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我有良田千亩热门小说
继续看书
小说《逃荒我有良田千亩》,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刘雨寒蒋路,文章原创作者为“孤舒”,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慢慢习惯吧,但如果可以,还是要在空间上厕所才行。她感觉脚下的木板实在不安全呐。这三年要收割粮食,空间里靠一排房子的边缘确实弄了两间小小的房间,一间洗浴房加厕所,一间则是小厨房。不过很少使用就是。躺在床上,默默的用意识在空间浏览,又进空间把东西细致的归类了一遍。她不想轻易动这个空间,别说她是个硬心肠的人,刚来到陌生的地方,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她不得谨慎再谨慎。......

《逃荒我有良田千亩热门小说》精彩片段

柳氏左手牵着个孩子,右手提着个小布袋,脚步轻快的走过来“小寒,你再等等,娘马上给你熬点米汤喝。小泗你去陪着你姐”说完走到最边上的那间房子,应该是灶房。不多久随着那房间锅碗的响动,微微的烟火从房间冒出来。

“嘻嘻,姐!有小米呢,熬了给你喝,你就不会再生病了。”小泗蹲在她身边看着她说。

洗得发白到处补丁的衣服拖到了脚边。脚上穿了双草鞋。大大的脑袋,瘦小的身子,跟三岁小孩差不多。严重的营养不良啊!

记忆中的小泗,就是原主的小尾巴, 走哪跟哪。原主性情温和,除了大堂兄刘阳她年纪最大,对一众兄弟姐妹很是照顾 。小的们都非常喜欢听她的话。刘雨寒低头看着旁边的小脑袋,摸了摸道“小泗,你放心,姐姐不会再生病了。”

“恩呢,我相信姐姐的话,姐姐不要生病不要流血了,好吓人啊,我们都哭了呢!”

“爷奶今天去镇上,说要请个大夫给你再好好矁矁,爹和大伯大哥二哥三哥二姐小五他们都去山里找吃的了。”

“大娘背着三姐去小石村了。”

“奶叫我和娘看着你,说她回来会带吃的,有吃的有药你就好了……”

刘雨寒听着小泗絮絮叨叨,把原本要问家里其他人的话吞在了嘴里。唉, 旱灾年可不都愁吃的吗?本来一大家子,都是勤快的,可是却经不起这连着两年的旱灾,颗粒无收不说,就连靠山吃山的水和植物也越来越少了。

朝廷减免了赋税又如何?谁又能来拯救他们?想起大伯娘和刘云,不禁又叹了口气。家里一直穷的原因也是因为刘云,这也是原因之一。刘云一出生就体弱多病,这些年都是靠药材和细粮养着。

听说是李氏怀孕的时候,摔了一跤,早产了,伤了身体,恐怕以后再难生育。小孩生出来的时候声音细如蚊,差点夭折了。还好奶奶姜氏当机立断抱到镇上找刘大夫给抢救活了。之后就慢慢的养着。8岁了,身体又瘦又小。

大伯娘看着刘雨寒昏迷不醒,家里又揭不开锅,今天一早,厚着脸皮,背着刘云回了娘家。

李氏母亲早亡,父亲去年也过世了,娘家两弟弟李大柱,李二柱可以说都是姐姐带大的。二人知事后跟着父亲做木匠活,若不是灾荒年,只要勤快一些,日子还过得去。如今日子也是捉襟见肘, 不过人口少,家里没病人,日子比大多数人相对好些。

李大柱,李二柱同时娶了本村的姐妹王大丫,王二丫,结婚的晚,各自育有一子。李氏厚着脸皮,跟俩弟弟借了二两银子,走的时候,王大丫姐妹,还给她装了些细粮,和一些干菜。李氏红着眼眶接受了。

“来,小寒,娘把米糊煮好了,已经摊凉了些,你赶紧吃。”柳氏的声音打断了刘雨寒的遐思。

刘雨寒接过碗“娘,你和小一泗也一起吃。”

“你吃着灶台还有。”说着拉着小泗的手走向了灶房。

刘雨寒看着这碗黄澄澄粘稠的小米糊,小口小口喝了小半碗,拿碗去灶房,灶房里搭起来的灶台,有两个大锅,边上整整齐齐的码着柴火。灶台边缘有一个木架子,上面放着几十个陶碗,有阔了口的也有稍微好些的,几个大碗,几个大瓦罐。

刘雨寒走到灶台门口,看到柳氏手里拿着一个黑乎乎看起来就硬邦邦的菜馍馍,一点点掰开揉碎,放在小泗装着米糊的碗里,说是米糊,其实只有水。小泗却喝的开心。

刘雨寒故意搞出声音“娘,小泗,我吃饱了。”说着把碗伸过给了他们“这里还有一些,你们吃?”

