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完整文本阅读
  • 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完整文本阅读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喝口茶
  • 更新:2024-04-27 23:09:00
  • 最新章节:第31章
继续看书
小说《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超级好看的古代言情,主角是朱元璋朱标,是著名作者“喝口茶”打造的,故事梗概:然他不会是历史上成功的那个个例。至此,拱卫朱祁镇上台的人,也被他杀完了。朱祁镇曾经因为他们的煽风点火杀了于谦,杀了无数与他们有仇的国之忠良,可事到如今却又自己把刀兵指向了他们。因为王振,二十万大军死和百官死的像个笑话,因为徐珵和石亨等人,于谦和国之忠良们死的又像是个笑话!!若无朱祁镇的纵容,这些阴沟里的臭虫本来一辈子都没资格站上那样的......

《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完整文本阅读》精彩片段


天幕之上继续播放。


随着徐珵的倒台,石亨和曹吉祥等人也陆陆续续的被朱祁镇宰了。

事实上,这二位仁兄死的都不冤。

石亨此人,许是因为曾经的战败经历,格外在乎他人的眼光,哪怕是后来的大捷也没能让他完全找回自信,这段经历根深蒂固在他的骨髓里,后来也成了他的催命符。

有一次,为了向属下证明自己很有权势在皇帝面前很说得上话,他大摇大摆的带着两个小军官进了皇宫面见皇帝,言辞间随意至极的让皇帝随便给自己的这俩属下升个官做做。

你当升官是买菜么?说封就封!况且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君臣的规矩都让你扔到屁股后面去了么?!

朱祁镇脸都青了,最终还是隐忍道。

“这事儿不急,下回再说吧。”

偏偏石亨不依不饶,不但瞧不出皇帝脸色,还非要朱祁镇当场下旨。

“别下回了,就现在吧!”

可想而知,朱祁镇当时是答应了他,但这样的事越堆越多,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借了个引子把他给宰了。

而曹吉祥此人,就不必过多赘述了。

他被宰了的理由很简单,就两个字——造反。

他一个太监哪里来的胆子无人知晓,但显然他不会是历史上成功的那个个例。

至此,拱卫朱祁镇上台的人,也被他杀完了。

朱祁镇曾经因为他们的煽风点火杀了于谦,杀了无数与他们有仇的国之忠良,可事到如今却又自己把刀兵指向了他们。

因为王振,二十万大军死和百官死的像个笑话,因为徐珵和石亨等人,于谦和国之忠良们死的又像是个笑话!!

若无朱祁镇的纵容,这些阴沟里的臭虫本来一辈子都没资格站上那样的舞台,手握那样的权利!

天下何辜!!

宣德年间。

朱瞻基双眼猩红的掐着小朱祁镇的脖子,怒吼道。

“你睁开眼睛给老子看看!杀了于先生,就留下了这么一批国之蛀虫,臭水沟里的老鼠!!老子那么多年培养出来的忠臣良将都被这些臭虫给祸害完了!!”

“你是皇帝啊!!你是皇帝啊——!!你知道什么是皇帝么……”

朱瞻基几乎落下泪来,脸上满是哀莫大于心死的悲怆。

小朱祁镇憋气憋得满脸青红,泪水汩汩的落下。

“爹、爹……别杀我,我不想死……”

“你不想死,我大明的百姓难道就想死么?我大明的忠臣难道就想死么?!!”

天幕上。

画面渐渐消散,朱祁镇的一生轨迹如走马灯一样一帧一帧的回放,几行水墨大字像是注解一样在一旁浮现。

【大明何其不幸得了一个朱祁镇,仁宣二帝之后,文治昌盛直逼盛唐,武运昌隆不逊汉武,大明本该因此踏上迅速发展的列车!】

朱元璋和朱棣眼前一黑,只觉得跟被人掐住了脖子一样呼吸不上来。

“逼崽子!个逼崽子啊!!”

【朱祁镇何其有幸生在大明,前有他爹留给他的雄厚班底,才经得住他霍霍,后又有他儿子朱见深上位给他收拾烂摊子,这才没让他做了亡国之君。】

朱瞻基呕出了一口鲜血,眼睛通红的狠狠甩了朱祁镇一巴掌。

“我幸你麻痹!老子留给你的江山不是让你霍霍的!!老子做梦都没想到这样的班底都能让你差点给玩的亡国了!!你真是泼天的大本事啊!”

【就像是一个运动健儿正准备跑起步来,却摔断了两条腿一样,他的往后余生都要不断的舔舐这道沉重的伤口,哪怕愈合了也几乎再没有跑起来的可能——王朝也是如此。


“二十万大军啊,炽儿你听到了没?是二十万,不是二十个人啊!!”

朱高炽脸色惨白,嘴唇哆嗦。

“是啊、是啊,是二十万百姓啊……”

朱棣眯着眼睛死死的盯着天幕,瞳孔中闪烁着狼一般的凶狠光芒。

“朱、祁、镇!真是个好孩子啊!!好得很啊!你最好盼望着瓦剌那群废物被朕打破了胆子,不敢与你相抗衡,没发现大明落到了你这样的蠢货手里……”

否则,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

与瓦剌战斗这么多年,朱棣深知,瓦剌是群吃肉的野狼而非柔弱的绵羊,他能镇得住瓦剌,不代表朱祁镇也有那个本事。

而一旦敌人发现了大明的稚弱,绝不会善罢甘休!

