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文集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 完整文集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山泽
  • 更新:2024-04-06 04:55:00
  • 最新章节:第50章
继续看书
朱标朱元璋是古代言情《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山泽”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李善长轻叹一声,看向胡惟庸沉声问道:“你以为我朝太子如何?”“嗯......”胡惟庸沉吟片刻,方才出声道:“谦逊有礼,宽厚仁慈。”“对,也不全对。”李善长脸上升起一抹冷色,死死盯着胡惟庸说道:“咱们这位太子看起来温文敦厚,待人温和、仁慈。”“可骨子里的刚毅,果决,甚至残暴,都和陛下一般无二。”......

《完整文集阅读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精彩片段


“恩师,散朝了,陛下与太子都走了....”

见李善长依旧将脸埋在地板上,始终跪在原地没有回应。

胡惟庸弯腰将李善长搀扶了起来。

可看到李善长的瞬间,胡惟庸不由为之一愣。

饶是他也没想到。

向来沉稳老成的李善长,此刻眼角竟然带有几分湿润。

“恩师,您....”

“无妨!”

李善长深吸口气,整理好情绪后,看向胡惟庸轻声说道:

“惟庸啊,陪为师走走?”

“是。”

庭院内,走了半晌,李善长在一处石椅上落座。

而胡惟庸则是恭敬的站在李善长身旁。

“恩师,学生有一事不解。”

“你是想问,为何我突然请辞?”

“正是,先前恩师从未提及辞官之事,怎的今日竟如此突然?”

面对胡惟庸的疑惑。

李善长看了他一眼,玩笑说道:

“若是老夫不让位,这左丞相之位安能轮的到你啊。 ”

“恩师!”

胡惟庸朗声开口,当即便跪在了李善长跟前。

“若是左丞相是恩师,学生一辈子不敢奢望这个位置。”

“哈哈哈,老夫只是说笑。”

让胡惟庸起身后,李善长表情严肃,缓缓说道:

“你有所不知,老夫请辞,也是太子催促。”

“太子催促?”

“正是。”

李善长轻叹一声,看向胡惟庸沉声问道:

“你以为我朝太子如何?”

“嗯......”胡惟庸沉吟片刻,方才出声道:“谦逊有礼,宽厚仁慈。”

“对,也不全对。”

李善长脸上升起一抹冷色,死死盯着胡惟庸说道:

“咱们这位太子看起来温文敦厚,待人温和、仁慈。”

“可骨子里的刚毅,果决,甚至残暴,都和陛下一般无二。”

“加上太子性子沉稳,手段高明,比之陛下都不遑多让。”

“如此之人,将来定能成就一代千古明君!”

说出最后几个字时,李善长眼神严肃,没有半点欢喜之意。

相反,那近乎咬牙切齿的样子,似乎对朱标有不少的敌意。

“恩....恩师,太子能成为明君,不是好事吗?”

“对大明,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可对你来说,是好事吗?”

被李善长这么一说,胡惟庸眼神躲闪,不敢回答。

见他如此,李善长也没有把话说透。

起身眺望院中景致的同时,幽幽说道:

“就拿此次太子让老夫辞官一事。”

“从始至终,我都未曾发现太子对我展露过半点敌意。”

“而且交谈之时,太子对老夫非但没有半分厌恶,反而始终都是尊敬有加。”

“可就是在这春风化雨之中,太子达成所愿。”

“纵然老夫有万般不舍,也不得不辞官还乡。”

“惟庸啊,你且问问自己,你能做到像太子这样吗?”

听李善长说完。

胡惟庸僵在原地半晌没有回话。

若换做是他,他还真做不到朱标这样。

面对对手,亦或要达成所愿。

不只他胡惟庸,任何人都不可能始终摆出是一副轻描淡写的姿态。

特别是面对政敌之时。

胡惟庸恨不得抛开国法,当场将其诛杀殆尽。

扪心自问,他当真做不到像朱标这般沉稳。

“可是恩师,既然您不愿请辞,当时在大殿太子问时,您大可以装糊涂啊....”

“装糊涂?”李善长白了胡惟庸一眼,没好气道:“若是老夫装糊涂,那便是连最后一点体面都不要了。”

“刘伯温还朝,你以为老夫想在这时候辞官还乡?”

“老夫是没办法!不管我想出什么办法,可面对咱们那位太子,就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般,根本无从使劲。”

“装糊涂?他是太子,是朱重八的骨血!”

“若是我敢装糊涂拖延不走,不出三月,灭门抄家的圣旨定然送到老夫府上。”

“胡惟庸,凭你现在,能和太子斗吗!”

胡惟庸闻言一时惊骇,失神之下默默摇了摇头。

可下一秒。

胡惟庸连忙否认道:“恩师,学生可从未想过与太子争斗。”

“别以为老夫什么都不知道,左丞相的位置根本满z足不了你。”

“你想要的,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白了胡惟庸一眼,见他还不愿承认。

李善长默默叹了口气,继而严肃说道:

“看在师生一场的份上,老夫给你提个醒。”

“不动则已,动则如山崩!”

“不动则已.....”

“动则如山崩......”

