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章节阅读大明锦绣
  • 全章节阅读大明锦绣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岁月神偷
  • 更新:2024-04-12 23:26:00
  • 最新章节:第4章
继续看书
军事历史《大明锦绣》,讲述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爱恨纠葛,作者“岁月神偷”倾心编著中,本站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年轻的亲兵大声吼着,双手捧着酒碗,迈着稳重的脚步。远处敌人的骑兵在发起冲击的地方重新集结,对着明军的方阵咬牙切齿。此时,年轻的骑兵已经走出了明军的方阵,走到一匹哀嚎的战马面前。他年轻的面容上,满是刚毅。手中的酒碗慢慢倾斜。哗啦,一碗酒,洒在了塞外的黄沙上。“大帅令,送尔等上路!”接......

《全章节阅读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我们的弓箭如流星,划破长空。


无数骑兵在弓箭之下陨落,但是此刻,那些骑兵距离大明的方阵已经不足百步。

“勇士们,冲过去,踩死他们!”元军先锋骑兵之中,扎着发辫的胡人将领大声的嘶吼。

但是下一秒,他狰狞的面目定格了。

只见明军的方阵中,突然推出来,一个个黑漆漆的冰冷的炮筒。

健壮的明军士卒,单手抓着圆形的弹丸,塞进炮膛。

炮身后侧,手持火把的明军狰狞一笑,白烟泛起。

轰隆!

开天辟地一般的爆炸声,无数白色的烟尘大作。

明军阵地中,万炮齐发。

呼啸的弹丸在前进的元军骑兵中,打出一条条血色的死亡通道,遍地黄沙之上,全是殷红的鲜血和残肢断臂。

不只是火炮,更骇人的是那些会爆炸的火箭。

冲锋的元军惊恐的看到,方方正正的箱子里,带着圆如拳头的箭迅雷不及掩耳的射了过来,嗖嗖的鸣叫声中,在他们的身侧爆炸。

火炮,火箭在元军面前,形成了一道火焰的弹幕。

与此同时,无论是弓箭还是床弩,也是调整角度,对着他们的脸,铺天盖地的直射而来。

可即便是这样,勇武的骑兵还在冲锋。

但是,就在他们即将冲入明军方阵的一步之遥黄沙的地面上出现一个又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坑,战马修长的腿踩踏在坑中,巨大的冲击力顿时让战马筋断骨折,把马上的骑兵甩落。

“先撤,先撤!”元军将领调转马头。

他们在距离明军阵地一步之遥的地方,开始撤退,只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呵!”山丘上,坐在马扎上的蓝玉不屑的冷笑,“这就撤了?真他娘黄鼠狼生孩子,一窝不如一窝,败兴!”

说着,伸手,“酒来!”

亲兵捧着一碗烈酒上前,“大帅!”

蓝玉看着前方,“去洒在阵前,送那些战死的胡人一程!”

“喏!”

年轻的亲兵大声吼着,双手捧着酒碗,迈着稳重的脚步。

远处敌人的骑兵在发起冲击的地方重新集结,对着明军的方阵咬牙切齿。

此时,年轻的骑兵已经走出了明军的方阵,走到一匹哀嚎的战马面前。

他年轻的面容上,满是刚毅。

手中的酒碗慢慢倾斜。

哗啦,一碗酒,洒在了塞外的黄沙上。

“大帅令,送尔等上路!”

接着,数万大明男儿歇斯底里的疯狂呐喊。

“送你们上路!”