洪武年间。

蓝玉和徐达等武将捏紧了拳头,眼睛冒火的死死盯着天幕上王振得意的脸,几乎要呕血了。

“这个混账!!区区一个阉人,安敢带兵二十万?!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这对武将来说,简直堪称噩梦中的噩梦!

朱元璋咬牙切齿,勃然震怒。

“朱祁镇,真是朕的好儿孙啊……太监固然该死,但他身为堂堂天子竟然放手让一个太监去带兵,哈哈哈哈!真是笑话啊!”

“不愧是能称得上遗臭万年的‘好皇帝’啊!我大明何德何能得这么一个宝贝!”

堂堂洪武大帝,已经快被气懵了,当然,他恐怕的没想到,这不过只是一个开始。

朱祁镇做出的让人血压高升的事情,何止这些!

他能凭一己之力,把他的祖宗们活的气死,死的气活!

天幕继续悠悠的播放。

军营中。

太监王振近日里唉声叹气食欲不振,帝心忧之,亲自慰问。

“王先生,大军已然出发,您为何如此郁郁不乐?”

王振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两声,幽幽一叹。

“奴婢多谢陛下关心,奴婢并非郁郁不乐,只是有些近乡情怯,想念多年未见的家人罢了。”

朱祁镇惊讶道。

“朕竟不知,此处快到王先生的故乡了么?”

王振眼睛微亮,连忙道。

“是啊,虽说不在大军行进路上,但也并不算远,奴婢一介阉人,此生也没什么其他念想了,陛下可愿全了奴婢一片思乡之情?”

朱祁镇不消多想,便爽快的点头。

“既然只是顺道的事情,朕自然愿成全先生!”

天幕前。

但凡带兵打过仗的将军们此时有一个算一个脸色都绿了。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二人头一回这么整齐,有志一同气的跳了起来,声如洪钟的怒吼。

“混账阉人,懂他娘的打仗啊?!半路改道增加里程,大军不用吃粮草啊?!”

“干他娘的!有本事到俺老程跟前说啊,看俺老程不一巴掌捏碎他的脑袋!”

唐太宗年间还算繁盛,但将军出兵也往往都是精打细算的。

一人吃一口粮草,二十万大军就是二十万口!

汉武帝年间经济相对较弱,粮食一直都是稀缺资源,故而汉武君臣对此的感触就更深了。

刘彻和卫青等人脸色绿的简直像活活泼上了染料一样!

“朕日他祖宗十八代的畜生阉人!真想抽刀剁了他!你大明的粮草吃不完给老子啊!居然让这么个畜生作践!!”

卫青也恨得咬牙切齿。

“阉人惯会装模作样魅惑皇上,该杀!!”

冠军侯霍去病更是直接辛辣而又一针见血的点出事实。

“此阉人必为行军打仗一大祸患,此时不杀,悔之晚矣!”

而明朝的君臣们更是恨得巴不得爬到屏幕里啖其肉喝其血!!

而能看懂的人则是心头大震,连连叫好!这个决策恰到好处,那个决策就该如此!原来这里还能这么做!

细化的暂且不论,于谦此时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多方运筹解决了两大难题。

一个是军队,一个是粮食。

在主力部队全都埋在了土木堡的当下,于谦软硬兼施,多方周转,最终竟然在这般困难的情况下重新拉起了十万大军!

虽然这些军队大多都是预备役和后勤人员,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另一方面,于谦显然不是王振那种会眼睁睁看着军队饿死的蠢材,但主力部队出发时已然带走了北京的大部分储备粮,粮食从哪里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于谦的睿智和聪明了,他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受召进京的军队从通州入京,士卒各取粮,运送至京城。”

通州是当时离京城最近也最大的粮仓,粮食虽多,但人手不足也很难短时间内运入京城,人数众多的军队恰在此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这样两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把北京城的一盘死局硬生生的盘活了,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利用了劣势转化为了相对条件下的绝对优势!

多么聪明的于谦,多么勇敢的于谦啊!

国之将倾,力挽狂澜,此乃国士无双!

天幕之前。

洪武王朝和永乐王朝从君王到臣子无不热泪盈眶,激动万分的不断抹眼泪。

“好啊!好啊!好啊!”

朱棣颤抖着双手,连着说了三声好,如此也难以平复心头的激荡。

“于先生挽大厦于将倾,对我大明王朝有救国之恩,堪为国公之位啊!!”

朱棣鲜少对人用如此之高的评价,但是此时臣子们却无一反驳,因为于谦值得!

洪武王朝。

李善长激动的胡须都在哆嗦。

“于先生这几番举动,实乃妙中之妙,若将吾放在那般境地之中,绝不可能再想出比这更加绝妙的办法了!吾自愧不如也!”

朱元璋舒畅的大笑了起来,欣赏无比的看着天幕中的于谦。

“能让朕的李丞相都说出自愧不如的话,于先生实乃大才中的大才!不过朕认为于先生再高的评价也值得!我大明后世子孙都应该牢牢记得当时当日于先生的救国之恩!!”

宣德王朝。

比起洪武和永乐二朝,宣德王朝显得更为激动万分。

因为他们真的拥有一个于谦啊!

宣德皇帝朱瞻基更是高兴的挥舞着手臂,一点也顾不上皇帝的威严形象了。

“于先生大才啊!竟然能在如此困境之中妙手回春打破僵局,这是国家的支柱啊!千百年来也难以出一位于先生这样的臣子,没想到竟然是出在我宣德年间的!朕高兴啊,朕实在是太高兴了!”

