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彪悍女村姑畅销小说推荐
  • 穿书:七零彪悍女村姑畅销小说推荐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橘子汽水柠檬汁
  • 更新:2024-02-10 13:15:00
  • 最新章节:第3章
继续看书
网文大咖“橘子汽水柠檬汁”大大的完结小说《穿书:七零彪悍女村姑》,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穿越重生,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宋英玲林志诚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是为什么,你看你三叔,念了大学,在县立高中教书,你四叔在机械厂当厂长,就你爹没文化,当个村支书就到头了。”宋建国也道:“家里不缺你这口吃的,你甭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家轮不到别人做主,你是我闺女,你就安心学习你的,我和你妈还年轻,还能干个几十年。”宋建国夫妇不允许宋英玲下地挣工分,让她待在房间复习功课。宋英玲把原主的课本抱出来,没有专门的书桌,房间视线较......

《穿书:七零彪悍女村姑畅销小说推荐》精彩片段


大家来上工,都会带点干粮和水,这婶子回回啥都不带,都蹭别家的,尤其是蹭她妈的干粮,乡里乡亲的,不给说不过去,可这缺粮的年代,谁家是粮食多得不够吃了?

宋英玲努了努嘴,笑意不达眼底:“真是抱歉,婶子,下次您去我家,我煮给您,只是今天带的少,我们娘俩都不够呢。”

李婶子脸一下冷了,就看不惯英玲这丫头,念个书啥活都不干。

宋英玲知道这婶子心底想什么,还爱在林慧茹面前说太惯她,太骄纵了,这样不好,养出来的丫头没婆家喜欢,气得宋英玲看书时就对这人就没好感。

这会好些个村民都来休息,大家都在吃自家带的干粮,就这李婶子站在林慧茹的跟前,宋英玲带了早上的肉包子,不好拿出来,就攀着林慧茹往田垄上走过去,找个草垛躲着,也正好头上一棵青杆树遮阴。

林慧茹吃着肉包子,咬了一口,满满的肉粒子,那李婶子突然不知道啥时候跟了过来,站在身后一惊一乍道:“慧茹,你吃的肉包子啊。哎呀,你们家还真有钱,我都几个月没吃过肉了。”

这下村民都看过来,大家一般都带着烙饼,冷了比较硬,大热天吃起来也没啥胃口,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

听见林慧茹吃的肉包子,有的村民吃酸了,暗地里议论道:“村干部家庭,能和咱们比吗。”

宋英玲气得吐血,本来怕被人看见,还找个草垛躲着,哪知道这李婶子狗鼻子似的,就寻了过来,还大张旗鼓地吆喝。

林慧茹面皮薄,红了红脸,就想拿剩下两个肉包子分了,先拿个给李婶子。

李婶子脸上一笑,正要接过,被宋英玲一把抢过,塞进兜里。

又不是一家子,给什么肉包子。

这李婶子吃过他们家多少东西了,也没见她拿出来什么吃的给他们吃。

“妈,你还饿不,我先把包子拿回去了。”

“我不饿,你吃吧。”

“我也不饿。”宋英玲担心林慧茹饿了,拿了三个,林慧茹只吃了一个,还剩两个。

宋英玲扬起笑脸,乖巧得很:“那妈我先回去把篮子放了,再把中饭煮上,下午你休息,我来替你出工。”

李婶子瞧着宋英玲提着篮子走了,气得眼珠子都在剜宋英玲。

走到田垄上,和一堆妇女开始摆条,一脸晦气拿过草帽垫着坐下。

“林慧茹家那个女子,真是没半点见识,一个肉包子还抢回去,生怕我吃了她家的肉包子。”

旁边一个妇女觑了李婶子一眼,干笑一声没应声,又听李婶子说道:“咦,英玲这女子多少岁了?我估摸着有二十几了吧。”

旁边妇女扇着蒲扇,也惊讶地说道:“没有二十,英玲那女子和我家二妞同年生的,今年正好十八。不过,我二妞娃都有了,英玲这毕业也没着落,不会就待在家里吧?也不来赚工分。宋建国两口子可真是疼这个闺女,养得跟城里姑娘似的白白嫩嫩。”

李婶子又冷哼一声道:“这宋建国又不像他三弟和四弟,哪里有城里户口,这农村的姑娘,到时候也只能找个农村的婆家。反正,我儿子才不娶这样的媳妇,不下地抢工分,娶个祖宗回来供着啊。”

旁边妇女噗嗤一笑,说了句真话:“你儿子那大字不识一个,人家英玲盘靓条顺,又念过高中,才看不上你这家庭。”

这话说得李婶子也没心情了,又气不过地吐出一句。

“我还看不上这种儿媳妇呢!谁家娶回家,就是个祸害!”

