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精选全文
  •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精选全文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跳跳的鼠
  • 更新:2024-01-13 16:06:00
  • 最新章节:第38章
继续看书
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跳跳的鼠”大大创作,苏玉长乐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都是,那时只是边患。但是从西晋开始,胡族汉化,他们进攻中原不止是为了掳掠,他们会在中原建立政权。突厥可是鲜卑后裔,鲜卑在中原建立了多少个王朝?你自己数数。况且,隋末大乱,有多少汉民逃到了突厥?杨政道还在颉利那里吧?颉利可汗如果攻破长安城,就会赖着不走,也可以建立王朝。所以说,现在的突厥可不是抢东西这么简单。大唐和突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不灭他,突厥就会灭你!”苏玉一口气说完。......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精选全文》精彩片段


房玄龄和杜如晦气得半死,脸都是黑的。

如果在大街上见到,肯定会大骂苏玉刁民。

可现在李世民和苏玉称兄道弟。

长乐公主这么喜欢苏玉,说不定日后就是驸马爷,惹不起,惹不起。

“苏公子,那您说,突厥为何要灭了大唐?”

房玄龄不高兴。

“来来来,我给房饭袋讲讲历史。”

苏玉轻摇折扇,长乐公主躺在苏玉怀里,雪姬捏脚,十分嚣张。

“好,洗耳恭听。”

房玄龄冷冷说道,心想:我房玄龄饱读诗书,特别是对历史那是如数家珍,居然跟我讲历史,呵呵...

“当年犬戎去掉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北方胡族攻破中原政权的记录。”

苏玉慢悠悠说道。

“没错,大家都知道。”

房玄龄不以为然,此乃老生常谈。

“后来匈奴围汉高祖于白登山。”

“这个我也熟。”

房玄龄继续说道,此事耳熟能详。

“后来,南匈奴刘渊攻破洛阳,活捉晋怀帝,西晋灭亡。匈奴刘汉王朝建立,开始了五胡十六国。”

苏玉眉毛一挑,看着房玄龄。

“嘿嘿,苏公子,说起西晋历史,那我熟,不用多说,还有吗?”

房玄龄得意地笑道。

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知道,房玄龄正在编纂《晋书》,李世民也挂名了。

“还没有理解吗?”

苏玉问道,这个老房资质好差,这么明显都听不懂。

“理解什么?”

房玄龄莫名其妙。

“哎,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说你是房饭袋没错。”

苏玉微微笑道。

房玄龄莫名其妙,这不等于啥都没说吗?我怎么理解?

杜如晦尴尬地问道:“苏公子,你想说什么?我也没懂。”

“没懂啊,正常,你是房饭袋,你是杜酒囊。”

苏玉摇头,说得这么清楚,还不懂,什么悟性。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儿,问道:“贤弟啊,我也没懂。”

小长乐咯咯笑道:“阿耶,你也是酒囊饭袋。”

“小荔枝说得好,老李也是。”

苏玉笑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被说得一愣一愣:“苏公子,别打哑谜,说清楚点。”

苏玉叹息道:“你们呀,原来中原和北胡各过各的,胡族顶多掳掠一番就走了,跟强盗一样。犬戎匈奴都是,那时只是边患。但是从西晋开始,胡族汉化,他们进攻中原不止是为了掳掠,他们会在中原建立政权。突厥可是鲜卑后裔,鲜卑在中原建立了多少个王朝?你自己数数。况且,隋末大乱,有多少汉民逃到了突厥?杨政道还在颉利那里吧?颉利可汗如果攻破长安城,就会赖着不走,也可以建立王朝。所以说,现在的突厥可不是抢东西这么简单。大唐和突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不灭他,突厥就会灭你!”

苏玉一口气说完。

李世民三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不过嘛,当然是大唐灭了突厥!”

苏玉捏了捏小长乐的脸蛋笑道。

“哦?你给朕解释下,该如何理解这打底库三个字?”

