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续看书
老朱好奇地打量着朱英。

朱英兀自继续开口道:“所以说当今陛下的目光有局限性么,还是典型的小农思维。”

“小农思维?”

老朱疑惑。

“就是农户思维。大明的大部分国策中都有这思维的影子。”

“便说这户籍制度,制度是制度,但人是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陛下想的固然很好,百姓各司其职那大明自然安定。可陛下却不曾想过,这施政的是人!但凡只要是人施政,那这制度就是可变通的。宽与紧只是一言之间。其次这天下没有完全完美的制度,陛下想要一劳永逸直接定下大明未来的各个阶层显然是不现实的,所谓的小农思维便是只顾眼前,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且因为没有开阔的眼界容易导致制度弹性不够,容易僵化。”

“施政的是人?制度可变通?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弹性不够?”

老朱皱着眉头,思索着朱英一番话中的关键词....有些想法,可却又不甚理解....

“爷爷您想啊,这政策的本意是大家各司其职,那你看我这是什么户口?”

“自是农籍,咱找人给你办的。”

“那您说我现在在卖酒算是什么?我何以卖酒?”

“这....”

老朱整个人顿时僵住了....眼睛瞪的老大看着朱英。

这一问直接把他给问住了。先前的时候完全没有朝这个方面想,可结合朱英的话再结合朱英做的事情....老朱瞬间理解了朱英先前所说的话的意思.....面色逐渐变得难看起来....

“陛下所想是很好的,但他却没有考虑到人是灵活可变通的,这制度刚出来没几年便有了变通之法,那要是百年之后呢?又会被钻出什么漏洞?”

“要是大家一起钻漏洞也就罢了,要是一部分人因为陛下所设下的这个制度动弹不得,而另一部分人又不受制约的话....”

“一部分人动弹不得,一部分人不受制约?这怎么会?这户籍制便是约束天下人....”

老朱皱着眉头刚要反驳,话刚说一半就停住了...面色变得惨白。

朱英微微一笑:“爷爷你也意识到了吧?现在士族户可以通过与商贾联合间接经商,商贾可以通过银钱寻得士族户庇佑,如此两个阶层就轻松联合到了一起,那么那些农户呢?”

“农户无权无势又无钱,有的只是一块地,一块土地赚的银钱有限,基本也就够养家糊口,勉强存点银钱。由于不能直接经商是以只能种地,农户没有其他收入,收入低也就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差,但凡遇上个灾年没有其他营生,农户除了卖地毫无办法。”

“而买地的会是谁?乡绅?士族户?工商户?农户成了佃户,佃户成为流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流民越来越多,天下每逢大灾便会出现一批流民,而这些流民子嗣大概率也是流民奴婢,流民基本又都是农户转成,是以流民愈多,农户越少。大明税赋九成皆落在了农户身上,农户变少则大明税收变少,朝廷为了征收更多税赋自然会增加税赋,本就少的农户承担同等数额的税收那生活就更为艰难了。毋庸置疑,这些残余的幸运农户成为流民也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当流民遍布天下,当农户土地皆被乡绅富户所兼并,这大明也就差不多了。”

“就这一个户籍便已确定了大明的结局。不过当今陛下应该还在做着大明千秋万代的美梦吧?”

听着朱英的话,老朱的脸色越发惨白....

要是这些话只是空中楼阁也就罢了,可偏偏老朱心中很清楚,朱英所说的这些话每一句都很符合实际,甚至可以说是百分百发生!那么也就是说....大明灭亡....已成定局?

老朱脸色猛地涨红。

此时的朱英也感觉到了老朱的不对劲:“爷爷你怎么了?”

》》》继续看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