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阅读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
  • 长篇小说阅读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倦鸟落旧林
  • 更新:2024-05-07 02:31:00
  • 最新章节:第16章
继续看书
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张永朱厚照,由作者“倦鸟落旧林”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

《长篇小说阅读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精彩片段


好嘛!回归历史线了。

只不过提前了。

朱厚照眯起了眼睛。

江彬检举钱宁的事情,应该是在临清州,这会儿却在淮安爆了钱宁后路,看来钱宁和宁王搞在一起的事情,许多人都知道了。

“可有证据?”朱厚照撇嘴说道:“你们可都是朕的左膀右臂,若是没有罪证,可不能乱说?”

“陛下!臣有证据!”

江彬递上来一份账簿。

朱厚照打开一看,里头除了各地孝敬,还有宁王给的钱。

“这狗杀才,枉朕这么信他!他就是这么对朕的!来人,去把钱宁带来,朕要亲自对质!”

朱厚照砸了账本,完全没过脑的说出了这番话。

江彬立刻欣喜起来:“陛下,不如由臣去?”

“去。朕要亲自见到他!”

“喏!”

江彬转身去拿人。

朱厚照生气过后,也沉默了下来。

融合了明武宗的记忆之后,让他下意识的发出生气的怒吼,但实际上朱厚照本人却没有多少怒火。

因为愤怒是最没用的。

钱宁跟宁王之间,哪有那么多不可不说的秘密,宁王结交京中大臣还少吗?

只是需要一个替死鬼罢了。

钱宁自己不干净,江彬就干净?

文官这是要将朕身边可以用的家伙,开始一一处理了吗?

朱厚照不是原身,一下嗅到气氛的诡谲。

因为江彬出现的时机不对。

他朱厚照才落水爬起来,转头开始思考破局的手笔,想要去南京埋根钉子,然后开始梳理东南的财税问题。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端倪冒头,江南士大夫是压根不想朱厚照有机会出现在江南。

哪怕是把皇陵放在南京。

因为这样做,北京方面,就得安排大量的太监和京官来南京,这会极大的扰乱南京养老的朝官业务,双方权力交织,就能露出各种各样的机会让自己切入。

所以江彬这一次冒头,表面上看是朱厚照身边的幸臣内斗,但背后牵扯的则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手术,精准切除朱厚照能用的人。

“果然和文官之间太多不对付了。”朱厚照眯起了眼睛。

他手中没有几个文官,有的更多都是幸进之臣,根本不可能和庞大的文官集团对弈。

那么想要搞钱,就只能去盘剥老百姓。

只是终究是读完了《矛盾论》,也学了一堆的政治内容,皇帝要做的,就是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去打压自己的对手。

文官集团和自己的矛盾,是从太祖高皇帝就留下来的。

说白了,就是整个明朝体制的问题,如今已经明朝中叶,土地兼并开始严重了,自己的皇店、皇庄等内容,已经在盘剥百姓了。

再去苦一苦老百姓,这很容易把自己搞暴毙。

自己还不是崇祯,没必要犯这个风险。

不过眼前的烂摊子,还是让朱厚照忍不住吐槽起便宜老爹明孝宗。

“老爹啊。您老人家给我留下的烂摊子,难受死我咯!”

若不是他十几年的放纵文官,岂能让年纪轻轻的自己嗅到了权力的危机感。

虽然也换来了一个所谓的中兴美名。

但这买卖不值啊!现在又不是明初,又不缺官。民间待业的举人,还一堆呢!

现在好了,文官开始全面倒戈,准备趁着这一次宁王造反,洗掉锦衣卫的耳目。

钱宁再废,他这些年当锦衣卫也算可以。

这钱宁倒下,谁去接管锦衣卫呢?

朱厚照不知道,因为原身凉的太快,明年暴毙,然后杨廷和火速迎立自己的堂弟朱厚熜,接着就是大礼议,世宗和文官斗了好几年,一直到陆炳上位,这才算是尘埃落地。

乱糟糟呢!

“陛下!陛下!冤枉啊!”

朱厚照在盘算解决办法的时候,钱宁的声音传来,哭喊着。

带进来的时候,这个家伙脸上有拳印,淤青的眼眶让朱厚照不由得摇头。

“让你带来,怎么还把人打成这样?”朱厚照瞪了一眼江彬。

“臣该死。只是钱宁反抗,臣不得已而为之。”

江彬冠冕堂皇的说着。

朱厚照闷哼一声:“朕很不喜欢有人篡改朕的意思,有些手伸不得。”

“臣万死!请陛下恕罪!”