杨士奇和杨荣邝埜等人也感叹不已的看着天幕,心中欣慰不已。

于谦是他们一力举荐提拔上来的,素日里他们虽说一直对于谦赞不绝口,笃定他的未来必然位极人臣。

但无论如何他们也很难想象于谦能在遇到这样艰难的困境时居然还能临危不乱力挽狂澜!他成长的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优秀!

朱瞻基正发愁杨士奇等人年纪也大了,日后朝中恐没有能接班之人,没想到老天爷这就送来了这样一位治世能臣!朱瞻基如何能不双眼放光呢!

徐珵冷哼一声,挺起胸膛大声道。

“我夜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如今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可以避过此难!”

徐珵这话一出,朝中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徐珵此人,乃是永乐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的同乡,虽说修学了点算命的知识,但通常十算八不准,没什么人相信他说的话。

若是平常自然不会有人理会他,饱读诗书的大臣们又不是傻子,但关键就是这一次他确实算对了,如今王朝动荡皇帝蒙尘,这便让一朝的大臣们投鼠忌器了。

既怕他说得对,又怕他说的错。

南迁一事自古以来都带着不怎么好的名声,说是南迁实际上就是举国逃命,把大半王朝拱手让人!谁想担此千古骂名?

更何况,当初王朝北迁,是太宗皇帝朱棣亲自做下的决断,朝中无帝,谁敢轻易说南迁就南迁?

但无论如何,此时朝中都是情况特殊,就算留下也许只不过是等死,朝臣们难免心思浮动,揣测起来南迁的可能性。

天幕前。

朱棣暴怒的跳了起来,指着屏幕怒骂。

“无耻小贼,安敢动荡朝纲!此时南迁无异于找死!北平都让给人家,莫非还指望着南京能守住么?!!”

朱高炽则是喃喃自语的盘算。

“从南京到北平,一路上都是铁矿,丢了北京,国库里每年至少要少半数的税收……”

朱瞻基则是咬着后槽牙眼中冒火。

“出去跟他打啊!北平难道没有驻守军队么?!他瓦剌那么点人,守着家门打,耗也给他耗死了!”

朱棣气的左右不断的踱步,脑袋上的青筋不停的跳动,急切中又带着些许无法插手的绝望。

“无耻小贼!无耻小贼!北平不能丢啊,绝对不能丢啊!尔等难道不怕做了大明千古的罪人么!!”

他再怎么着急却也干涉不了天幕的播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大明不会要真的就此亡国了吧?!!

洪武王朝。

朱元璋也迅速的想到了这一茬,脸色简单用一个黑字已经无法形容了。

“轻易迁都对国朝是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土木堡之变在前,一旦出了岔子,恐怕我大明基业真的要在这帮混账手里毁于一旦了!”

“朝中难道就没有一个能镇场子的人么?!”

洪武大帝心头有些绝望。

“朕的蓝玉,徐达,李善长……但凡有一个像他们一样的臣子都不至于让王朝被逼到这副境地啊!!”

若是有一个厉害的武将,那就让他带兵镇守国门,无论朝中如何动荡,至少瓦剌绝不会攻陷北平!

若是有一个厉害的文臣,那就能迅速稳住朝局,将大明拧成一股绳,这样瓦剌无论出什么计谋,都无法动摇大明国本!

朱标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脸色惨白的喃喃道。

“爹,有的啊……他正统王朝曾经也有许多厉害的武将文臣,只是全都被朱祁镇带出去,战死沙场了啊!!”

洪武王朝这才猛地想到这一茬,瞬间就感到了天旋地转,喉咙里有血腥控制不住的涌了上来!

“混账!混账!!混账啊!!”

洪武大帝恨得仰天怒吼!

……

天幕继续播放。

在一片喧嚣嘈杂的大臣吵闹声中,一道声音骤然如石破天惊一般传出!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天幕前的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的眼神顿时biu的亮了,豁然坐直了身体!

朱棣脸皮抽了抽,被百官这么一提醒,顿时想到了天幕本身的性质!

尼玛的天幕可是在历朝历代都要投放视频啊!

也就是说他这个堪称黑历史的视频将会被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们一同观赏?!

朱棣顿时脸绿了。

能当上帝王的都不是傻子,谁看不出来他使得装神弄鬼手段啊?

可恶,他已经可以预想到那些帝王们都在怎么嘲笑自己了!!

不过朱棣的羞耻也就持续了那么一小小会儿,面对百官的奉承他甚至能威严的点点头了。

毕竟为帝王者,哪有脸皮薄的呢?

当然朱棣暗中剜了几眼朱高炽也是真的。

洪武年间。

朱元璋嗤笑了一声,瞥了朱棣一眼,辛辣无比的点评。

“蠢材,做这等收买人心的事之前,也不知找占星人瞧瞧天象,若非圆回来了,你必失大部分人心!人心不齐,仗必有误!”

朱棣脸色微红,声如蚊蝇。

“父、父皇教导的是,儿子记住了……”

朱标也不赞同的看向朱棣,恨铁不成钢的拍了拍他的脑袋。

“你呀,长大了也还是那般不仔细!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也险些出差错!”

站在臣子中的胡惟庸堪称匪夷所思的暗中偷看了一眼,有些懵逼,深觉自己格格不入。

不是,他怎么忽然看不懂朝中形势了呢?!

当朝皇帝和太子对未来的反王造反不仔细恨铁不成钢?!!

