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巨作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
  • 畅销巨作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萧绾
  • 更新:2024-02-18 06:12:00
  • 最新章节:第29章
继续看书
小说《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是作者“萧绾”笔下的一部​古代言情,文中的主要角色有赵宜宁顾峥,小说详细内容介绍:赵宜宁缓缓叩首:“儿臣谨记父皇教诲。”仪式到这儿就算结束,赵宜宁退到后殿稍作歇息。赵宜宁另换了一席鹅黄色锦裙,重梳发髻,戴了个与衣裳相呼应的花冠,配上珠钗步摇。这身行头是她母妃让内府准备的,从成套的发饰到华服锦鞋,花了不少心思。衣裳颜色浅,但共有五重,既合乎她的年纪,也不失公主的庄重华贵。内府派了数十位缝人绣娘,花费......

《畅销巨作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精彩片段

马甲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古代言情、甜宠、宫斗宅斗、佚名古代言情、甜宠、宫斗宅斗、小说《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佚名为主线。萧绾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目前已写272004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32章 一家团聚,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古代言情、甜宠、宫斗宅斗、这本小说的宝宝们快来。

书友评价

结尾写的有点意思,太后的故事不错。

就喜欢这种短小精悍的好文章

?咋就完了 太突然了吧

热门章节

第79章 同床共枕

第80章 金屋藏娇

第81章 清一色的美人

第82章 什么仇,什么怨

第83章 寻个方便

作品试读


“元昭仪给元诚出了主意,公主近来定要多加提防。”

赵宜宁沉下眸子,“裴世子和他们应该是一路人,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臣不希望公主遇人不淑,陷入火坑。”裴怀谨看了看赵宜宁。

“时候不早了,我该去尚学殿了,告辞。”赵宜宁颔首离去。

赵宜宁走后,青墨走到裴怀谨身后,喟叹道:“九公主对世子成见颇深,未必会领世子的情,世子何苦与公主说这些。”

“我不与九公主说,难道去与那跋扈的人说?”裴怀谨瞥了瞥随从。

青墨又言:“世子,元昭仪派人来传过话,说五公主昨日与世子闹了一通,回去后十分后悔,今日请世子到菊园品茶论诗。”

裴怀谨置若罔闻,转身离开,朝着与菊园相反的方向走远了。

八月廿七。

晋嘉公主及笄大典,宫中一片祥和热闹。

晋嘉公主已年近十六,及笄礼之所以推迟到现在,是因为去年九月公主生辰的时候,战事如火如荼,宫中不宜铺张。

萧贵妃不愿女儿的及笄礼草草了之,才选择了在胜负已定的时候办。

她将典礼操办得格外盛大,比起当年信阳长公主及笄之礼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亲国戚、嫔妃命妇齐聚长政殿,连袁国的使臣也赶在昨日赶到上京,共观盛典。

庄重的礼乐声里,赵宜宁小心翼翼地完成着每件事。仪式繁琐漫长,她生怕出差错。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萧贵妃亲自替女儿梳头,束起长发,簪戴公主规制的凤冠。

束发,加冠,添衣……

赵宜宁身着公主褕翟,走到丹壁下,跪拜听训。

礼官宣着她父皇的旨意……望尔后事亲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顺,恭俭谦仪。不溢不骄,毋诐毋欺。古训是式,尔其守之。

赵宜宁缓缓叩首:“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仪式到这儿就算结束,赵宜宁退到后殿稍作歇息。

赵宜宁另换了一席鹅黄色锦裙,重梳发髻,戴了个与衣裳相呼应的花冠,配上珠钗步摇。

这身行头是她母妃让内府准备的,从成套的发饰到华服锦鞋,花了不少心思。

衣裳颜色浅,但共有五重,既合乎她的年纪,也不失公主的庄重华贵。

内府派了数十位缝人绣娘,花费了好几个月才缝制完成,每一重衣裳上都绣着她喜欢的重瓣荼蘼。

赵宜宁回到大殿,接受亲贵们的朝贺献礼。

她走进大殿的一刻,霎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先前的褕翟庄重,衬得公主端庄秀丽,而这一身衣裳还有头饰都是为公主量身定制,将公主所有的美都展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出众的容貌,还是曼妙的身姿……一眼瞧去,说是惊为天人也不为过。