还在感觉大仇得报的江彬,顿觉遍体生寒。

皇帝说这话,可不会是敲打,而是认真的。

“朱彬啊,你可是朕的义子。”朱厚照说这话的时候,还是有点别扭,“朕待你如何,咱们掏心窝子说两句。”

这货,比自己还老。

“陛下待臣,犹如亲子,无微不至。”大老粗的江彬,词汇量匮乏,但却很会说话,尤其是拍马屁上,钱宁尚且不如江彬。

江彬可是钱宁引荐来给朱厚照的,结果反倒是江彬青云直上,钱宁这几年边缘化了很多。

“好。有你这话,朕也安心了。”朱厚照拍了拍他肩膀,然后将账本丢给钱宁,“看看,还有什么要说的?”

钱宁捧起账本,只看到了宁王二字就哆嗦了起来:“陛下,这是栽赃!是陷害啊!”

陷害?栽赃?

朱厚照撇嘴说道:“果真?”

“自然是真的!这……这一定是江彬陷害我!”

钱宁指着江彬嘶吼:“你这贼子,妄图谋逆噬主!当杀!”

“胡说!南京的传言,根本不可信,那日只是我与陛下夜宿山中军营!那群文官懂个屁!分明就是想要陷害于我,然后吓陛下离开南京。”

江彬反驳。

朱厚照反而愣了一下。

这货,也没想象中的蠢。

被提到谋逆,就立刻想到了最可能被误会的地方,开始自己面前表忠心。

“行了。你就说你是不是收了宁王的钱,是不是卖了朕的行踪?”

“陛下,此非臣之为,臣这些时间,也在调查,而且也发现端倪了!”钱宁赶紧给自己择罪。

边侧的江彬一看,这可不行,匆匆跪上来说:“陛下,钱宁此言,不过是为了脱罪。他好找时间回去收拾罪证!”

“陛下,江彬欲害我!”钱宁哭了,“我也是陛下的义子啊!江彬嫉妒于我,欲害我!”

“陛下!分明是钱宁通宁逆在前!”江彬也跟着斥责起来。

“江彬!钱宁!混账!朕都赐你们朱姓了,还这般旧姓拉扯,简直混账!既然你们不要国姓,那都别想要了!来人!传旨,收回朕赐出的所有国姓!以后朕的所有义子,不得再自称国姓!肆意妄为,相互攻讦,朕岂有这等禽兽子嗣?”

江彬、钱宁:“???”

九月二十四日,万寿圣节。

梁储还没见到皇帝,反而看到了好几个同僚。

“梁大人。”

“梁大人啊!”

几个人凑到一块,七嘴八舌的说着淮安府的局势。

什么江彬的兵将逞凶,带着人杀戮地方良民绅士,还有什么乱判案,胡乱惩治百姓等等。

现在整个淮安府六县二州之地,全被朱厚照接管,同时还封锁了清江浦水道,货栈,劫掠了一空。

就连粮仓也被彻查,整个淮安上下官吏,基本全完蛋。

丛兰的下属也惨,十去七八,全被镇国府的文吏快速替代。

镇国府这一批录科的质量不低。

很多都是举人出身,他们文学功底不错,能镇得住本地的士绅。

还有不少秀才久历地方,甚至就连商贾出身者都有不少。

能写会算,精通庶务。

他们很快成为朱厚照的帮凶,清查账目,分工有序,而且一切从快从严,短短一天时间,距离淮安最近的清河县直接被一扫过半,斩杀地痞流氓就有上百人。

人头一落,所有百姓都安静了。

但文官们吓坏了,尤其是得知了朱厚照新制,赶紧就来阻止了。

然后进来就被按着来万寿台。

不让他们乱跑。

梁储看着众人七嘴八舌讲着外界的局势,一脸无奈的说:“诸君还请少安毋躁。要劝陛下,也得等到万寿圣节后。”

“万寿圣节……”

众人这才想起今儿个是朱厚照的生日。

然后梁储又安慰了两句,并说结束了万寿圣节,就联袂上书,让朱厚照停手。

有了梁储的保证,大家伙只能乖巧下来。

王守仁也来了,不过呆在人群外,看着公告上的内容。

“王兄丝毫不担心?”伍文定看王守仁平静看着公告,有点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淡定?

