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看书
与“蓝彻”的对话(9)——守正创新

“首先得假设真有外星人……”我刚想插句话,但是,他谈兴正浓,好像已忘了我存在似的,根本不给我插话的机会。

“所以说,地球上人们信奉的神,都不是真正的神。以佛教为例,现在的许多佛家弟子,特别是普通的信众们都把佛陀、观音菩萨等供奉为至高无上的神,他们到处烧香拜佛许愿,求佛祖或观音菩萨保佑、成全之类的行为,纯属迷信活动,与佛家倡导的觉悟、解脱没有一丁点关系。更可笑的是国内许多地方打着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幌子,花费巨资,争相塑造世界上最高大的这像那像,抢着建造奢华气派惊艳绝伦的佛寺庙宇,实际上却是为了带动当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想方设法地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打造自己为政一方的政绩,说到底为的就是一个钱和一个权字!这些行为、做法与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与佛教的本意、释迦牟尼的本心是相违背的!且不说释迦牟尼本人从不以神自居,就说当下众多的人们,又有多少人知晓“佛陀”二字的本真意义是什么?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在信仰佛教、在尊崇佛陀呢?”

我瞪大了眼,连忙问他:“佛陀二字是什么意思?不是有求必应、救苦救难的神仙吗?”

他定睛看了看我,满眼都是怀疑,然后洒脱地笑了笑,说:“佛陀既不是神,也不是仙;佛陀二字是指觉悟者,是觉悟了的人;佛陀如此,观音菩萨又怎能例外?老徐,我们退一步讲,即使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陀)是神,有有求必应、救亿万人民脱离苦难的无边法力,具有神之神性,但在他涅槃后,他的弟子们便硬生生地把佛教分割成了不同的门派,这就把佛教带进了因人而异的误区;在随后的传承传播过程中,佛家弟子为了迎合不同地域的主流文化,竟然主动地与当地的主流文化进行嫁接,进行融合,搞所谓的入乡随俗,这就又把佛教带进了因地而异的误区;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佛教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又把佛教带进了因时而异的误区!”

我摇了摇头,忙说自己理解不了。

他毫不介意地笑了笑,说:“你先听我说,等我说完,你也许就明白了——佛教自身的发展历程就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不是永恒的、不变的、唯一的;释迦牟尼佛,不是神,而是人。”

“释迦牟尼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也和佛陀二字一样吗?”

“释迦牟尼佛 ,本是古印度毗罗卫国(现尼泊尔国境内)的太子,他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 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整体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就像我们尊崇的至圣孔子一样。”

我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所以,老徐,这就又回到我刚才所说的啦:佛陀是觉悟者,是觉悟了的人,是一位大圣人,而不是法力无边的神;我们当下绝大多数信众的佛教活动与行为都是与佛陀的初衷与期望相违背的,并不是纯洁的真正的佛教活动与行为。”

我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佛教,是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进、因地而变的,佛教也是可以与时俱进的,但不应该背离她的初心与使命。”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