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畅销书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画凌烟
  • 更新:2024-01-11 03:54:00
  • 最新章节:第13章
继续看书
军事历史《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张凡崇祯,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画凌烟”,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能把这笔钱让老百姓成承担,就由朝廷来承担,只要不让老百姓加派,下面的人能拿点钱就拿点钱吧,朕也不计较这些了,最重要的是把百姓释放出来。”毕自严不由得感动起来,皇帝这就是承担着加大朝廷开销的风险在支持自己了。实际上,崇祯不仅仅是要听他说。崇祯自己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要和这两个重臣说的,但做领导,你得先耐心听下属把话说完,不能自嗨。“三......

《畅销书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崇祯的核心班子正在一步步组建起来,这些朝臣们看在眼里。

眼下,崇祯不仅仅给两位心腹老臣赐了座,还让王承恩倒了茶。

这在之前的皇帝里,哪有这种待遇。

“毕爱卿,孙爱卿不止一次在朕面前提及你,说你清廉公正,最适合做户部尚书。”崇祯在孙承宗面前当起好人来。

“多谢陛下垂怜,多谢孙阁老赏识,老臣一把年纪了,只希望能为陛下尽绵薄之力。”

孙承宗道:“都是天子知人善用。”

崇祯笑道:“两位就不要谦虚了,朕想将今年国库的收入增加到三千万两白银,两位可有办法?”

天启七年,大明的税收是两千五百万两。

但明朝的税收制度很特别,主要征收的是粮食。

这两千五百万两中,真正的银子只有五百万两。

另外两千万两其实就是粮食,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总之,明朝征税管理非常混乱。

没有什么标准化。

这就给中央朝廷对地方的管控以及收税上加大了难度。

而且收税的水远远比表面看起来坑。

这些都是需要毕自严来整理的。

天启七年,也就是去年。

国库入账是五百万两,但是,北方的军费一年就要四百万两。

所以,现在的朝廷,财政几乎是一团糟。

如果再不改革,不要说建奴打进来了,自己就会把自己给玩死。

为什么崇祯听说毕自严来了,会连饭都不吃了,差点连鞋子都没有穿,直接冲出去了。

因为他真的太需要这个人了。

没有谁比他更担忧财政的收入。

而崇祯也丝毫不客气,张口就要把今年的实际税收银子从去年的五百万两涨到今年的三千万两。

先增加六倍再说。

连孙承宗都觉得这个目标似乎太高了。

但崇祯没办法啊,现在大明有两个窟窿,一个辽东,一个陕西。

崇祯目光灼热地看着毕自严。

毕自严沉思片刻道:“陛下,若是要在今年完成这个目标,老臣以为很难,不过,给老臣一年的时间,明年可以完成。”

“好,朕相信毕爱卿。”崇祯硬着头皮,给毕自严加了一年的时间,“毕爱卿可以跟朕说说你的计划。”

毕自严来北京之前,自然就做过通盘的预估,他说道:“陛下,我朝税收不合理之处有四点。”

“愿闻其详。”

“一、军户征税标准是农户的五倍,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军田废弃,这不仅造成了良田浪费,还增加了朝廷养军负担。”

“二、农税表面征收很低,每亩征收0.0335石(4.02斤),但实际上,百姓在交粮税的过程中,增派太过频繁,导致百姓税赋过重。”

“三、地主乡绅占用大量良田,却瞒而不报,偷税漏税。”

“四、过度以粮食作为税收,粮食在兑现成白银的过程中,操作不透明,以及粮价波动,导致损失。”

崇祯心头是大喜,作为穿越者,他是当然知道明朝税收的这些不合理之处的。

毕自严果然是崇祯朝最会算账的人,他非常清楚大明现在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四大点基本概括了朝廷现在的痛点,剩余的小问题,基本是从这些大问题上延伸出去的。

“爱卿有何良策?”