“吼!吼!吼!”士兵们发出邀战的吼声

“哈哈哈!”蓝玉在山丘上,放声大笑。

~~~

元军骑兵的集合地点,元字大旗之下。

头戴金盔的元军领袖面若寒霜,他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一个男人身体和思想达到巅峰的岁数,他叫哈咎。

作为黄金家族阿里不哥的后裔,他一向为手下的勇士和自己的姓氏感到骄傲。

但是今天,他被明军羞辱了。

尽管,在他二十多年的征战岁月中,被明军羞辱了很多次。

可他依然感到撕心裂肺的愤怒。

“月鲁帖木儿!”哈咎对身边的一个将领冷笑道,“你手下的儿郎都是娘们吗?”

叫月鲁帖木儿的男人五十出头,细长的眼睛像狐狸一样,他曾是大明的官,但他最终叛了,叛回自己族人的一方。

“我亲自带着他们冲锋!”月鲁帖木儿轻轻的说了一句,翻身上了战马。


北地的风,来的有些晚。

南方已经是春风明媚,鸟语花香。

这里的绿色刚刚爬满山坡,嫩嫩的枝桠开始在枝头绽放

这是一片梨花林,洁白的梨花在微风中荡漾着枝条,空气中满是清新的花香。

唰!

刀光,忽然在林间闪过。

然而凌冽的刀光却没有破坏梨花的美感,反而给这些娇嫩的梨花,带来些铁血和肃杀。

一个魁梧的在林中不断挥舞手中的长刀,刀光掠过他身上绣着龙纹的锦袍随风轻舞。

这是一个魁梧有力的汉子,浑身好似豹子一样充满了力量,锐利的眼神,浓密的胡须,凌冽的刀法,这些种种在告诉天地,这个男人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手中长刀再次挥舞,呛地一声弱弱却坚韧的龙吟,从刀锋上传出。刀锋所过之处,片片梨花落下。

男人手里的刀,不是什么宝刀。就是大明军中制式的雁翅刀,刀身有些发黑,刀刃却极其锋利明亮,刀身上的摩擦痕迹代表着这把普通刀,痛饮过敌人的鲜血。

男人在林中的步伐越来越快,手中的长刀也越来越快,刀锋之声从一开始的若隐若现,变成了隐隐呼啸。然后从呼啸,再变成了阵阵惊雷。

霎那间,林中满是璀璨地刀光,还有梨花坠落的叶影。

喀嚓!最后一刀停止。

男人将刀掷于地上,锋利的长刀陷入泥土,转身之时锦袍带起阵阵威风。一棵梨树,忽然一刀两断。

啪啪啪,林外传来清脆的鼓掌声音。

一个面容清瘦,目光透彻,身着黑色僧衣的僧人大步进来,“燕王的刀法,越来越精进了!”

被叫做燕王的男子傲然一笑,“雕虫小技,于战阵之中毫无用场,但是私下,可以强身健骨!”

这里是北平,大明的国门。

这个男人,是这里的王,大明燕王,洪武皇帝第四子,朱棣。

朱元璋曾说,诸皇子之中,燕王最为骁勇所以汉家燕云旧地,封给了朱棣。

燕云旧地,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时,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了辽国契丹。

从那以后,中华大地开始了数百年的屈辱。

没了燕云屏障,胡人从容南下牧马,战争的铁蹄蹂躏中原。

几百年的屈辱岁月中,代代男儿北望河山血泪凄凉。

几百年的厮杀战争之中,无数豪杰至死仍在眺望北方。

直到大明,三十万大军北上一战破城,攻破了大元的大都,也收复了这片残缺的旧河山。

这里改名北平,北方太平。

这里驻扎着大明最精锐的边军,汉人,蒙古人,女真人在燕王朱棣的统帅下,让这里真正做到了太平。

朱棣和那黑衣僧人,并肩走在林中。朱棣微微在前,僧人隐隐在后。

侍卫们远远的站着,不敢打搅。因为他们知道燕王和这僧人虽然是臣,但也是至交好友。

僧人法号道衍,俗家名字姚广孝,是天下有名的佛家宗师。同时,也是天下有名的博学之辈。

“广孝!”朱棣停住脚步,忽然捏下一朵梨花,开口说道,“京中有消息吗?”

姚广孝微笑,“还是那些消息,陛下封朱允炆为淮王,封朱允熥为吴王。”说着,顿了一顿,“咱们都看走了眼,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孙,居然突然之间,深得陛下的宠爱!”

“吴王!”朱棣笑笑,“老爷子还真是宠他!”

说完,朱棣于山坡上眼望南方,目光清冷中带着深沉的意味。

太子故去,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

龙生九子,都想成龙。

他朱棣上马治军,下马牧民,文治武功在诸位皇子中出类拔萃,为何不能坐那个位子?以前有大哥朱标在,他只能把这样的想法深埋在心中,但是大哥现在走了,坐上那个位子的想法一发不可收拾。

他天生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天生就有一股百折不挠的气概。

少年投军入大将军徐达帐下,冲锋陷阵从未堕了朱家的威风。成年之后执掌边地,无论是北元余孽,还是高丽小国,都要避其锋芒。

大明,除了他,还有谁更配得上那个皇位?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然长刀向北横扫八方。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定文治武功万国来朝。

如果我为大明皇帝,必让百年积弱变成历史,麾下男儿皆是虎狼。

朱棣收回失望的目光,脸上带着些肃杀,“京中没消息?就是说,老爷子对皇储到底立谁,还在犹豫?”

“可能是犹豫,也可能是心中已经有了人选!”姚广孝依旧微笑,“暂时不愿说而已!”

“你说,老爷子会不会选我?“朱棣正色问道。

姚广孝摇摇头,”燕王,您是四子,您头上还有哥哥,无论嫡长都轮不到你呀!“

”哼!“朱棣冷哼一声,梨花在手里变成碎末,”他们可没我强!“

说着,目光忽然一变,“既然不是我,也不可能是我的哥哥,那会是谁?”

“皇孙!”姚广孝吐出两个字,“为了诸王之间的平衡,陛下一定会选择皇孙,立皇太孙!”

“黄口小儿,安能高居大位?”朱棣怒道,“他凭什么?吴王?淮王?哼,我北征漠北的时候,他们还吃奶呢!”

“还是那句话,为了平衡!”姚广孝说道,“如果皇位从诸子之中挑选,无论您,还是秦王,或是晋王,都不会满意。陛下是担心,百年之后,诸位王爷大起刀兵,相互征伐!”

“立个皇孙他也镇不住我们!”朱棣冷笑道,“除了大哥,我们谁也不服!”