……

天幕继续播放。

上一幅画面如百叶窗一般渐渐隐去,紧跟着,画面上出现了一幅宛如地图一般的画卷。

几个水墨大字缓缓的映出。

靖难之役自此而始。

马蹄嘶鸣,青年帝王带领着身后的兵卒们一路向前,身后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那一闪而逝的行军路线百姓们看不懂,但对于练达的帝王武将而言,却足够了。

汉武帝年间。

刘彻眯着眼睛,拍桌叫好。

“不错啊!不愧是封狼居胥的帝王,这家伙确实有点水平,这场造反的仗打的稳准狠!但凡有一点退缩迟疑,他必死无疑!”

卫青和霍去病也赞叹了两声。

“没错,如此征程,再加上路上若是钱粮无法保证稳妥,确实没有退路可言!”

唐太宗年间。

“好!这种打仗风格朕喜欢!就是要快准狠直掐命脉!”

李世民一边称赞,一边摩挲着指尖,遗憾的叹息。

“哎!看的朕都有些手痒了,真是怀念当年打仗的日子啊!不如让耶耶替朕监国,好让朕也去博个封狼居胥的美名来!!”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闻言顿时吓了一大跳,连忙阻拦。

“陛下万万不可啊!您龙体贵重,怎可有此等想法!”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在一边幸灾乐祸火上浇油。

“陛下,您想打仗给咱们说啊,咱们替你出去过过瘾!”

李世民瞪了二人一眼,还是忍不住连声叹气,嘀嘀咕咕道。

“耶耶整日闲着没事就知道给我添弟弟妹妹,朕只是好心的想给他这个太上皇找点事情做嘛!”

魏征眼珠子顿时一瞪,不满道。

“陛下慎言!这种话可不是贤德的明君会说出来的!”

洪武年间。

朱元璋脸色有些发黑。

“这逆子一路倒是通行无阻,建文一朝竟全剩些废材不成?!”

他自己大明的版图,他自然最有发言权。

旁的帝王只能看出朱棣行军的凌厉果决,但朱元璋却一眼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

明初的猛将如过江之鲫,造反毕竟不占据地利人和,就算朱棣再怎么天赋异禀,但凡有一个跟着他打过天下的猛将还活着,都绝不可能让他如此顺畅!

朱元璋此时虽然不知自己晚年为了给孙子铺路,把那些武将全都宰了的事儿,但他也敏锐的多少猜到了一些。

“哼……建文那个废材,老子快死了还不忘给他花这么多心思,如此般居然还能让他把一手好牌给打稀碎!”

朱元璋脸色铁青,方才经由朱棣和朱标劝阻下去的杀意顿时又冒了出来。

这种废物,不如还是杀了吧!

……

天幕继续播放。

画卷徐徐,这场靖难之战结束的极快,一切在所有人还未反应过来时,便已经落下了帷幕。

建文一朝,仅仅四年。

一道幽幽的叹息声带着无尽的复杂之意传了出来。

“爹,我回来了……”

一道壮硕的身影风尘仆仆,浑身浴血的从大明王宫之外走进来,脚步沉重。

镜头转过,正前方正是大明宝殿,中央处高悬着朱元璋的画像,平静而又威严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朱棣被刺到了一般挪开视线,眼眶通红的扑通一声跪下。

仿佛有一道凌厉而又愤怒的声音刺在他的脊梁骨之下,将他寸寸压弯下去!

“不孝子朱棣!谋权篡位!!”

画面一转。

一夕之间,朱棣竟然像是老了十岁一般,眼眶含泪,语气颤抖。

“从今天起,我朱棣就是万古不易的贼了。日后史笔如铁,我就是大明朝最大的罪人!”

旁白一般的画外音此时悠然响起。

“继位起,朱棣勤勉朝政,数次御驾亲征,竟仿佛像是在用这些来证明——向他的父亲,也向这大明王朝。”

“我朱棣,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么?”

叮!天幕检测到后世诉求波动,将向后世发起投票!

对大明来说谁是更好的皇帝?

选项一:朱棣。

选项二:朱允炆。

投票开始!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哼了一声,抱臂撇了撇嘴。

“头一次见着当皇帝的脸皮这么薄,合不合格关他爹啥事啊!这还用向他爹证明?”

恣意嚣张的二凤从来不考虑别人的看法。

他爹既然不觉得他会是个好皇帝,不愿意传位给他,那他就自己抢来!

等拿着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谁敢不承认他李世民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傲然的仰起脑袋,毫不避讳。

“史笔如铁就史笔如铁,随他评去!”

他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亲爹,史书不照样记得清清楚楚?且看他怕过么?

天幕之下。

汉武帝年间。

刘彻跟着视频代入感极强的跳着脚嗷嗷叫。

“这太子行不行啊?他知道个屁!听听他说的那什么混账话,什么叫挑个软柿子捏捏得了?身为武将要是就这点出息趁早完蛋得了!”

卫青和霍去病也义愤填膺的附和。

“就是!要打就要挑最强的去打!把强的打服气了,弱的自然就不敢放肆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刘彻紧跟着下定论。

“这太子不行!误国啊!”

桑宏羊等文臣在一旁跟着头大,劝谏道。

“陛下息怒,各朝代国情不同,亦不可同日而语啊。”

唐太宗年间。

李世民嘴撅的差点能挂油壶,一边还骂骂咧咧的。

“这小子怎么回事?还太子呢!他以为谁封他做的太子?居然跟群臣站在一边也不跟他亲爹一边!不孝子,不孝子!”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见状立马见缝插针。

“没错啊陛下,如此看来,太子监国一事实在不可取啊!”

