,现在他死了,是国家的福气,陛下为什么要过份悲哀呢!”司马炎的眼泪顿时止住了,他命令司马攸的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的规格去办。

齐王病死,司马炎轰轰烈烈的给办了葬礼,这下他以为大家不会对这件事情有所怨言了,可是哪知两年后,侍中王济狠狠地讽刺了他。

由于刘毅去世,朝廷任命王浑为尚书左仆射,任命王浑的儿子王济为侍中。王浑手下人处理事务不当,王济处置了他。王济的堂兄王佑,平日就与王济不合,于是就抓住这件事情诽谤王济,说他容不下自己的父亲,司马炎因此疏远了王济。后来王济由于获罪被免去了官职,司马炎对侍中和峤说:“我要是骂王济一顿(王济是司马昭的女婿),然后给他封官,他会怎么样?”和峤说:“王济性格豪爽,怕是不肯屈服。”司马炎召来王济,严厉地责备了他,然后问他:“你心里是不是知道惭愧了?”王济回答说:“像《尺布》、《斗粟》这些歌谣里所唱的,我常常因此为陛下感到羞愧。别人疏远亲人,我却不能让亲人更亲,这一点,我有愧于陛下。”司马炎听了他的话知道是在讽刺自己,所以沉默不语。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刘恒之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去蜀郡严道县,在路上绝食而死。于是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世以“尺布斗粟”讽刺兄弟不和不相容。

没了齐王的威胁,司马炎更加沉迷于声乐和女色,后宫有近万个女子,再强的身体也扛不住,司马炎最终还是得了病,这就让杨骏为首的外戚集团有了可乘之机。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杨骏把汝南王司马亮排挤出了朝廷。但是,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因为骨肉相残导致丢掉了江山,于是他大封王室,将众多皇室子弟及远方亲戚封王进爵。任命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守许昌。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任命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任命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以上诸王,都持节去各自的封国。立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三月,司马炎病重,可是没有立遗诏。功勋老臣们大多已经死了,杨骏独自在宫中侍候司马炎。他不让大臣们接近司马炎,然后趁着这个机会,把司马炎身边的人都换成他自己的心腹(杨骏和弟弟杨珧、杨济三人权倾天下,被时人称为“三杨”)。

当司马炎短暂清醒后,看到身边的人都被换了,就严厉地对杨骏说:“你怎么能这么做!”当时汝南王司马亮还没有离开京都,司马炎就命令中书作诏书,命令司马亮与杨骏一同辅佐政事,还打算选择官吏中有名望的几个人,协助司马亮和杨骏,杨骏从中书借来诏书,扣下不发。中书监华廙,非常害怕,就到杨骏那里去索要诏书,杨骏不给。这时司马炎进入昏迷状态,皇后上奏任命杨骏辅政,司马炎点头答应了她。

四月,杨皇后召来华廙以及中书令何劭,口头宣布诏书,任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诏书写成之后,杨皇后当着华廙、何劭的面呈送给司马炎,垂危的司马炎看了诏书后什么也没有说。随后,朝廷下旨催促汝南王司马亮离开京城,赶赴驻地。过了不久,司马炎回光返照,问:“汝南王来了没有?”身边的人说还没有到。

篡位灭吴,一统天下的司马炎这时已经料到了杨骏等人会怎么做,弥留之际的他会不会想起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如果有他在,结局怎会是这般模样,这时的司马炎是否会有一丝后悔呢?不久,司马炎在含章殿死去。

如果说西晋朝廷是一艘船,那么司马炎的死,就像是在海平面上刮起了狂风暴雨,这场风雨让本已千疮百孔的船舶开始了摇晃,驾驶舱里充满了躲避风雨的人,他们你推我搡、拉拉扯扯,霸占着这个本不属于他们的空间。于是,有人开始了争抢,开始了厮杀,血与泪流到甲板上,淌进大海中,越漂越远,血腥味引得远处的五条鲨鱼紧紧跟来。

随后,太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尊杨皇后为太后,立贾南风为皇后。波澜不惊的西晋前期到此结束了,司马炎的死,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即将迎来的是极为动荡的三百年。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