“但是有大义!”姚广孝正色道,“如果是太子嫡子继位,那就有君臣大义,秦晋二藩不敢受千夫所指,挑战中央!”

“我敢!”朱棣继续冷笑。

“那就等!”姚广孝微笑,“静待时机!”

说着,姚广孝向前几步,看着朱棣,“陛下最反感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权威,燕王虽然深受陛下宠爱,但是也不能在此时跳出来。要知道陛下之所以没说皇储的人选,就是等着有人跳出来!”

朱棣默然,姚广孝说的对。

他太了解那个父亲了,正如那个父亲了解他自己。

他的权威不容侵犯,他的选择也不容侵犯。

他先是一个皇帝,才是一个父亲。

在天下大局面前,亲情只能稍稍靠后。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朱棣的眼中有些不甘。

“新皇登基!”姚广孝目光落在梨花上,忽然一笑,“新皇登基,诸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他必不能容。”

是的,哪个皇帝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手握重兵。哪个皇帝又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麾下有无数虎狼之士。

皇孙年轻,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总是想出头,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

“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

“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

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

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

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今天必要打到一头黑熊,咱们吃熊肉!”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大喊,“跟上燕王!”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三爷,身体可无恙?”傅友德,冯胜,二人都是一脸关切。

这些老臣,几乎都是看着朱允熥的父亲朱标长大,内心之中,都把朱标当成了晚辈。

也更把朱允熥这个朱标的嫡子,当成晚辈。

朱允熥颌首示意,“有劳二位国公惦记,无恙!”嘴上虽然没有亲热的话,可眼神之中的感激和谢意,溢于言表。

这些老臣都是看着他父亲长大,在大明帝国尚未鼎立的岁月中,朱允熥的父亲朱标就是坐在这些人的战马上,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也是在这些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为合格的,不可动摇的储君。

爱屋及乌,这些人爱戴朱标,这份爱心自然在朱标死后,转移到了朱标的嫡子朱允熥的身上。至于朱允炆,大概此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有朱允熥这个大明皇族和淮西勋贵联姻的嫡子,朱允炆这个母族出身不高的庶子,他们能看得上?

刚说了几句话,朱允熥余光看见,又有人过来,都是走路急冲冲的勋贵,都是开国的淮西集团武将。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东莞伯何荣,楚国公廖家一脉。

“不好!”朱允熥忽然惊醒,“树大招风,自己和舅舅说两句话没什么,但是大明开国的这些将领和后裔,都围过来,一个不小心,就会给别人落下口舌!”

深宫之中步履维艰,步步惊心,不可大意。于是告罪一声,抱着两个丫头,迈步进了奉安殿。

“哎,三爷怎么走了!俺还没给他磕头呢?”

几个武将紧赶慢赶,还是只看到了朱允熥的背影,景川侯曹震大声说道。

“小声些!”傅友德性子沉稳,出口说道,“今日,咱都得收敛起大嗓门!”

大将军蓝玉看着奉安殿里痛哭的人们,皱眉道,“三爷从小没娘,现在又没了爹,他年纪尚幼,深宫大院中不知道多少人要准备算计他!”说着,已经咬牙切齿,“太子爷虽然没了,可是咱们这些人,深受太子爷的恩德,要照看好他留下的这唯一血脉!”

“这还用大将军说!”景川侯曹震哽咽道,“洪武十八年,二十年,俺两次犯法,要不是太子爷护着俺,早就被砍了脑袋了。太子爷在俺听太子爷的,太子爷不在了,俺就听三爷的。”

东莞伯何荣也开口说道,“没太子爷,俺哪来脑袋上的爵位!太子也走了,俺一颗心就跟着三爷,倘若万岁爷有恩典,让三爷就藩。俺这鸟伯爵也不做了,跟着三爷去做个守门的,算是报答太子爷的恩情!”

纵观上下五千年,朱标不但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是最得人心的太子。朱元璋脾气暴躁,这些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又都是些大老粗,有时候难免触怒于他。每次,都是朱标从中化解,保全了不少人。

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捍不畏死,但是只要闲下来就难免惹是生非。

像东莞伯何荣他们这样的武将们,以前是连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动辄骂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冲进人家府邸。

若不是太子朱标眷顾他们军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