“你小声点,让记分员听见了,小心今天给你记零分。”那妇女看热闹似的,朝着李婶子打趣道。

李婶子这下才正色起来,对干部家庭,也只敢小声议论,要是让听见了,担心给自己使绊子。

还有一个钟头下工,宋英玲回到家,便先把米饭给蒸上。

烧柴火的土灶,没有风箱,不太好烧燃。

宋英玲用火柴一划,扔进去没等遇上干柴就熄灭了。

折腾半天,可终于把锅给烧燃了。

弄得她满脸的黑烟灰,像个小花猫。

宋英玲在土灶前捣鼓,热得衣服都湿透了。

她按照林慧茹煮饭的方式,把煮到半熟的米饭过滤出米汤,又取了一块挂在房梁的腊肉,割了一小块煮出来,切成小肉粒,和豇豆一起炒,最后豇豆腊肉蒸饭做好了。

宋英玲等在门口,瞧见林慧茹和宋建国回来,连忙回屋,把放凉的米汤盛了两碗,给他们端出来。

林慧茹洗完手,瞧见宋英玲端着汤碗,又煮了一大锅饭,感动得热泪盈眶。

宋英玲没想到自己不过是煮了一顿饭,林慧茹这么大的反应。

记得书中原主因为念书,嫌弃上锅灶,沾了油污,把手给弄脏了。

宋家人也没让原主煮过饭,做过家务,也没下过地,宠成了个大小姐,养得娇贵,也难怪单纯到满脑子只会风花雪月。

下过地的女子只会抢工分,为一日三餐忙活,哪有心思去和男人风花雪月谈恋爱。

勤快父母,养出懒女子。

宋英玲有些惭愧,又在吃饭时,提出自己下地赚工分的想法。

宋建国和林慧茹都不答应。

林慧茹说道:“英玲丫头,你既然要复习高考,就安心在家里复习,咱们家我和爹都年轻,有劲儿去赚工分,不用你操心,你就好好念书,不然我把你养这么大是为什么,你看你三叔,念了大学,在县立高中教书,你四叔在机械厂当厂长,就你爹没文化,当个村支书就到头了。”

宋建国也道:“家里不缺你这口吃的,你甭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家轮不到别人做主,你是我闺女,你就安心学习你的,我和你妈还年轻,还能干个几十年。”

宋建国夫妇不允许宋英玲下地挣工分,让她待在房间复习功课。

宋英玲把原主的课本抱出来,没有专门的书桌,房间视线较暗,便搬上书桌,放在院子里学习。

记得前世老师提及七七年恢复高考,4%的录取率,参考人数五百多万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时候应试教育还没普及,分数线很低。

宋英玲前世便是211知名院校毕业生,对高考应付起来,还是很有信心。

宋英玲拿出一本最简单的三角函数,开始刷题。

宋英玲走进来,朝着食堂窗口走去,红旗大队食堂修得还挺大,毕竟是上过新闻的粮食高产大队,农业和林业都发展得很好。

宋英玲进来,便吸引住了后边几排男知青的视线,其中,一个戴着军绿帽子的男同志一见宋英玲,便朝着旁边一个穿着熨烫齐整的确良衬衫,样貌帅气的男同志挤眉弄眼道:“志诚,那丫头不就是宋英玲,她们又不用在食堂吃饭,不会是看你这几天没油水,就来找你犒劳你一顿吧?”

旁边男知青打趣道:“肯定是来找志诚的,我那天还在河边看见宋英玲给志诚洗衣裳,那个郎情妾意哦。”

林志诚目光落在那道身影上,眼底有些得意,却又没有表现出来,在宋英玲面前,他是高高在上的。

按理说宋英玲这个农村户口,他是看不上的,不过谁让她爹是村支书,他想要离开这个鬼地方,还得靠这个人点头签字。

林志诚目前没想过和宋英玲进一步发展,但宋英玲是个脑子蠢得,只要他要什么,宋英玲就会买给她。

这种好把控的女人,先钓着也无妨。

旁边又有男知青催促道:“志诚,你快上去啊,看那丫头买的可都是好东西,好几块红糖粑粑,你去拿过来,也让我们沾沾你的光。”

“是啊,我这都几天没见油水了,成天吃大白菜,跟吃猪食一样,都没什么胃口。”

宋英玲以往也给林志诚送过从县城带回来的饼干,这些副食品宋英玲三叔是县立高中的老师,疼爱宋英玲,上高中又经常在三叔家来往,给了她不少的副食品票,去买那些吃的回来,大部分都叫宋英玲送给了林志诚。

这林志诚又是个好面子的,在知青点里大方得很,每回宋英玲送的,都让别人去拿。

林志诚板着脸道:“行了,你们都消停点,好歹是大城市来的,别跟农村人似的没见过世面。”

“我去给你们拿过来。”

林志诚朝着宋英玲走去,宋英玲买完了食物,用篮子装起来,转身便看见一只手伸了过来。

“给我吧。”

语气那个叫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宋英玲抬头,一眼认出来林志诚。

倒是打量了一眼。

就这?