果真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只有更美,没有最美。

九公主平日那些素净的打扮真是埋没了她。

旁人的眼中有多惊艳,裴怀谨的眉头就皱得有多紧。

他的手背在身后,广袖之下握着一枚锦盒。

亲贵们陆续上前献礼,他也为她准备了礼物,只是今日轮不到他向公主单独祝贺,他们安国公府会备一份厚礼,由她母亲出面敬献。

赵宜宁站在殿旁,接受亲贵命妇祝贺献礼,有礼有节,娉婷大方。

他们送的多是珍宝玉器、名家字画、珠钗绣品,五花八门但都名贵。

小说《我夫权倾朝野,我娘宠冠后宫》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你!”元淑妃恼怒。

没过多久,张公公站在门口禀道:“陛下,信阳长公主说她身体不适,不便前来。”

长公主不露面,既是不管,也是默认。

萧贵妃扬了扬唇角,她能说什么呢,长公主是个敢说敢做,爱憎分明的,怪只怪元淑妃运气不好,前脚刚开罪了长公主,后脚就需要长公主帮忙,长公主怎肯来。

元淑妃意识到了这点,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文华殿平日里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有些官员还是尚学殿的侍读,公廨建在前庭一侧西宫门处,离尚学殿不远,离这儿也不算远。

奴才们走得快,不到半个时辰就取了李侍书所说的银钱来。

钱都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也就五十两,不多,每个元宝底下都有凹痕。

这是大户人家防止下人盗取钱财的做法,可以分辨银钱出处,判断是否为藏银。元淑妃出身将军府,把这个法子带进了宫里,元宝底下的印鉴就是她元淑妃的。

元淑妃已是百口莫辩,但李侍书还咬了安国公……

安国公是她兄长的上司,安国公府更是她女儿的婆家,为了元家,为了她女儿,她不能连累安国公!

元淑妃一个头磕了下去,“陛下,都是臣妾爱女心切,想借此让陛下收回成命,成全欢儿,都是臣妾一人的主意,与旁人无关。”

萧贵妃冷笑了声,“好歹毒的心思,我儿乃大启公主,金尊玉贵,你竟用此等手段坏她名声,”

安国公拱手,“陛下,淑妃娘娘只是爱女心切,一时糊涂,那日臣也在,好在晋嘉公主及时澄清了此事,没有冤枉到公主,既然事情已经过去,还请陛下宽恕淑妃娘娘。”

“安国公以为元淑妃扛下了所有,就真不关你的事?”萧贵妃扬了扬唇角,“还有心思在这儿替元淑妃求情!”

安国公没有理会萧贵妃,但为了撇清干系,瓜田李下,他默然站立,没再说话。

启帝看着元淑妃,眼神里的怒火显而易见。

“陛下,臣妾知错!”

“传旨,元淑妃诬陷公主,德行有失,降为昭仪,罚奉半年,禁足寝宫三月!”启帝睨着李侍书,“至于你,革职查办!”

元淑妃骇然,抬起头即道:“陛下降臣妾的位分,罚臣妾的奉,臣妾不敢有怨言,可欢儿的婚期将至,臣妾若禁足寝宫,谁送欢儿出嫁?”

睿王进言:“陛下,如今百姓议论纷纷,说九公主和裴世子解除婚约乃是被淑妃娘娘从中作梗所致,依臣弟之见,不如推迟公主大婚,待民怨平息后再做打算。”

“陛下不可,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婚期近在眼前,怎可推迟!”元淑妃急道,生怕婚事再生变故。

“够了!大婚的事容后定夺,全都退下,让朕清静清静!”

大臣们纷纷告退。

赵宜宁也跟着她母妃离开。

她走出大殿,又不禁回头看了看还跪着的李侍书。

文华殿的人干的都是细活,要么修撰典籍,要么侍奉君上和皇子公主读书。能在文华殿任职的官员,哪怕是侍书这样的小官,也该是谨慎稳妥的人,能做出酒后当街喧哗这样的事?

赵宜宁总觉得今天的事不像表现出来的这样简单。

她扶着母妃下台阶,趁着周围没有外人,她小声问:“这不是母妃的主意吧?”

萧贵妃忍俊不禁,“傻宁儿,他们那样欺负你,母妃当然会给你出气,却不会这样小打小闹,只让元氏降个位分而已。”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