此时的朱允熥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却一时还没想明白,他这个太子父亲,到底给他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政治遗产,还有人脉。

奉安殿中哭声一片,一进大殿堂,有宫人上前接过两个小丫头。而朱允熥一进来,就成为殿中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尤其是吕氏,朱允熥清晰的看见,吕氏在擦拭眼泪的同时,不住的往他身上看着,眼神中担忧和戒备的神色一清二楚。

她带着朱允炆走过,没人理他们母子,即便是有也不失隆重大礼。而朱允熥走过之时,那些开国的老臣都围了过来,嘘寒问暖。

朱允熥再次回头,看了眼殿外,春雨中蓝玉,两个舅舅,还有那些淮西的开国武将,都在雨中张望。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几人轻轻摆手。

可就在这瞬间,朱允熥想起件事。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而洪武二十六年,大将军蓝玉就会被朱元璋赐死。同案的还有许多开国的武将功臣,史书记载,公侯伯子被杀无数,有统计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

这其中,一定包括殿外那些人,包括自己的舅舅。

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人?

朱允熥不禁看向,跪在那里嚎啕大哭的朱允炆。

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孙子的皇位,刚才听蓝玉等人似乎对朱允炆嗤之以鼻。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既然这些人不能辅佐他孙子,那干脆一杀到底,永绝后患。

杀错了吗?以一个帝王的心态,没有错,这些桀骜的武人既然不能为孙子效忠,留着也是后患。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打着为大明正统的旗号,祸乱皇明的江山。

但绝对是杀可惜了,以至于在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建文帝手中根本没有可以统兵的大将。堂堂大明中央竟无大将,让李景隆那样的的草包货色,为大军主帅。结果李景隆被他表舅朱棣打的落花流水,望风而逃。

最可笑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不但不追究李景隆,反而诸多袒护。

这些袒护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在朱棣攻打南京之时,李景隆投降开了城门。

而一直被建文帝防范的世袭武将勋贵,则是为了大明洪武皇帝遗命,战死无数。

纵观史书,这些出身微寒的淮西武人,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别人暂且不提,凉国公蓝玉,威震捕鱼儿海,差点就生擒北元蒙古皇帝。擒获北元皇子嫔妃公主,亲王大臣上千人。

俘虏蒙元降兵七万七千,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赫赫战功,堪比卫青,霍去病一般,一扫两宋以来,汉家男儿几百年积弱的形象。

这甚至是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卫青霍去病的功绩,强大的北元在蓝玉等人的攻击下,一蹶不振。黄金家族的最后遮羞布,被汉家儿郎一手掀开。

“若是自己上位,这些人或许就不用死了,或许他们还能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朱允熥心道,这些人没死在敌人的弯刀下,反而死在了朝中的内斗上,不免让人叹息。

“太子爷呀!”

“父亲!”

奉安殿中撕心裂肺的哭声,打断了朱允熥的沉思,巨大的棺椁就摆在奉安殿中,棺椁内那张英武的脸,就是自己这一世的父亲。

望着那具身体片刻,忽然,朱允熥心中,悲伤如潮水袭来。

“爹!”不用生姜,眼泪决堤而出,双膝跪地痛苦不已。

不是做戏,而是在瞬息之间,朱允熥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自己。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自己也是家中独子,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可是一场车祸,把整个家都给毁了。

此刻自己的父母是否也在自己灵前哭泣?

自己的亲人,朋友,战友,同学,是否也在哀伤?

想起父母那隐隐发白的鬓角,还有日益衰老的脸庞。

“爹!”

“娘!”

“儿子不孝了!”朱允熥热泪满襟,连连叩首。

他叩的不是棺中的大明太子,而是自己在后世,失去他之后,无依无靠的爹娘。

越想越是悲伤,自己为了生计,早出晚归,都没来得及好好陪伴父母,更没注意到,他们其实都已经老了。自己总是觉得很累,可是却忽略了他们关心的目光。

他们图的,不是自己赚多少钱呀!而是想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活着。

他们图的,不是自己有多美好的未来呀!而是想着家庭美满,儿孙满堂。

“爸爸,妈妈!”朱允熥磕头,心中哭道,“我会在这个世界好好的,快乐的,健康的活下去,请你们为我祝福。若还有来世,我会再做你们的儿子,好好的孝顺你们!”

“爸爸,妈妈,永别了!”

泪水如决堤的洪水,在朱允熥的脸上不住的落下,顷刻间打湿他的衣襟,打湿他的袖子。

“皇上驾到!”

朱元璋来了。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