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文本阅读爹,没事别谋反,儿子要替你填坑的
  • 完整文本阅读爹,没事别谋反,儿子要替你填坑的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大千飞雪
  • 更新:2024-04-29 18:19:00
  • 最新章节:第26章
继续看书
《爹,没事别谋反,儿子要替你填坑的》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李昭李昆,《爹,没事别谋反,儿子要替你填坑的》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的样貌,如雪般的肌肤。朱威心里直痒痒,难以压制心中欲火。...............................................次日中午,李二娘带兵抵达东府岭三里处,李昭早已到达。见到他身后的兵马,李二娘面色惊讶。李昭身后是一千士卒,阵容整体,人人着甲。军中长弓、工弩,床弩等一应俱全,另外还有几台抛石车。......

《完整文本阅读爹,没事别谋反,儿子要替你填坑的》精彩片段


李昭两手一摊,佯装无辜道:“是杨智说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李二娘狠狠看了眼李昭:“你不要以为我看不出来,杨智对你言听计从。”

“二娘不仅长得漂亮,且心思聪慧。”李昭由衷赞道。

李二娘长吐一口气,“朱威的东府岭,起码还有四千多兵力。且其占据险要地势,如何能打赢?”

“我自有办法。”

李昭眼冒精光,他盯上了朱威的山寨、钱粮、士卒。

尤其是刚刚,朱威在柳城抢了不少钱财,李昭担心他花的太快,必须尽快杀去东府岭。

见李二娘仍不太相信,李昭笑道: “我们可以打个赌,若我赢了,告诉我,你的真名是什么?我若输了,任你处置。”

“好,我同意,什么时候攻打东府岭?”李二娘爽快道。

“我要回去准备下,明天中午东府岭下相见。”

“行。”

东府岭上,朱威正在厅堂内饮酒,两手各拦一女,这两女是他从柳城里掠来的。

他此次不仅从柳城抢掠来大量钱粮,还掠来近千人。

一想起杨辛让他交出手中兵权,心中顿时燃起怒火;杨辛有什么资格指挥他,无非就是比他多些兵马。

朱威自信,若他与杨辛换了位置,他会比杨辛做的更好。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李二娘留在了柳城。一想起她那美艳绝伦的样貌,如雪般的肌肤。朱威心里直痒痒,难以压制心中欲火。

...............................................

次日中午,李二娘带兵抵达东府岭三里处,李昭早已到达。

见到他身后的兵马,李二娘面色惊讶。

李昭身后是一千士卒,阵容整体,人人着甲。军中长弓、工弩,床弩等一应俱全,另外还有几台抛石车。

其中多个士卒,高举军旗,旗帜上写着“昭武军”三个大字。

两军汇合后,共两千五百人,气势汹汹朝东府岭杀去。

朱威得到消息,又惊又怒。

让他意外的是,竟然看到了李二娘,而且对方兵力没有东府岭多。

因为贪欲,朱威没有先试探对手。直接率领三千东府岭士卒,朝李昭他们杀去。

李二娘正要率兵迎击,被李昭劝住,让她再等一等。

三百名昭武军弓弩手,对着前方敌军,降下密密麻麻的箭雨。

刹那间,不少东府岭士卒中箭倒地。昭武军的箭雨,一波接着一波,每波箭雨之间相隔时间极短。冲锋在前列的东府岭士卒,死伤尤为惨重。

而对远处的敌人,昭武军动用了带来的十几架床弩。床弩上的巨箭,虽说准头有些差,但威力大,射得远。

朱威心中有些慌,他在队伍的后头。按理讲寻常弓箭射不到他,但刚才一支巨箭射在他三步外。

东府岭士卒尚未冲到昭武军面前,死伤却已过百。朱威在慌乱下,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令全军撤回东府岭,固守山寨。

正在冲锋的东府岭士卒,突然听到撤军的命令,又急匆匆往回跑。杨智抓住机会,率全军冲杀,李二娘也命麾下出击。

见背后有敌军追杀,东府岭士卒愈加恐慌,无心再战,只顾逃命。

朱威派出三千士卒出击,回来的不到两千人,其他不是被俘就是被杀,军中士气大减。再也不敢出战,于是死守东府岭。

李二娘见昭武军抛石车里放满陶罐,好奇问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你马上就知道了。”李昭笑道。

杨智堵住山寨出入口,让麾下士卒对山上高喊,劝朱威下山投降。

堂下顿时一片哗然,众寨主表情各异,没人反对也没人同意。

卢柏良又道:“官兵定然会反扑,只有万山军团结在盟主身边,才能击败官兵。否则的话,死路一条,望诸位考虑清楚。若诸位不同意,盟主也绝不强求,带上盟主给的钱粮,现在即可离开柳城。”

章豹和刘天明,抱拳道:“愿意服从盟主的指挥。”

见有人带头,接下来几个山寨,也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交出兵权。

李昭和杨智,也很干脆的同意交出兵权。

百花岭的李二娘,思考良久,念及自身力量确实无法抵御官兵,终同意了此事。

当李二娘站起来的时候,杨辛眼睛一亮;虽然他掩饰的很好,依然被李昭发现。

很快,厅堂内仅剩下朱威一人没有表态。

朱威缓缓起身,面无表情道:“我东府岭此次损失不少兵马,已无法帮到盟主,我就不打扰诸位了。”

说完,不等杨辛回复,在众人惊诧目光中,朱威离开了厅堂。

杨辛心中不悦,故作大方道:“既然他不愿意留,我也不强求。我给诸位将军,皆在城内准备了府邸。诸位以后可以居住在城内,不用再待在深山中受苦。”

众人面有喜色,连忙表示谢意。深山里的日子艰苦,缺少各类资源。如今能住在城里,自然是极好。

李昭佯怒道:“启禀盟主,朱威有大罪。绝不能放过朱威,必须对其进行严惩。”

“朱寨主有什么罪?”杨辛好奇道。

“早在制定盟约时,众人皆表示,若有人不服从盟主的命令,应给予重罚,朱威当时也是同意了的。进城前,盟主三令五申,任何人不得劫掠百姓。朱威却明知故犯,无视盟主的命令,纵容手下在城内肆意劫掠。”

李昭之所以知道这些,因齐景云劫掠豪强时,和朱威的人多次发生冲突,幸好成功将对方击退。

杨智配合李昭,说道:“朱威违反盟约,应给予重罚。请寨主下令,出兵征讨东府岭。”

杨辛有些犹豫,刚刚夺取柳城,部队正在休整中。此时大举出兵东府岭,是否合适呢?