“陛下所为,似往昔不同,并非纯纯胡闹。至于结果,看着便是。你我不必掺和。”

王守仁是懒得掺和。

伍文定却皱眉想说话,结果看着王守仁这货慢悠悠的走了,一时间堵在了口中。

王守仁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没必要。

朱厚照很克制,他没有跟以前一样,想一出是一出,然后宣布圣旨,要求天下照办。

而是呆在淮安试试。

效果嘛,肯定是有效的。

扫掉了本地的地主之后,大量土地充为官田,第一次出现了淮安境内土地八成为官田的画面。朱厚照立刻将官田进行革新。

吸取了丛兰的建议之后,朱厚照整顿了一下地理环境,按照合适的村堡设为镇,招募部分流民混编本地人安置,并且增加市场、手工业作坊、街镇打造聚镇等基础设施,用来扩容市镇人口。

剩下的全部设为农耕为主的乡户。

跟镇户一样的分户策略,以一户二丁为单位,按照土地数量直接均分给丁壮。

淮安现在的土地数量,只能保证本地乡村人口,户均三亩的地步。

出租土地三十年,也就是田皮田骨的分配方式。

朝廷拥有田骨,百姓获得三十年田皮,并且税赋额定,但要求乡户百姓组成一个个集体,不准以宗族的形式,而是采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村会自治,然后镇国府委派文吏,置乡长等职位、协调各乡生产。

和镇户的土地为从军者优先分配不同,乡户土地是平均租给每一户的。

所以允许百姓交易土地,只能交易租期,并且只能交易给同乡村的乡户。

这个租期到期,如果各家户田超过了十亩这个上限,多出来的土地就不能租,得拿出来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租户。

那不够种地的,或者不够吃的,朱厚照的意思是组织开垦、移民,或者自己去找工作加活路。

不然分户的时候,肯定是没多余土地分配的。

并且为了配合这套方案,朱厚照大笔一挥,将现在淮安境内所有的无主土地、山林、湖沼全部划为官地。

百姓要做的就是缴足国家,留足集体,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土地是官田,归朝廷所有,等于控制了土地私有交易,为了保证百姓不反对,朱厚照下旨淮安各县废止大量杂税和丁税,摊丁入亩。

有地和无地的乡户的税赋大幅度下降。

按照淮安这边亩产两百多斤来算,有地百姓大概只需要上缴三十多斤每亩,无地百姓几乎不用交税赋了,而且他们准许干工匠的活,但不受匠户籍贯控制。

这样稍微一看,淮安这个交通枢纽,极有可能迎来一场市镇手工业的爆发。

毕竟土地终究不够所有乡镇户籍人口分配,除了做工和发展一些工艺品外,真的想不到第二条路了。

朱厚照也明白这点,所以特许淮安开辟织造中心,又派人去江南织造等地,带绣娘和工匠过来淮安传授技艺。

未来淮安也能作为一个轻工业集镇存在。

当然,未来谁说得准,朱厚照试点淮安只是积累经验,能不能推广,还得看后来的配套。

王守仁也能看得出来朱厚照的雄心。

这套制度和历朝历代没什么差距,只是以官府强势介入管理罢了。

核心还是皇权下乡。

极大程度的增加朝廷的权威,受到损害的是士大夫阶层。

伍文定的担忧,对于王守仁来说并不在意。

他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破心中贼,知行合一以致良知,却发觉还是有点不对劲。

总觉得缺点什么。

但现在朱厚照的变化,让他意外朱厚照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忧国忧民起来,难道是心变了?

毕竟朱厚照一直算是大明朝历代中,少有的奇葩。

前半生充满幼稚荒唐。

可是却能屡次弄出大新闻。

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均田,独宋不抑兼并,却能苟活。

但朱厚照的办法和宋有点像但又不像。

他以官田下手,名正言顺的收拢土地,租给百姓,并设乡镇,成为监督机构,还不宜兼并,却以官田的名义,成为天下最大的地主。

如果这么做真的成功了,那皇权将前所未有的涨大。

毕竟这些乡镇的真名,叫做镇国府某某府某某县某某乡/镇。

是用来替代军户、民户的机构,也是用来架空各县的一套体系。

伍文定收回看王守仁的目光,又看着公告牌片刻。

能看出来朱厚照设乡镇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崛起的兼并。

毕竟乡户为官田,官田征税标准不受免税影响,哪怕你给了举人诡寄也不行,朱厚照新制官田就是官田,今后开始只准租,不准买卖,只要还在鱼鳞图册,那就得照着乡镇标准设置。

淮安只是试验场,搞定了循例之后,整个天下所有的官田,都要执行这套标准来处理了。

如果官田的标准扩大。

那皇权进一步扩张,再配合录科这套体系,朱厚照就能跟天下文官说不了。

因为文官不代表全部读书人。

压不住的皇权,又是一个明太祖!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