李世民若有所思。

苏玉此人果然与众不同,起的名字居然如此深奥。

杜如晦拜道:“打乃是打仗之义,而且还有为我大唐打下基础之义,这底便是最后的意思,是我大唐打仗和国力的最后底线,最后希望。此中深意,不可不思啊。”

经过杜如晦这么一解释,李世民恍然大悟。

“果然,苏玉所虑深远啊。”

李世民捋着胡须,微微笑道。

打底库!

嘶...苏玉这毛笔字刚劲有力,似乎有不可犯之势,像武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朕才发现贤弟这毛笔字如此刚劲,而且,朕以前从未见过这个字体啊。”

李世民赞叹道。

苏玉这字学的是颜真卿楷体,当然好。

而此时颜真卿尚未出世。

所以李世民没见过这种楷体。

杜如晦凑过来,仔细端详,惊叹道:“微臣急着回来,倒是忘了仔细看这字。果然是苍劲有力,似有不可犯之姿。”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没想到苏玉平时嘻嘻哈哈纨绔不堪,居然能写出如此字体。

“朕的贤弟果然是大才,大才啊,举手投足之间,人所不及。”

“去,把这打底库三个字刻在钱庄上。”

李世民高兴地笑道。

“臣遵旨,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可开张,请御驾亲临。”

杜如晦喜道。

李世民点头:“朕一定来。”

杜如晦从御书房出来,到了工部刻制牌匾。

徐侍郎见了苏玉打底库三字,看得莫名其妙,从未见过如此名字。

“杜大人,这字写得着实好,不知是何人墨宝?”

杜如晦微微笑道:“这不是徐侍郎你该问的,只有圣上知道。”

徐侍郎惊出一身冷汗,自己问错事情了。

连忙刻好了牌匾,送给杜如晦。

第二天一早,

崇仁坊的第一家钱庄挂起了牌匾,朝中大臣都来祝贺。

说是祝贺,其实就是来看热闹。

看看谁会存钱。

刘政会和杜如晦站在钱庄门口,将这打底库的牌匾挂上去。

李世民对着群臣和百姓说道:“这是大唐第一个钱庄,众位不论官民贵贱,都可以存钱,朝廷给你们算利息。”

世家大族的朝臣嘿嘿哂笑。

开张一上午,却不见一个人来存钱。

李世民在后衙等得心焦。

“难道朕哪里错了?为何没有人存钱?”

李世民在房间里踱步,心中焦急。

杜如晦说道:“皇上,钱庄乃是新物,黎民黔首不理解,若是有人带头存钱,就会有人跟进。”

凡事要有人带头,百姓更是如此。

在古代,百姓是怕官的。

“诶,前日在朝堂上,程知节不是说呀存钱吗?怎么不见他?”

李世民问道。

突然想起当时程咬金最积极,现在却不见他。

杜如晦苦笑道:“皇上,君臣这么久,您还不知道程咬金的脾气。”

程咬金说一套做一套,自己捞不到好处的事情,从来都是出嘴不出力。

李世民甩着袖子骂道:“这个程莽夫,竟敢欺骗朕。”

突然....

刘政会进来禀报:“皇上,有人存钱了?”

李世民大喜:“存了多少?”

刘政会激动地比划手指,半天说不出话来。

看样子是激动坏了。

“来,我给您说说。您觉得不适合兴修水利的三大原因:雪灾、百姓没饭吃、国库没粮。对不?”

苏玉拿出一把扇子,缓缓扇着。

外面风雪连天,里面却温暖如夏,苏玉吃了火锅,微微感觉有点燥热。

等下让雪姬服侍一番才行。

“没错,这三个原因都是致命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应当与民生息,不可妄谈土木水利之事。”

长孙皇后颇读历史书籍,在历史上,遇到大灾之年,通行的做法就是与民生息,不兴徭役。

苏玉哈哈笑道:“此乃乡野匹夫之谈,泛泛之论,不足以谋天下。”

皇后惊奇,古人的通行做法居然是乡野匹夫之谈?