仿佛看出杨辛的顾虑,杨智道:“请盟主放心,在下知道东府岭有条小路可以上山,仅需两千士卒,即可轻松击败朱威。”

李二娘极其厌恶朱威,站起来道:“百花岭和东府岭,两处相距不远。我熟知周边地形,愿和赵将军和杨将军一道,共同出战。”

若只是两千士卒,倒是可以接受,朱威不给他面子,确实让他恼火。杨辛思考片刻,任命李二娘为主将,杨智和李昭为副将,出兵两千,征讨东府岭。

卢柏良微微皱眉,看向三人,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

李昭离开厅堂,对杨智道:“之前带来的昭武军将士,全部带回黑虎岭,一个不留。”

“不用留些人在万山军吗?”

“没必要,区区几百人,杨辛也不会在意。你去通知李二娘,我在城外两里处等她。”

“是。”杨智道。

对李昭而言,已没必要再待下去。万山军点起了第一把火,至于以后会怎样,则是杨辛自己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杨辛是个枭雄,卢柏良也是睿智之人。官兵若想剿灭万山军,并非易事。

没等多久,李二娘带兵出了柳城。淡淡看了眼李昭,道:“两千兵马无法攻破东府岭。”

李昭好奇问道:“你既然认为两千兵马无法灭掉朱威,为何还同意出兵?”

“因为我想看看,你到底会耍什么花招?”


刘轩砍掉邓夏的脑袋,展示给所有人看。邓氏家兵瞬间没了战意,纷纷投降。

在一个家兵带领下,找到山寨的库房。杨智和刘轩欣喜的是,山寨内果然有十几箱白银。粮食虽不多,但有了钱,自然也会有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长刀和盔甲。

二人担心此处的杀声,引来南郑的官兵。不敢耽搁,带着所有俘虏和缴获,返回黑虎岭。

见二人平安归来,李昭心里松了口气。经过统计,粮食不多,但白银不少于八万两。数目之大,让李昭高兴不已。

从山寨带来的这批军械,数量虽不是很多,足以装备百余人。

“你们回来时,是否有注意消除踪迹?”李昭问道。

“大帅放心,我有令人在队伍后面,擦掉行进的足迹。俘获五百余人也全部带来,山寨内已无活人。”齐景云道。

黄头岭那边最近传来消息,柳城官兵频繁调动,似乎有动兵的倾向。

李昭一边派人紧盯着,一边抓紧时间训练士卒。

目前昭武军里训练士卒,主要由刘轩和周文负责。

李昭经常在一旁观看,慢慢的,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刚成立昭武军时,李昭想过,把火枪或火炮搞出来,有了这些大杀器,他想打谁就打谁。奈何难度实在太大。要搞出这些东西,第一步该干什么,李昭满头雾水,被迫暂时放弃,打算以后再搞。

既然热兵器搞不出来,那就使劲搞冷兵器,但这也并不容易。

比方李昭更喜欢长刀,不喜欢用长枪。但兵器司生铁不足,如从兰家那里购买,价格又过于昂贵。

山寨内各种资源匮乏,想要拥有比齐军、魏军更精良的兵器,根本不可能做到。

既然兵器不如对手,又想要打赢,唯一的办法,只能提升士兵战斗力。

刘轩和周文,主要训练士卒如何战斗和遵守军纪。但对其他方面,却有所忽略,比如士卒体力这方面。李昭之前耗费重金,从兰家那里买了几百副重装盔甲,甲胄重达五十斤,对士卒体力要求甚高。

李昭闷在屋子里,两天两夜不出门,基本没怎么吃饭,搞出了一套《昭武军训练纲要》第一版。

此纲要主要分为三部分:体力篇,训练篇,实战篇。

写完以后,兴冲冲召集昭武军众将领,每人给了一份《训练纲要》,询问他们看法。

与李昭不同,众人却神色怪异,并未有多么兴奋。

“大帅,体力篇里,要求士卒每天负重二十斤,奔跑十里路,路上不能停,这个是否有必要呢。”齐景云看后提出异议。

李昭解释道:“本帅经常观看士卒训练,有的士卒仅训练一小会,即满头大汗,明显是体力不足。你们也知道,有的战斗不是一个时辰或两个时辰,就可以结束了的。士兵若要长时间坚持战斗下去,必须拥有充沛的体力。”

齐景云暗道,士卒训练量越大,吃的越多。山寨内粮食最近消耗很快,照这个方法训练下去,估计撑不到两个月。

“训练篇里,要求士卒每天挥剑不低于三百次,弓弩手每天射箭不低于二百次。这个是否过于严厉?”刘轩道。

“这个不算严厉,日后还会加大力度。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李昭毫无修改的打算。

众人觉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比较精辟,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训练篇里,李昭要求士卒挥剑练习时,最好穿着盔甲,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战斗。

小说《爹,没事别谋反,儿子要替你填坑的》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