李世民眉头蹙了蹙,不情不愿的勉强放下了这个念头。

“行吧。虽说如此,承亁确实是还有许多不足,给他再多找一个太傅,每日的课程再多加两个时辰!”

魏征点头应是。

“敦促太子于国乃是好事,陛下能想通最好了。”

东宫,李承乾又连着打了几个喷嚏,心中莫名的涌上了一股不祥的预感。

秦始皇年间。

嬴政不耐的皱着脸,冷森森道。

“他这皇帝当的什么?太子臣子居然都敢对皇帝的决定有意见?简直不知死活!皇帝的权柄莫非是笑话不成?!”

赵高笑眯眯的奉承。

“陛下,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像您一样的,想必这些后世的帝王早就不可与您现在同日而语了吧!”

嬴政冷冷的哼了一声。

“群臣暂且不论,看来立太子的事情暂时可以不用考虑了,人只要手里握了一点权柄,怕是就开始痴心妄想了。”

他绝不会允许有人分走他的权柄,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机会。

……

天幕悠悠然继续播放。

属于战场的雄浑歌曲终于缓缓落幕了。

换句话说,这部属于朱棣的史诗赞歌也要落幕了,因为朱棣的一生是属于战场的,生于战场,亦死于战场。

运河湍湍流淌,永乐大帝华府龙袍站在船只的甲板上含笑看着四面八方,在他身前,是恭敬的携众多海船归来的郑和,在向他禀报着这一路的见闻和所得。

百姓的渔船间或也能在运河的岸边三三两两的停靠着,人人眉目舒展,安居乐业。

金色的光芒慢慢的环绕于画面四周,隐约有龙腾虎啸之声。

裹着金边的水墨画大字慢慢浮现。

疏通运河,六下西洋,促使国内南北通商,经济发展,大明由此国运愈加昌隆。

画面如百叶窗一般慢慢划过。

堆积成山的书籍摆放在四面八方的桌子上,身着璀璨龙袍的帝王低头翻看着其中一部,一旁跟随着的是负责修书的一众文臣,无不拜服。

《永乐大典》这部名留青史的百科全书由此修筑。

这一页于是再次翻过。

威武雄浑的皇城俯瞰图如画卷一般慢慢铺展开来,帝王携带无数臣子站立在宫门前方不远处,目光悠悠,仿佛昭示着一个新篇章的展开。

迁都北京,太子朱高炽留守南京,天子朱棣亲自镇守北方,设王都于此,震慑北方蛮蒙,此乃天子守国门!

古道黄沙,西风瘦马。

雄武帝王终于走不动了,发出了老牛拉风箱一般的喘息,终于在马背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在他面前是还未抵达的王都,在他身后是瑟瑟发抖的蛮夷,北风哀嚎,仿佛在为这位传奇一生的帝王送葬。

病逝征途,享年六十五岁,庙号太宗(后嘉靖年间改为成祖),谥号——文皇帝。

洪武年间。

伴随着天幕一帧一帧的闪过,洪武君臣几乎看花了眼睛。

不少殚精竭虑的老臣都没忍住用袖子小心翼翼的抹掉掉下来的泪水,有些哽咽。

身为创造王朝的老臣,他们亲眼看到了后辈带领着王朝走向兴盛,如何能不激动,又如何能不高兴!

臣子高兴,身为帝王的朱元璋只会更高兴!

亲眼看着自己的王朝强盛,他怎么可能会不高兴!

“好孩子,快过来爹爹这里!”

他难得不再绷着脸,堪称和颜悦色的朝着朱棣挥了挥手,让他来自己的身边。

朱棣下意识恍恍惚惚的朝着从来没对他这般温柔过的爹爹小跑过去,像是做梦一样。

“老四,爹今天真高兴!此前爹总是太关注你哥哥,把你忽视了,你不会怪爹吧?”

朱棣连忙摇头,急急道。

“爹爹没忽视过儿子,对儿子也很好,儿子怎么敢怪爹爹!”

朱元璋面露笑容,摸了摸朱棣的脑袋,神色柔和。

“老四,你是个治国理政的好苗子,做的比爹好,爹高兴!日后你多来皇宫陪陪爹,也趁早了解了解咱大明王朝的基底!”

朱元璋这话一出,众大臣纷纷倒抽了一口凉气,心中暗道,这天恐怕是真的要变了啊!

老爷子这可是首次展露出对除朱标之外的皇子的看重!

不过众臣子又想到了天幕之上的内容,又觉得这样仿佛才是理所当然的。

那样一位文治武功样样杰出,一手带着大明走向巅峰辉煌的帝王,怎么可能会不看重呢?与之相比,哪怕他是一位被逼的造反才上位的帝王,都像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了,反正江山总还是落在他老朱家手里的。

众臣心绪复杂至极。

试问换做他们自己,若是后代儿孙里有这么出息的,他们恐怕得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里,比起老爷子的喜爱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北京保卫战后,皇帝大加封赏立功的朝臣。


其中以于谦和石亨二人得到的封赏最高。

若二人都领受了封赏,或是二人都大义凛然的拒绝了封赏,自然是无可非议。

可关键是,于谦没要,而石亨要了。

本来这事儿也并不复杂,要了是无可厚非,不要是清廉高洁,谁都不会说什么。

但耐不住石亨回去越想越难堪,觉得众人看自己的眼神都透着鄙夷,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为了克服心中的不安,石亨便言辞恳切的亲自上奏折,为于谦的儿子求了个官位,本意是给于谦卖个好。

然而石亨万万没想到的是,于谦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反而大为震怒,在朱祁钰面前狠狠骂了石亨一顿。

“石亨身为大将,却保举私人,应予惩戒!”

