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阅读我靠种田横行大唐
  • 文章精选阅读我靠种田横行大唐
  • 分类:现代都市
  • 作者:大唐镇国将军
  • 更新:2024-02-10 02:03:00
  • 最新章节:第28章
继续看书
小说《我靠种田横行大唐》,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秦逸李二,文章原创作者为“大唐镇国将军”,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逸,土豆成熟了!”“呵呵,好事啊。”“秦逸,你做好准备了吗?”......

《文章精选阅读我靠种田横行大唐》精彩片段


后世烧的煤都是蜂窝煤,这样的话可以让煤块最大限度地燃烧,避免资源上的浪费,燃烧越是充分,就越难以有一氧化碳这些多余的有害气体在屋子里游荡。

秦若雨和秦若云的屋子里最先用上了炉子。

一夜过去,几块煤还没有烧完。

而其他的煤已经在秦逸的指挥下,被仆人砸成了碎片,和着泥水做成了煤饼。

制造蜂窝煤的模具第二天就搞出来了,于是又多了十几块蜂窝煤。

既然煤便宜,那就多买点吧,如果自家的后院里能挖出煤矿,那就更好了。

后世煤炭企业为什么是香饽饽,还不是因为这种资源只要挖出来,就不愁销路嘛!

暴利加上国有控制,对任何人的诱惑都是极大的。

没过几日,院子里就堆满了高高的蜂窝煤,还没有入冬,但气候已经变得有点难受了。

关中大地干冷的风吹过辽阔的关中平原,蓝田县的土地上卷起了黄土,迷着路人的眼睛。

长安之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火炉!

听说是来自蓝田的一个铁匠亲手打造的,设计精巧,主要烧煤,也可以烧炭。

一时间,整个长安的煤炭资源都变得紧缺了起来。

火炉子是和琛和秦逸家里的铁匠杨铁柱一起开始搞的,杨铁柱现在成了带路的师父,拿了工钱和分成,自然就要好好办事,很快,火炉子就开始在大唐长安流行了。

西市上有,东市上更不少,穷人们的冬天也可以如此温暖。

二十文钱一个,就能过一个暖暖的冬天,听说还要有烟囱,让烧煤炭的烟气顺着烟囱出去。

长安在经历了蓝田酒狂欢之后,再度沸腾。

一旦安稳下来,日子就过得特别快,秦逸感觉自己就打了个哈欠,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半年了,还有不到半个月,真正的冬天就要骑在每个人的头上。

旱灾之后,大地水分稀少,空气中的干冷会如同带着刀子一样。

但也有一个问题,脚下的土地上,似乎蝗虫卵不会因为土地外面寒冷而冻死,毕竟,土里还是适合它们的虫卵生存的。

秦逸呢,带着火炉和卖酒赚的一万两白银,此时站在西山的山顶。

光秃秃的山里,到处都是荒凉的痕迹。

“这块地已经荒废许久了,也算是我家的祖业,只是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秦逸公子如果想要,两万两,我们交个朋友。”

说话的人是个中年人,油腻圆滑,个头不高,膀大腰圆,小眼睛眯着,一看就是人精。

这一片地方秦逸自然是了解的,从后世倒推,大唐中心地带的煤炭产地不就是那几个地方吗?

关中地区能出产煤矿的,除了荒凉无比的西山,还有哪里?

这里距离蓝田不远,地和矿产是自己的,和琛找人出力,销售,七三分成,秦逸本以为和琛会拒绝,但没想到和琛直接一口答应了。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这块地两万两确实不贵,但秦逸可不想出这么多钱。

此时跟在秦逸一旁的马周披着厚厚的棉袄出现了。

“商贾做生意讲究一个有来有回,掌柜的,如果这块地我们不买,那么以后也不会有人买了。”

马周脸上露出笑意,大冷天,手里的折扇摇晃着,也不嫌冷。

寒风吹过,那个商人脸上抽了抽,“先生,咱这块儿地也没说一定要卖啊。”

马周摇摇头,“你说不卖,绝对是假话,这世界上没有不想赚钱的商人。”

“卖地,稳赚不赔。”

巨大的一块儿山头,方圆十里都是荒地,这大一片地方,不适合耕种,你能做什么?

除了秦逸,谁也不知道这里藏着什么玄机。

马周也不问秦逸原因,反正秦逸想买,他就促成。

“呵呵,那你们又为何买下这一块地呢?”

没等马周说话,秦逸就淡淡一笑,“我不是商人,我就是一个富户而已,这一片地方,我打算种花,种草,种菜……啧啧啧……”

秦逸憨憨一样的表情让眼前的商人变得意识模糊起来。

商人心里面也是嘀咕,这人怕不是一个傻子吧?

都知道西山这一块儿地方有猫腻,庄稼粮食种不活,草木不生,就像是传说中的死地一般,你倒好,还有闲情逸致?

“那你说多少!”

对方带着一股子看傻蛋的模样看着秦逸:“五千两,不能再多了。”

这个价格一出,空气都没有马周后背凉。

嘶……公子啊公子,你可不能这么砍价啊!

这人一听这个价格,扭头就走,以后就没有机会谈了。

秦逸说完,眼睛里真挚的看着对方,目光炯炯有神,清澈无比。

许久,那人叹息了一声,“罢了罢了,五千两也不亏,这片地难得还有人愿意要。”

“买定离手,不能反悔!”

对方再三强调,马车上,秦逸和对方签字画押,五千两白银顺势从一辆车搬到了另一辆车上。

尘埃落定之后,那商人不依不饶,“公子,你说个实话,这地到底有什么好的?”

马周皱起眉头:“呵呵,如今这块儿地已经和你无关, 何须多问,公子喜欢,就是最大的好。”

秦逸淡淡一笑,“千金难买我愿意,朋友,后会有期。”

有了矿,和琛就立马动手了。

蓝田酒卖的好,火炉也卖的极快,很快从普通百姓家里开始朝着贵族家中蔓延起来。

就是煤开始缺了。

秦逸亲自画图,和琛自己找人监督,终于形成了大唐第一座煤矿的基本格局。

和琛只是找了几个地方,随手一挖,就看到了黑乎乎的东西。

兴高采烈,“动手!挖煤!”这些工人的工钱很高,但比起煤如今的价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百多个人,第一天能挖出来五千多斤煤,之后还会更多。

煤炭如今的价格已经到了十文钱一斤,一袋子煤,至少也得一两银子。

对长安的百姓来说,这并不贵,但对于其他地方的百姓来说,这煤就不便宜了,但算了算,省着点,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还有和琛作坊里的人做成的蜂窝煤,一时间,长安之中,千家万户都用上了后世的蜂窝煤。

杨铁柱在秦逸的授意下,还是把手艺传给了其他的铁匠,这种事情,形成一个产业链,也不算坏事,前提是炉子成型的时候,必须要给和琛的工坊交一文钱。

不知道多少铁匠现在正在背后不断地给秦逸磕头呢,如果不是秦逸,他们这个冬天怕是要活活冻死,有了这门制造铁炉子的手艺,他们巴不得天天给秦逸烧香呢。

半个月后,张雄兴高彩烈的来了,“秦逸,土豆成熟了!”

“呵呵,好事啊。”

“秦逸,你做好准备了吗?”
最新更新
继续看书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