“敢问苏公子高论?”

苏玉起身说道:“若我是李二...”

上官云震惊,此人是疯了吗?

他竟敢自比皇上,此贼可杀。

上官云就想拔刀,皇后目视之。

上官云默默收手。

“若你是皇上,你会如何?”

皇后其实也在压着怒火听,若不是苏玉方才的举动好似神仙一般,此时定然将苏玉拿下。

自比当朝皇帝,这就是谋反。

特别是...他是李世民,那我岂不是他的女人,岂有此理。

“若我是李二,我当征调这些灾民,给他们吃饱饭,修水利。你想想,如果一味地赈济灾民给饭吃,毫无意义,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我以工代赈,既可以救活这些灾民,又可以在冬天把水利设施修好,待到明年开春,雪化开,水库可以蓄水。那么,今冬的雪灾就是瑞雪兆丰年。”

苏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震撼了皇后。

以工代赈?

此子,治国之鬼才!

这番言论,是长孙皇后从未听说过的治国妙谈。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智囊,也从未说出如此稀奇的旷世之论。

可长孙皇后毕竟是深谙治国之道,这朝廷内有几两银子几粒米,她心里门清。

以工代赈的治国之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粮食。

若是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朝廷根本没有粮食了。

含嘉仓和洛口仓马上就要见底了。

天下最大的地主李世民,也没有余粮了。

“苏公子所言的确是旷世之论,可是...我在长安做粮食生意,这朝廷如今可真是没有一点粮食了。这绝非李...李二哭穷。”

皇后也跟称呼李世民为李二。

上官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多久的功夫,苏玉居然把皇后给同化了。

“孙大娘所言又差矣。”

苏玉呵呵笑道。

“如何又差了?”

长孙皇后这次不认怂,她是皇后,朝廷的账目她全部看过,朝廷上下的确是没有粮食了。

而且,去年颉利可汗趁火打劫,国库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颉利求和,国库是空的。

“请问孙大娘,李二何许人也?”

“自然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

苏玉听完后嘿嘿冷笑,只是不说话。

皇后惊讶:“苏公子,难道我说错了?”

“不,你说得没错,说的很对。既然李二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那我请问,是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苏玉微微笑道。

“当然是,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当受我汉人天子号令,敢有不从,当征伐灭国。”

长孙皇后说起来,气势霸道恢弘,不愧是开国皇后,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女人。

“那请问孙大娘,既然李二是天下之主,那么这天下的粮食难道不是李二的吗?”

苏玉微微笑道。

“自然是,不过如今天下都没有粮食了。即便是扬州一带,也开始缺粮。”

皇后说道。

因为东晋在建邺一带建立国都,所以苏杭那一片在隋唐时期成了鱼米之乡。

中原的稻米依赖那边的供应。

自从秋洪以后,朝廷几次从苏杭征调粮米,已经无法再征了。

而关中华北中原一带,都受到了旱灾洪灾影响,没有粮食。

可以说,天下已经没有粮食了。

“孙大娘,要不我怎么说您只是一个商人,不懂国政。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苏玉笑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天下有几粒米,我还不清楚。”

皇后正襟危坐,决然否认。

“关中大户人家,包括中原和冀州、幽州一带,这些地方是豪门大族聚集之地,他们自从东汉末年开始,自己建立坞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农民,这些人自己建立粮仓。一般的百姓因为隋末战乱,没有粮食,而他们不服兵役,不交粮纳税,仓中肯定有粮食,只是藏得严实罢了。若说天灾,也是今年才开始,往年虽有水旱,但是不算严重,他们怎会没有粮食。”

“这些人不过是在观望,看看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若是能稳住皇位,他们就会把粮食拿出来借给朝廷,或者卖给朝廷,换取高官厚禄。若是李二稳不住,他们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还有,李建成的余党还在,隋朝的余孽也在突厥。这些人都是骑墙派。”

“所以说,想要粮食,跟他们要就是。至于手段嘛,还用我说吗?李二手下一帮子从瓦岗寨下来的土匪,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的勾当,程咬金他们熟。若是文明点,用粮食换官职,明码标价。为了百姓的口粮卖官鬻爵,没有人会骂李二的。”

“须知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苏玉一口气说了许多,长孙皇后听得目瞪口呆。

这...