说他一句小白脸,都是夸得过分了。

不仅长得油光粉面的,头发还抹了摩丝,油光可鉴。

男人抓住篮子没抽动,又疑惑地抬头看向宋英玲。

宋英玲心底冷笑。

这人竟以为是给他买的?

做他的春秋大梦。

林志诚这人沽名钓誉,不择手段往上爬,最好脸面,那就先慢慢玩到他身败名裂!

宋英玲猛地抽回篮子,冷漠地看着林志诚。

“我买的东西,凭什么给你?”

林志诚当场怔住。

食堂里几个男知青都注意着这边,也被宋英玲这句话愣住了。

什么情况?

林志诚脸上扯出一丝笑容,被身后几个知青盯着,怕下不了台,又以施舍给她几分好脸色般,语气软化了几分说道:“英玲,别闹了,你不是来找我的,这个不是给我买的?”

宋英玲眸光一冷,“英玲这名字,也是你配叫的?”

旋即,一巴掌啪得打在林志诚的脸上,那个彪悍啊,直接把林志诚给甩得趔趄到转了个圈,差点没稳住栽倒在地上。

就这小菜鸡,还敢在她面前横。

宋英玲冷笑。

林志诚被打得猝不及防,又不敢和宋英玲动手,瞬间羞辱难当,万分难堪,迅速涨红了脸,愤怒的情绪全然露在眼睛里,握紧的拳头青筋暴起,一看就是控制不住情绪的家暴男。

宋英玲淡淡道:“既然今天碰见你了,那我就正式通知你,我对你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我们也绝不可能有任何发展的可能,以后也不会给你任何东西。”

“以前你白吃的,我可都记在本子上了。花了多少钱,多少张票,给你一个月,一分不少给我还回来。”

“不然,你也知道我爹是村支书,你想要回城,还得看我答不答应!”

宋英玲就是要威胁这渣男,看着林志诚脸上骤然惊变,不可置信,羞辱难当,被众人围观时气到露出来铁青的差点绷不住的愕然神情,简直大快人心。

宋英玲提着篮子离开,那几个还等着吃白食的男知青也溜了,恨不得再也不见林志诚,这吃过的糕点饼干都数不清多少次,让他们还也拿不出来票和钱啊。

宋英玲走出食堂,瞧着篮子里的三块红糖粑粑和三个肉包子,没想到系统给她发的一元钱,还真能在这个世界使用。

记得书中背景是架空年代,除了大时代背景不变,其余都是虚构。

肉包子五分钱一个,红糖粑粑六分钱一个,拢共花了三毛三分钱,找零了一叠毛票。

宋英玲小心地叠起来,装进口袋里,又提起竹篮往路上走,路过知青点那一排青瓦土坯房。

知青点修建有十几间,也是红旗大队分派来的知青比较多,从六几年末到现在,知青点住了十几个知青,有男有女。

这些知青部分安排种地,部分安排去林业站开荒,就那红旗大队山后头漫山遍野的竹林,便是这些年栽种的。

知青点前头的院坝上修建有篮球场,两个篮球架子,这会还有几个男知青正穿着背心在操场上打球,女知青们围坐在台阶上,场景热闹非凡。

夜晚,宋英玲洗漱完,躺在床上,回忆签到第一天。

除了环境艰苦些,生活饮食不太适应,感觉还挺新奇。

每天奖励1元钱,连续签到一周后,宋英玲存下来6元钱。

六块钱足够她们家一个月的生活费,毕竟自给自足,花不了几个钱,粮食都是按照工分发放。

但好歹也是金手指在手,宋英玲想的就是搞钱!

带领全家发家致富!

宋英玲花了几天功夫,把红旗大队十二个支队都给考察了一遍。

她看过那么多年代文,照猫画虎,也能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按照年代文标配,那书中主角所在的生产队,各种村社企业是要搞起来。

比如砖窑厂,几乎每个地方村子里都建有,这个不仅可以提供村里就业问题,还能带动村社集体经济,毕竟后续几年是建房高峰期,对砖的需求量很大。

这个只需要了解砖窑构造和出砖技术,到时候找这方面几个专业人才即可。

当然分私人砖窑厂,还是村社企业砖窑厂。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