“一、降低军户征收税额,与普通民田持平即可,引导军户回到自己的田里,即可以增加税收,又可以自给自足。”

一边的孙承宗不由得点头,他是带兵打仗的文官,辽东现在的精锐和防线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他对军户屯田的现状实在太了解了。

崇祯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这正和他心意,军队平日里不打仗,是完全可以下田的,至少内地的预备役是可以这样操作的。

不然社会劳动力都浪费了。

“二、严禁加派,减轻百姓在交粮税过程中的负担,不损害百姓的利益。”

崇祯道:“加派的主要原因还是收税过程中,需要官府人力物力,地方官就把这些成本分摊到了百姓身上,若是严禁增派,由朝廷来出这个工钱,地方官必然又会在这里面扣钱贪污,而严禁增派怕是不能防止下面的人去顺利执行,百姓最怕的就是官员,若是地方县令巧立名目,胁迫百姓增派劳役,百姓也不能说什么,朝廷下拨的工钱他拿了,加派他依然加了。”

毕自严不由得一怔,没想到这位十八岁的少年皇帝,这如此细的实际情况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这让他很震惊。

“以朕看,爱卿的严禁加派是对的,不能把这笔钱让老百姓成承担,就由朝廷来承担,只要不让老百姓加派,下面的人能拿点钱就拿点钱吧,朕也不计较这些了,最重要的是把百姓释放出来。”

毕自严不由得感动起来,皇帝这就是承担着加大朝廷开销的风险在支持自己了。

实际上,崇祯不仅仅是要听他说。

崇祯自己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要和这两个重臣说的,但做领导,你得先耐心听下属把话说完,不能自嗨。

“三、重新测量全国良田,严查私吞良田的行为。”

崇祯点了点头:“说得对,这一点朕是要强力去执行的,毕爱卿,你尽管去给朕重新测量,朕倒是要看看这天底下,到底哪些个人私吞了良田的!”

关于这一点,毕自严虽然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但崇祯知道他有很多话要说。

官员和乡绅勾结,私吞良田,这是大明朝随处可见的,期满不报,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不仅如此,宗室是不交税的,宗室利用皇家之名,到处圈地,民怨沸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件事崇祯心中是自有定夺的,等他把新军练完,这些该办的事一件件办,该杀的人,一个个杀。

改革不流血,叫什么改革。

“四,朝廷收税,规定地方官员,必须有一半是白银。”

毕自严最后做了一个画龙点睛:“以上老臣说的这几点,可以先从顺天府开始改制试点。”

崇祯不由得点头道:“爱卿你尽管去做,朕和孙爱卿都会支持你。”

“谢陛下。”

如此这般,毕自严眼下便要起草细节方案。

只是,眼下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过问:山西查抄案。

这大明朝的官场,上上下下都要打点,我赚钱,一不谋害人性命,二不祸乱朝纲啊!

您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给我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这朝臣现在都人人自危,不干活了,对您皇帝也是有影响的吧!

崇祯盯着周延儒不说话,有意思,这家伙还会拿张居正出来做挡箭牌。

但你今天就算拿天王老子出来都不好使,谁让你丫的搞了这么多钱,谁让朕缺钱!

不拿你开刀,朕怎么对得起你这些年努力捞的钱呢!

见皇帝不说话,周延儒继续壮着胆子道:“陛下,您真的要做大清洗?现在的大明弊端,是百年的积累,您真的觉得可以改变它?”

火光映照在周延儒憔悴的脸上,像是戴了一张浮肿的面具一样。

在大明这个名利场混了十五年了,周延儒深深体会到官场的规则,即便是皇帝也要遵守。

他不认为当今这位少年天子真的有扭转乾坤,再造大明的气魄。

至少靠杀贪官,是绝对不行的。

“周延儒,朕不想再跟你讨论这些,朕今日来不是来跟你辩论的。”

周延儒绝望地把头埋下来,他知道皇帝今天是来杀自己的,自己刚才说的那一套,皇帝连半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皇帝能在大殿上撞死钱谦益,杀自己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但崇祯的下一句话就让周延儒一震。

“你有一个活命的机会。”

周延儒突然抬起头,兴奋地看着皇帝,随即又低下头,激动得喉咙有些发干,赶紧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

从绝望到希望,竟然只是一刹那。

周延儒自己都有些不相信,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市舶司已经荒废很久了,朕需要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去广州。”

周延儒内心一震,皇帝居然要开海?