看着呢喃低语,沉思的胡惟庸。

李善长抚了抚秀袍,起身便朝前方走去。

直到他走出十数步。

胡惟庸这才回过神来,忙冲李善长高声喊道:“多谢恩师,惟庸谨记。”

另一边。

刚一散朝,老朱便狠狠瞪了朱标一眼。

“你小子不用给咱提醒。”

“咱知道现在朝堂上,那些文官大臣们迫于胡惟庸的威势不敢开口。”

“你小子不就是想告诉咱,咱大明朝堂上没有敢说真话的人吗!”

看着一脸不满的朱元璋。

朱标浅笑一声,出言恭维道:

“父皇明察秋毫,纵然百官迫于威慑不敢开口,可父皇也不会冤枉刘伯温的。”

从朱标嘴里听到吹捧,老朱心头阴郁瞬间一扫而空。

不过很快他便继续说道:

“刘伯温不是进宫了吗?”

“你把他藏哪儿了?”

“儿子让他先到东宫静候。”朱标浅笑一声,继续道:“方才的朝会,他不是主角,自然不能让他抢了风头。”

明白朱标说的是让李善长辞官还乡这事儿。

朱元璋眉头微皱,盯着朱标沉声问道:

“所以,你让李善长在此时辞官,是为了将左丞相的位置腾给刘伯温?”

“不对啊,你小子不是赞同咱裁撤丞相吗?”

朱标这番操作,饶是老朱也有些看不懂了。

在裁撤丞相这件事上,他们父子也算达成了共识。

既然要裁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那下一任丞相就只能为丞相制殉葬。

可是以朱标对刘伯温的器重。

朱标是不可能让刘伯温成为新制度的垫脚石才对。

“标儿,你是如何想的?”

“儿子的打算,还要看刘伯温什么态度才能决定。”

“臭小子,故弄玄虚!”

白了朱标一眼,老朱大踏步朝坤宁宫的方向走去。

“父皇,您不同我一起接见刘伯温?”

“刘伯温没那么大面子。”朱元璋冷哼一声,继续道:“你娘还等着咱的白粥呢!”

毕竟是自己的娘家人,对常茂、常升以及蓝玉,常氏还是想尽可能让他们远离争斗旋涡。

见朱标不语,常氏犹豫再三,冒着后宫干政的风险怯生生问道:

“兄长,朝政处置勋贵不法,当真要在北伐大军回京之后开始吗?”

此话一出,朱标好像被踩到了尾巴一样,瞬间紧张了起来。

见朱标如此,常氏当即便跪下请罪道:

“臣妾并无干政之心,只是...只是......”

“起来吧。”

没等常氏说完,朱标淡淡开口说道。

“如今父皇也是不愿处置不法勋贵,只是他们闹得动静太大了些。”

“淮西武将中,除魏国公徐达、表哥李文忠,以及中山侯汤帅之外,其他淮西勋贵或多或少都有不法行径。”

“若只是他们各自为营也就罢了,可这群家伙竟然相互勾结。”

“凤阳之地,朱亮祖、廖永忠二人合伙贪墨十户百姓田产。”

“杭州膏腴之地,耿炳文、费聚等七名侯爵合资开设青楼数间,强抢民女,逼良为娼,入府私用。”

“这些家伙以为法不责众,以为他们捆绑在一起,朝廷便会投鼠忌器。”

“甚至在他们北伐期间,其府中下人依旧匆忙敛财,欺压百姓。”

“这些家伙想干什么?以为把所有勋贵绑在一起,父皇便不会怪罪?还是以为他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朝廷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蠢!他们这样,只会让朝廷收拾起来更加简单罢了。”

“捆在一起,甚至用不着审问他们的同谋者有谁!”

朱标属实是觉得这些勋贵有些看不清形势。

若是皇位上坐着的是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他们捆绑在一起,或许会让皇帝投鼠忌器。

可他们忘了,如今皇位上坐着的,是贫民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深感百姓艰辛的朱元璋。

是那个鏖战千里,击溃各路诸侯,将北元蛮族驱逐出中原的洪武大帝。

面对朱元璋,他们如此捆绑,只会让朱元璋觉得他们想要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等雷霆之怒降下,对他们的惩处也是无差别的屠杀。

“常妹,如今父皇心中还有几分同袍之谊,趁此时将勋贵不法的事拿到明面上,父皇念及往日香火情,也会对他们网开一面,不至于让他们尽数死在大明律法之下。”

“可若是等他们越闹越大,届时父皇降罪,便不是简单惩戒这么简单了。”

常氏闻言,额上也惊出不少冷汗。

虽然老朱在她和朱标面前,始终都是一个宽厚的慈父形象。

可常氏自然不会忘记,他们面前的这位慈父,还是杀伐果断的洪武皇帝。

而且自己这位兄长,也从来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

哪怕一切都尚未开始,可常氏几乎能够预见,这次惩治淮西勋贵不法的案子,势必要有不少人因此殉命。

“那....兄长,臣妾可否先一步返回娘家,仔细查明看看常茂、常升是否有不法行径.....”

“也是不急。”

“兄长可是担心北伐将帅得知消息,拥兵自重,甚至投靠北元,对抗大明?”

“倒也不是。”

常氏所说,若放在其他朝廷或许可能发生。

可这里是大明朝,那些淮西将帅虽不太检点,有很多不法行径,可他们对朱元璋的畏惧更深,对北元的仇恨更大。

因此就算把屠刀架在这些淮西将帅脖子上,他们也不可能叛出大明。

也正因如此,朱标才决心此时敲打他们一二,而不是将他们全部严惩。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