柳氏看着懂事的刘雨寒,语气微噎“你这傻孩子,都昏迷了三天才醒过来,吃这一点怎么成?赶紧都吃了去。”

“娘,就是因为饿太久了,所以不能多吃呢,我身体没事的,您就放心吧。”

“那好吧,小泗,姐姐给你的,你吃。”说着把碗送到小四的嘴边。

“娘也会饿,娘先吃。”说着大脑袋摇到一边,接着喝他碗里的。柳氏叹息一声,把两个人的碗换过来,叫他喝掉。小泗又倒了一些在柳氏的碗里,才津津有味的喝起来。

“小寒,你刚好,再去休息休息,晚些你奶奶回来我再喊你。”

“好的娘。”

刘雨寒进房之前先去后院解手。后院是一块菜地,土地龟裂,只有几棵顽强的黄色杂草随风晃动。

颤巍巍的踩上两块垫的木板,慢慢习惯吧,但如果可以,还是要在空间上厕所才行。她感觉脚下的木板实在不安全呐。

这三年要收割粮食,空间里靠一排房子的边缘确实弄了两间小小的房间,一间洗浴房加厕所,一间则是小厨房。不过很少使用就是。

躺在床上,默默的用意识在空间浏览,又进空间把东西细致的归类了一遍。她不想轻易动这个空间,别说她是个硬心肠的人,刚来到陌生的地方,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她不得谨慎再谨慎。

可怜的原主因为找吃的在山上跌了一跤,撞破脑袋就这样走了。还是在七月七这天,刚满13周岁的生辰。

再看看吧。

身体刚恢复,不知不觉中又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房间闷热的不行。强烈的光,从窗户和门缝照进来,用意识扫了眼空间的钟表,下午二点整。

房子外传来隐隐约约压低的说话声。刘雨寒走出房间,便听到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大妮,你醒来啦,过来奶奶这儿,让刘大夫再帮你瞅瞅。”

刘雨寒应了声走过去,便看到一个穿着灰色长袍,头发半花白近60岁的老翁,老翁旁边是一个拿着药箱的小厮。这是镇上有名的刘大夫。

之前在大石村找了个赤脚大夫给刘雨寒包扎伤口。大夫把了脉说身体没有大问题,可能是昏迷。可是却睡了三天,这不得担心坏了家人。所以二老决定今天去镇上请刘大夫。

大夫旁边站着两个老人,便是原主的爷爷奶奶。瘦削的身材,明明50岁而已,却已经满脸的沟壑,满头的华发。应该是刚从外来,满头的汗,风尘仆仆。

俩人这会儿都用怜爱的目光看着她,刘雨寒看着老人家辛苦的为她奔波,心里不自觉涌起了温暖,大约是带了原主的情绪在里面。想起老教授夫妻,不知道他们收到了东西作何感想?不得而知。

刘大夫细细的帮她把脉“这妮儿气血亏损,弄点好的吃食养养就好了。”

“我这里有一些药材,够她喝两天。”

说着整理了下拿了两包药材出来。“一日一服,三碗水煎一碗水服下即可,诊费二十文,药钱便算了,到时候你那孙儿采到了药材可以去我那儿卖。”

说完收过王大令的二十文,就准备要走了“刘大夫,您等等,可否帮我另一个妮儿也瞅一瞅?”姜氏笑着道。

“哦,是那个小妮,那我便帮她看看。”

姜氏冲着屋里喊“李氏,赶紧带三妮儿出来。”

但见一个长相朴实的妇人李氏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过来,看到有陌生人在,拘束又带点渴望的道“娘,三妮来了。”

“三妮过来,让刘大夫帮你瞅瞅。”

“唉,这妮儿去岁还帮她看过吧,之前开的药方可有坚持服用?”刘大夫边把脉边问。

“有的有的,大夫,我妮儿?”

“药方得调一调了,有个别药不便宜,我想想,五日服一剂,一副至少二百文, 一个月至少要银一两二百文。这已经是我格外照顾了。你们考虑考虑,再去药铺找我吧,这孩子损伤了根本,急不得,只能慢慢调理。”说完背着手走了。刘大令赶紧前去送人。小厮是驾着牛车来的。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