“市舶司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重新建立起来的,你先去,朕给你一年时间先搭建一个框架,一年后给朕一个完整的计划。”

“办好了,朕以后让你回京师,入主中枢机要。”

这下完全出乎周延儒的意料,他以为少年天子凭意气办事,血气方刚,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对贪官污吏非常痛恨。

但没想到皇帝居然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周延儒激动道:“臣定不负皇恩!”

“周延儒,希望你说到做到,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

“陛下放心,就算臣死在那里,也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若是换做之前的周延儒,必然会反对皇帝贸然开海禁。

嘉靖年间,倭寇横行。

太祖禁海的目的是为了海防,大明上上下下的大臣们都不太愿意去惹麻烦,开海也非常浪费钱。

当初的成祖就对大海很着迷,忙于去炫耀国威,以致国库空虚。

当然,也有人怀疑成祖此举是去海外寻找建文帝。

总体来说,大明朝的官员们不像之前的大宋,他们对大海没有什么好感。

周延儒也是。

但他现在必须接下来,因为这是他唯一活命的机会。

要知道,这一年的周延儒才三十五岁,是整个朝堂最年轻的侍郎。

侍郎是什么级别?

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唐宋以来的最高行政机构三省,废了宰相,皇帝直接面对六部。

六部官员第一次完完全全直接向皇帝汇报,而侍郎就相当于尚书的副职,正三品大员,这可是部院重臣。

周延儒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状元,在读书人中是顶级天才,在当官这条路上也是少有的能人,要不然怎么会三十五岁就成了礼部右侍郎?

在历史上,周延儒是个被后世评为奸臣的。

但你若说他手里不干净就成了奸臣,那这大明的所有官员都是奸臣了。

这货之所以被评为奸臣,就是给崇祯背锅的。

话说回来,他对生的欲望是满满的。

崇祯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他如何会不珍惜?

崇祯起身离开,依然道:“周侍郎,朕知道你们这些大明的天之骄子们天天都在干什么,看朕的脸色,猜朕的心情,准备随时发动对异己者的弹劾,抱着一种大家都烂、都贪的心态,认为朕不敢乱动。”

“朕既然给了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就再给你一个忠告,不要再随便猜测朕的心思,不然哪一天你的脑袋挂在城门口,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周延儒全身一震,匍匐在地上道:“臣铭记陛下教诲,恭送陛下。”

“记得把朕交代的事情办好,朕很好说话,事情办好了什么都可以谈,事情办不好,什么都别跟朕谈!”

说着,崇祯的身影已经到了门口。

这些,许显纯也听在耳朵里,记在心头。

作为锦衣卫的老大,更是要看皇帝脸色办事,许显纯算是稍微了解这位皇爷的脾气了。

周延儒的家是被抄完了。

当然,崇祯还给他留了一万两,毕竟这大明朝做官的规则比较特殊,没有钱,在官场是寸步难行的。

眼下周延儒被释放出来,定了被贬的罪名。

收拾了剩余的家当,便一路南下。

此时的周延儒,不但对崇祯没有记恨之心,还充满了感激。

周延儒这才知道自己猜错了,皇帝虽然年少,但绝不是非黑即白。

周延儒内心欲哭无泪,他可能是真的缺钱才对自己动手了!

一时间,周延儒也没有心思再去猜度崇祯的心思。

能保住命,先去广州待一段时间再说。

对于崇祯来说,这就是驾驭下属的手段之一,先表现出对左都御史曹思诚的失望,然后再怂恿曹思诚狠狠攻击周延儒,让锦衣卫拿人办案。

先让周延儒知道自己死定了。

最后在绝望的时候给希望,抄了他的家,还留给他一万两,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崇祯感慨道:这么好的皇帝哪里去找啊!

既把钱给赚了,又在朝堂上立了标杆,还顺利让周延儒从心里接受了市舶司这种大家都不相干的工作。

最最重要的是,崇祯从周延儒这里弄来了三十万两。

之前查抄的钱谦益、黄立极,和薛凤翔,这三人的家产加起来一共也有六十来万两。

如此,崇祯便从大臣这里已经搞到了九十万两了。

但他心中依然没底。

崇祯元年,辽东就有将士因为欠缺饷银哗变。

捞钱这事得加快啊!

也不知道田尔耕去山西查八大蝗商查得怎么样了!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