屏幕前,无数人在看到这里时都忍不住叹息一声。

诸葛亮眼中含着浓浓的欣赏。

“于先生乃光明磊落之辈,吾由心敬佩!”

转而诸葛亮又微不可察的叹息。

只可惜,恐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份磊落。

唐太宗年间。

程咬金大惊失色的跳起来,抬头看看于谦又低头瞧瞧魏征。

“魏征老儿,此人当真不是你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怎的这副讨人嫌的倔骨头跟你一模一样呢!!人家好心给他儿子请官,他怎么恁的不领情呢!”

随即在李世民等人悚然的视线中,魏征不仅没生气,反而脸皮红了红,不好意思的咳了两声。

“就算你这么夸奖我,我也不敢腆着脸皮与于先生相提并论。”

程咬金:……

天幕中。

显然,石亨不仅完全不理解于谦的这份磊落,反而因被驳了面子大为震怒,从此对于谦记恨在心。

至于剩下那人,天幕甚至没有用多余的画面去诠释,只是平淡的给出了一句话。

【曹吉祥此人,王振之余党也。】

足够了。

已经足够了。

到了这里,众人已经看懂了。

这样一批对于谦怀有旧恨的人拿到了权利,后果可想而知。

无数人都忍不住眼含热泪,愤怒的厉斥着。

“这些混账!他们怎么配得上于先生的高风亮节!”

“都是些无耻的佞臣小人!!朝堂若是被他们给掌控,必然要灭亡!!”

永乐王朝。

朱棣抖着手,满脸狰狞的震怒道。

“朱祁镇这个混账怎么不去死?!他怎么不去死?!!那些蠢材加起来也比不上于先生一个脚指头!他最好是脑子清醒没有被这些蠢材所蛊惑对于先生下手,否则朕定然要屠了他满门!!!”

天幕上画面一转。

显然,朱棣实在是太高估他这个重孙了。

朱祁镇一开始在徐珵提出要杀于谦时,还意思意思的推距了两下,这当然是因为他不想因此背负上杀功臣的骂名。

但很快,徐珵就给他递出了台阶。

“陛下,据臣所知,于谦对您重归大宝一事并不支持,反而还曾经准备联合大臣迎立外藩为帝!朱祁钰就快病死了,他却宁愿迎立外藩也放着您这位曾经的帝王不用,显然是对您有意见啊!”

朱祁镇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徐珵这番话不可谓是不戳他的心窝子,但偏偏他戳对了!

朱祁镇虽蠢,但却不傻,他知道自己当初土木堡败的难堪,也知道自己被也先俘虏的时候于谦联合诸位大臣将他置于不顾拥立了朱祁钰上位。

小说《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洪武年间。

气氛死一般的寂静。

年岁尚小的湘王朱柏还不知发生了什么,茫然的抬头看向天幕。

“那个叔叔为什么要用火烧自己呀?不会很痛很痛嘛?柏儿昨日不小心被柴火烧到了手指便疼了好一会儿呢……”

朱棣眼眶泛红,紧紧的抓住了朱柏的手。

朱标脸色则有些惨白,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是有些不敢置信的模样。

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混账!!”

在一片死寂之中,朱元璋猝然像是一头被激怒的雄兽,鼻翼翁张的砸碎了手边的墨砚。

“个逼崽子!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就是让子嗣们都能享福的!他倒是好啊,居然胆敢!!居然胆敢杀老子的儿子!废老子亲封的王!!”

“咱老朱家还真是出了个好孩子啊!!”

朱元璋慢慢的踱步出来,脸上还带着讥讽冰冷的杀意。

“怎么,这逼崽子莫非还打算效仿秦二世之所作所为么?”

此话一出,大臣们和诸王纷纷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息怒!”

那秦二世可活脱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亡国昏君,一手毁了他爹给他留下来的版图基业,还宰完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让他老赢家愣是断绝在他那一代。

这是历代帝王都不齿至极的反面教材,而今朱元璋竟然拿他出来类比,可见是气成了何等模样。

不过说来也是,虽然亲王制度在日后的王朝里总是留下尾大不掉的各种毛病,但在朱元璋这里,这就是个保障他的子孙后代们都能端上铁饭碗一辈子吃喝不愁的好制度。

他是端着一个破碗博出来的天下,尝过饥饿和任人欺凌的滋味,自然不愿意自己的任何一个后代沦落到那等境地。

自然,对于后世的皇帝来说,亲王制度总是要多多少少的修剪的,但朱允炆蠢就蠢在太过急功近利。

他刚接替了他爷爷的班上位,就迫不及待的把他爷爷的儿子们挨着废了废,这不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么?

朱元璋棺材板都还没凉透呢,朱允炆也不怕他爷爷诈尸活过来抽死他!

唐朝,太宗年间。

李世民捧着肚子没忍住乐了出来。

“噗哈哈哈,这小子行啊!”