为何朝中大臣从未说过?

“这些大臣整日想法子,就是不说这档子事情。”

皇后很生气,这群酒囊饭袋。

“孙大娘,那群大臣就有世家豪门,他们自己囤积了粮食,难道还会告诉您老人家?”

苏玉摇头哂笑。

长孙皇后恍然大悟,如同拨云见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整日听那些老头子唠叨,没有一个能说出个解决法子,就知道抱怨。”

皇后感叹。

突然,皇后正身问道:“苏公子,朝廷上下有人说皇后牝鸡司晨,干涉朝政,您怎么看?”

“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

苏玉说道。

苏玉说完了开钱庄的五大好处,听得李世民几个人一愣一愣的。

妙啊!

开钱庄的计策简直太妙了。

“苏公子,真是...神人也。”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叹。

长孙皇后管理了那么久的国库和后宫钱财,居然没想到有这么个办法。

这个事情,说破了很简单。

可如果不告诉你,想破头都不知道。

“苏公子,在下佩服。”

房玄龄拱手拜道。

“对啊,如果在长安城开总店,在洛阳、扬州、益州、荆州、徐州开分号,那么天下人的银钱肯定会交给李二,这大唐的银钱就活了。而且,我们做生意的方便许多。比如去扬州收稻米,我就不用带着那么多金银出门,不怕劫江贼。去幽州贩马,我也不用担心马贼。”

李世民顿悟了。

“最重要的是,天下的钱财都归李二管,朝廷有雄厚的财力,做什么事情都简单。”

皇后说道。

小长乐咯咯笑道:“阿娘,你怎么也说李二呀。”

李世民一愣,观音婢被教坏了。

怕长乐说漏嘴,赶忙抱起小长乐,送到皇后怀里。

皇后刮了刮小长乐的鼻子。

“贤弟,那这第二个呢?战衣如何解决?”

李世民问道。

三个问题,解决了一个。

还有两个。

苏玉微微笑道:“老陈,把我们庄子里的棉衣拿过来。”

老陈在外头,听到苏玉的吩咐,连忙拿了几件棉衣进来,分给几个人。

“这是本公子发明制作的棉衣,你们试试。”

皇后最懂这个战衣,她自己还给李世民缝制过战衣。

接了苏玉的棉衣,入手柔软,不像丝绸那么滑溜,也不像麻布那么粗糙。

房玄龄和杜如晦摆弄半天。

“苏公子,你这不就是柳絮做的东西嘛。”

杜如晦说道。

他掌管兵部,对战士的衣服颇有研究。

苏玉笑道:“不,这是棉衣,里面用的是棉花。”

“棉花?”

杜如晦又懵了。

从未听说过棉花。

“苏公子,棉花是何物啊?”

皇后关心地问道。

她把棉衣穿在身上试了一下,虽然是暮春,天气本来就热,但是这棉衣的保暖效果她一下就震惊了。

到了冬天,绝对是御寒极品。

这东西若是推广,不仅战士不用再受北地苦寒之累,百姓也可以穿得暖。

“老陈,拿一团棉花过来。”

苏玉吩咐道。

老陈到库房拿了一团棉花过来,皇后连忙接了,揉搓一下,看起来跟柳絮相似,入手却截然不同。

李世民穿上棉衣,感觉特别保暖,没几下开始额头冒汗。

“贤弟啊,你庄子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李世民震惊了。

都说皇帝是天下最有钱的,跟苏玉比起来,李世民觉着自己是刘姥姥,苏玉是老太君。

“多着呢。你日后就知道了。”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