一旁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等人无奈的看了李世民一眼,叹着气摇头。

李世民乐够了,又环着胸若有所思。

“能让这小子越过自己直接登上皇位,看来这开国皇帝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啊……”

李世民口中的这位‘自己’显然指的是永乐大帝朱棣。

在他看来,朱棣无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帝王,哪怕是未登大宝时也绝非一届庸人。

况且他还是帝王名正言顺的子嗣,再怎么样也不会让皇位越过自己落到下一代的人手里去,除非上一代皇帝有着绝对的权柄能让他暂时按捺。

显然在唐朝,李渊是没有朱元璋那样的绝对统治地位和威慑力的,在儿子们里的威望也远不如朱元璋。

李世民自问,李渊当初只是打算把皇位传给他哥,他都没忍住直接造反逼宫,更不用说若是李渊打算把皇位传给他那些在他眼里只会吃奶的废物侄儿们了。

魏征冷着脸硬邦邦道。

“陛下,也许是这位永乐皇帝一开始并没有成为皇帝的野心呢,您与其关注这些,不如多放些心神在国政上!”

李世民被噎了一句,脸色绿了绿,指着魏征吹胡子瞪眼的。

“老子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朕说他有他就有!”

魏征顿时气了个倒仰,看的李世民一阵舒爽。

这事儿李世民确实是有发言权的,实际上朱棣也确实不是真的一点都不想当皇帝的,他只是不想造反罢了。

这个不想造反,也仅限于不想造他爹的反,也不想造他哥的反。

至于旁人,那就不好说了。

朱允炆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他还有一大错处就在于没有重视他这位权柄赫赫的叔叔,误把收敛爪牙的老虎当做了乖巧的小猫来欺辱。

汉武帝年间。

刘彻懒洋洋的摊着,往嘴里丢了个大枣,一边咀嚼一边嗤笑。

“真是个蠢材,没那个本事就敢干这种事儿,这不是找死么!他要是真有能耐压得住,甭管旁人再有意见,也半个屁都不敢放。”

卫青和霍去病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

想他们打周边蛮夷的时候也没问过他们乐不乐意,手段也凌厉残忍的不止一点半点,逼死的蛮夷小王更是数不胜数,但至今谁敢放半个屁?

只会在大汉铁蹄踏来的时候哭爹喊娘的丢盔弃甲!

想到这里,卫青和霍去病无比庆幸自己追随的帝王是刘彻这样的雄主,慨然起来。

“这位后代的皇帝与陛下您比起来真是差之千里啊。”

刘彻傲然的挺起了胸膛。

“就他也配跟老子比?换成是那个永乐大帝勉强还算有点资格!”


各朝各代。

自从出现以来数个小时没动静的天幕缓缓波动了一瞬,紧跟着浮现了一行新的字体!

历朝皇帝臣子们纷纷起身,紧紧的注视着天幕。

“终于要开始了吗?!”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皱起眉头紧紧盯着上方的天幕,心中总有种不安在不断的盘旋。

同样身为马背上的皇帝,他的皇位也是亲手打出来的,纵然是夺权上位,但在朝中的威望仍旧不可撼动。

他朱棣一生天不怕地不怕,纵是那凶悍无比的蛮夷,哪个不被他打的哭爹喊娘的?

能让他害怕的唯有一人,也是他至今为止仍旧提起都心有惴惴的那位——他爹朱元璋!

当然,朱棣再怎么自卑也不会觉得自己能被后世评为遗臭万年,比较有风险就只有前面那个称号了。

所有的皇帝哪个不希望自己被冠上千古一帝的殊荣?除了现在的朱棣!

他甚至头一回迫切的希望自己平庸一点,再平庸一点,可千万别榜上有名!

现在这皇帝宝座在他屁股底下坐的稳稳当当的,他就是十八张嘴恐怕也在他爹那儿扯不清楚了。

“老爷子知道了我可就完蛋了……”

朱棣脸色微微有点苦逼,暗暗的喃喃自语了起来。

朱棣这湘正心惊胆战,半空中的天幕恰在此时慢慢展开,后面的字体也终于显现出庐山真面目。

盘点一,“千古一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

啊??

啊???

喂喂喂!

死刑犯还尼玛有死缓这一说儿呢!!凭啥他格老子的就是直接被掀老底啊!!

甘妮娘啊!

而且为什么他娘的是明‘成祖’啊?!

自欺欺人也好,自我安慰也好,朱棣上位后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皇位是从他爹手里接过来的,可是做出了把只有三十一年的洪武年拉长至了三十五年,抹掉了中间短暂的建文四年,直接在后面接上自己的永乐元年这种事儿的人。

而简简单单的一句‘成祖’,就把他千辛万苦搭起来的遮羞布彻底的撕掉了!

开创基业曰祖,传承大统曰宗,就是他死了也该是明‘太宗’才对,他疯了才会给自己定下‘成祖’这个名号啊!

这不是跳脸告诉人家快看我这皇位是我judy造反上位抢来的么?!

这他娘的到底哪个不肖子孙干出来的事儿?!!

(百年后的嘉靖皇帝挪开了盯着天幕的视线,心虚的打了个喷嚏)

朱棣眼睛骤然一黑!

等等啊!老爷子,你听我解释啊!!

明初。

洪武王朝。

朱元璋面色平静,只是手指一下下的点着龙椅,让人瞧不出心情。

满朝文武脸色惊恐,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眼观鼻鼻观心,脑袋恨不得埋到裤裆里去!

无数官员都蒙了,疯狂的用余光瞟着前面角落里满脸茫然的小小朱棣,心里腹诽又纳闷至极!

不是,小皇子你特娘的哪来的胆子啊?!

洪武爷可是亲定的太子朱标,那可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接班人!

洪武爷亲自给太子培养的班底,有眼睛的都看出来,洪武爷都把太子宠上天了,显然是没打算换人继承大统啊!

没看出来你还敢干这种谋夺亲哥皇位的事儿啊!

洪武爷可是最忌讳这种兄弟相残的事儿了啊!大明可是才传到了二代就发生这种事儿,这不是在打洪武爷的脸么?!

官员们悄悄瞟了几眼上位的脸色,深感窒息!

上位怎么可能不生气呢?这是棺材板还没焐热乎,儿子就开始相残了啊!

朱元璋像是没瞧见底下的氛围一样,神色平静的朝着朱棣招了招手。

“老四,你过来。”

朱棣一脸茫然,三步并作两步小跑了过来。

“爹……”

朱元璋没理会朱棣,又朝着另一边神色复杂的朱标挥了挥手。

“老大,你也过来。”

“是。”

朱标抿了抿唇,默默的走到了朱元璋面前,小声应道。

朱元璋面皮抽动了一下,似乎是强自压下了怒火,他一只手紧紧按住了朱棣的肩膀,语气像是裹藏在石头中,叫人听不出情绪。

“老四,睁大眼睛仔细看看清楚你眼前的人,这是你嫡亲的哥哥!!朕问你,若是有朝一日你哥哥做了这天下的主人,你可服气?”

朱棣咬了咬牙,握紧拳头大声道。

“爹,我当然服气!大哥是太子,必然是日后大明的主人,儿子就是大哥的臣子!儿子要做大哥的大将军,给大哥打天下!”

朱标面色似乎是有些不忍,他无奈的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朱棣的脑袋,神色温和。

“爹,我相信四弟,您不要再吓他了。”

兄弟情深的一幕让大臣都有些不忍侧目,不住的叹息。

但朱元璋却并不为所动,视线堪称冷酷的上下扫视了一圈朱棣,似乎在打量他是否有伪装的迹象。

他心中漠然的想,若是这孩子这个岁数便已经有了如此城府,那便不必再留了。

纵他什么千古一帝,会干涉未来他的老大继承大统的隐患,都要割除!

小说《夺损啊,我给李世民看安史之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朝的帝王们一见这题目就脑袋一嗡,血压嗖的一下就上来了。

合着选项倒是多了,就是没一个好的是吧?

洪武年间。

朱元璋怒火朝天的一甩袖子。

“武而不遂曰庄,在国逢难曰厉,不悔前过曰戾,好好好!我大明子孙里竟出了这么一位配得上这些字的皇帝,真是好样的啊!!”

群臣脸色一苦,忙不迭的行拜礼。

“陛下息怒啊!”

丞相李善长暗暗有些疑惑的皱了皱眉头,喃喃道。

“前面这三个字虽说称不上好谥,但也都能解释,只这最后一个‘堡’字,有何含义呢?”

永乐年间。

朱棣也气的脸色发绿,忍不住一脚踹翻了桌子。

“遗臭万年……真特娘的祖上烧高香,得了这么个混账子孙,大明何德何能供得起这尊大神!居然第一个以遗臭万年的名声上榜了!大明的脸往哪搁?!”

现在历朝历代指定都在瞧他们大明的笑话呢!

天幕之上。

弹幕轰轰烈烈的划过。

哦?这个有意思啊哈哈哈!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战神朱祁镇吗!这前三个名号我瞅着都挺合适的,不如三个都加上吧!

哎呦喂!我倒是谁呢,原来是他啊,那三个可不够啊!哪里能显得出他的英明神武呢!哈哈哈哈!

还明英宗,我呸!出类拔萃,明识大略曰英,就他朱祁镇也配得上这个字么?

毕竟定下这个庙号的是他儿子,也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爹留啊。

还别说,出类拔萃确实是挺出类拔萃的,明朝的皇帝多刚硬,能出这么个烂怂货简直丢了上下几代人的脸!!

路边的狗见了都得呸他一声!嫌恶心!

朱瞻基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没在生下这货的时候直接把他掐死!让他有机会凭一己之力霍霍了祖宗四代人留下的基业!

哈哈哈楼上直接把建文帝踢出群聊了是吧!

什么?竟然有建文年么?难道不是洪武年直接接上永乐年的么(狗头)

没毛病啊!建文压根不配凑到这四位皇帝里头好么!朱元璋和朱棣自然不用多说,就算是后来的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那也是联手缔造了堪比汉朝‘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的好皇帝啊!

话说朱高炽的洪熙元年也算一代么(狗头)

哈哈哈哈哈楼上损不损啊!

也没错啊!您瞧那洪熙有二年么?(狗头)

朱高炽——表面十个月皇帝体验卡,实际上从他爹造反的那一天就开始监国当实习皇帝了(允悲),毕竟朱棣的征北大将军名头也不是白叫的哈哈哈哈。

朱棣:怪我活的太久了呗。

朱高炽,唯一一位在位不到一年却被称之为千古仁君的皇帝。

可不咋地!我仁宗虽然在位时间短,但谁敢忽视他的存在感?

这么一想朱祁镇更特么该死了啊!

我严重怀疑出题人挑的这几个字特意损朱祁镇的,哈哈哈哈哈!堡宗名号太响亮了,要是不带堡大家还能纠结纠结,带堡那不是压根就不用选了呗(狗头)

懂的都懂(狗头)

堡之一字足以囊括所有了(黄豆点烟)

而结果自然也显而易见,明堡宗这个选项遥遥领先,其余几个对帝王来说闻之色变的谥号相较之下竟然被冷落了。

足以由此猜测,朱祁镇这个皇帝所作所为之事到底有多么的壮观。

明朝之前的皇帝不由幸灾乐祸的好奇起来,这位连戾厉庄三字都配不上的皇帝到底是干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